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霸道总裁“干架”套路大全

陈香香 贾小凡 Vista看天下 2019-12-09



格力和奥克斯你来我往好几天下来,一波三折的程度简直比国产剧还精彩。


6月10日下午,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上放出一则举报信,实名举报奥克斯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还没有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能效。


结合618网购节前夕的时间点、和第一季度被奥克斯超过的家用空调市场份额,格力对直接竞品的沉不住气其实很好理解。



大家只是没料到,这场“互撕大戏”竟然如此曲折。


发布举报信、公开第三方检验报告、召开发布会,格力对奥克斯步步紧逼。反倒是奥克斯的三次回应,不是说自己报了案、就是说格力恶意引导舆论,唯有对质量到底合不合格的问题一直避重就轻。


尤其是一句“格力在贸易战关头向本土企业开展,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被网友笑称为“这种胡搅蛮缠,一般都大家就默认是承认举报了。”逼得奥克斯负责人出来回应这句话只是高管私下聊天,接着又迎来了一波嘲讽。


很显然,在为了利益互撕的战场上,没有人能保持优雅。无论是娱乐圈的女明星,还是生意圈的行业大佬。


回顾中国行业巨头们的互撕史,往往都是打到你死我活依然分不出胜负,徒留一地鸡毛和流传坊间多年的笑谈。



互揭老底型


论商业大佬的江湖战斗力,董明珠几乎就没输过。


坚持“和谐是斗出来的,要把绊脚石清干净”的她,一直是出了名的爱对同行放狠话,包括但不限于——


“在空调领域我是老大,美的算老几?”

“雷军不要再提一块钱,要赌就赌10个亿”

“小米和美的,两个骗子在一起,那就是小偷集团。”


瞄到董明珠的名字,大家就知道又有好戏看了。


2016年4月,董明珠在一次内部经销商会议上表示,希望全球70亿都只用格力空调:“你不买我的空调不是有病么?”


而除了嘴炮,董明珠更常用的一招是:投诉、举报、曝光、对峙公堂,让监管部门出来评理。


比如此次格力举报奥克斯销售不合格空调,不是两者第一次硬刚。仅2015至2017年,奥克斯公司被格力电器起诉的专利侵权数量就达15个。


而格力和老对手美的的“法庭见”就更多了。


2016年1月,格力某研究人员在微博上举报美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涉嫌造假,并向国家奖励办进行了投诉。同年,董明珠本人也多次亲自下场,“打假”美的“一晚一度电”的广告语是“骗人”。


美的也没有打退堂鼓,在去年年初回击格力的“有凉感无风感”广告语,是抄袭自己早就被消费者熟知的slogan。



一来二去之间,双方互有胜负。虽然战况激烈,但始终没有分出胜负。


毕竟同行都知道彼此那点儿小九九,想要用一击致命实在有点儿难。若不是掌握确凿的把柄和底气,一不小心还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正如2015年的双11前,京东和阿里巴巴的那场互揭老底。


京东官微实名向工商总局举报阿里“店大欺客”、“扰乱市场秩序”;阿里则回应称京东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把碰瓷和炒茶当作事业”,并揶揄道“鸡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


这下可好,双方就像幼儿园打完架告老师的小朋友,你看不出谁有道理,只能听出谁哭的更大声。


“你爱我还是TA”型


如你所见,打的越凶的对手,在产品功能上重合度就越高。毕竟如果不是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蛋糕,谁也不会抢着去干得罪人的事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那场众所周知的“3Q大战”。


2010年,在腾讯电脑管家进入杀毒市场之后,周鸿祎坐不住了。360立刻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作为反击,QQ则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



在接下来长达4年的时间里,全中国凡是装有360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除非你卸载360。


在本应坚持开放原则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化身成了撕心裂肺唱着“你到底爱我还是他”的备胎。胁迫着2000万网友做出“我究竟该卸掉360,还是以后不用QQ了”的选择。


每个电脑桌面都是战场,每个网友都是炮灰,直到工信部出面调停才得以停战。



“3Q大战”偃旗息鼓后,随着同质化产品的越来越多,360在业内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小。而业务涉猎范围更广泛的腾讯,至今都依然战斗在同行互撕的第一线。


2018年6月,在微信以“不正当竞争”宣布起诉字节跳动的当天,抖音官微也发布了一则名为《微信,辛苦了!朋友们,我们抖音见》的推送。


在文中,抖音细数了微信近几个月以来对自己的种种“迫害”,比如抖音链接无法在微信播放、H5活动页面被删除、朋友圈屏蔽抖音等。



巧和的是,三个月前,马化腾刚刚一次采访中就表示,他想重启腾讯的微视项目了;三个月后,就闹出了轰轰烈烈的封杀抖音事件,难免逃不开“绊倒敌人为自己开路”之嫌。


不像表达委婉的马化腾,共享单车界的撕杀更水火不容一些。市场最饱和的2016年底,有深圳市民发现当地多辆摩拜的二维码被人用喷漆抹掉,车头上则挂上了另一个共享单车品牌的二维码。


@深圳公安官微点名摩拜二维码被小蓝单车替换


更肆无忌惮的,还有开着自家的货车,打着城管的旗号,大量收缴在路边停放的其他品牌共享单车的,大家的火气都写在脸上和拳头里。


暗搓搓内涵型


商场上难免竞争,到了撕破脸的地步也实着显得难看。也有人更青睐高级一点的玩法:用宣传说话,谁更会玩儿高下立判。


比如电商巨头们最喜欢的中国特色硬核斗气儿方式:扯横幅打标语。


2014年的双12大战时,还是淘宝京东苏宁三分天下的时代。当时打开淘宝首页,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八个大字: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谁是狗谁知道)



京东也不甘示弱:拒绝假货,不玩猫腻。(谁是猫谁知道)



苏宁只能一猫一狗两手抓:真比猫狗省!



后来舆论的阵地转向了那些张贴于内部、却总是流到网上的热血口号。在吃瓜群众眼里,这无异于行业巨头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厢京东不屑地将天猫苏宁视为不值一提的小猫咪们,那厢苏宁则气势汹汹地自觉手握打狗棒。


尤其是2015年,苏宁针对京东的宣传攻势像打了鸡血一般。那年双11前夕,苏宁内部的激励口号被曝光,史称“平京战役”。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由于我国互联网企业都喜欢拿动物当logo,互呛的时候喊起口号仿佛置身虐待动物+满汉全席烹饪现场。



除此之外,苏宁还公开发了数张大标语海报,最出名的莫过于那句“老板若是真的强,头条何须老板娘”,暗讽京东总是拿奶茶妹妹炒话题(没想到多年之后老板力证了自己也可以上头条)。


直到年末大促,苏宁狮还是没有放过京东狗,在报纸广告上大玩文字游戏。



这些标语妙处在于,虽然都是直来直去的对喷,但这种嘴炮在群众的眼里基本上无伤大雅。毕竟人人都知道他们是水火不容的死敌,留下更多的也是搞笑段子。


反观摩拜和OFO这对相对年轻的对手互相内涵起来,就显得特别不坦率。


2017年摩拜庆祝一周年生日时,OFO意外发来贺电,文案重点却是:没有你的那一年我很孤单!没过多久,摩拜就回应了:当年在城里看不见你也蛮无聊,答应我,下次碰面时,机械锁换个密码好吗?


谁都看得出,一个标榜自己才是共享单车模式的首创者,一个暗讽对方的机械锁漏洞百出。尽管都愤愤不平,但还是得尽力维持自己文质彬彬的体面人形象。



看着他们笑里藏刀地呛声、给自己赚吆喝,反倒有点像《我的少女时代》里描绘的少女情怀:为什么总是死咬着对方不放又装作压根不care呢?因为“砸水球比赛第一个所砸的人,不是因为你讨厌他,而是因为你的眼里只有他。”


线下武斗型


当然,有些气势汹汹的口号还是不能以字面意思来理解的。


比如美团外卖曾经公开放出的“灭饿除滴,商渠共赢”,和饿了么员工曾在线下高举的“干死美团,碾压滴滴”标语。



谁料到,作为如今街头最为团结、规模最为广大的两股势力,黄家和蓝家的壮汉们还真的能把肉体上的碾压付诸行动。


甚至曾经发生过几十人持械冲到对家的站点,打得不可开交头破血流的事情。


某年在中关村街头,两家的外卖小哥仅仅因为车辆刮蹭发生口角,就吹响了小蓝人和小黄人的集结号,真正的“我一个电话就能有100个外卖员在你家楼下集结”。


幸好事情及时被调解,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两家骑手水火不容的状况,其实只是把两个行业龙头的争斗物理化地呈现出来了——事关自己人的凝聚力和势力范围的冲突,底层的外卖员工只能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维护己方的利益。


同样在线下势如水火的,还有捆绑程度堪比“麦当劳总是挨着肯德基”的房屋中介两巨头,链家和我爱我家。


早些年,不时有两家员工气儿不顺因而上升到肉体互殴的事情见诸新闻报道,事情的缘起不外乎是争夺房源的独家代理权。


原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还曾亲口证实过房屋中介爱打架的风气。在他的描述中,中介行业其实比十几年前进步多了。以前都是像古惑仔一样打一二百人的群架,现在都改成打嘴仗了。



不难理解,集结各自的势力用拳头说话,不过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抢生意”,彰显各自的力量。


毕竟就连商场门口招揽生意的充气小人一言不合都能打起来,而且剧情和派别纷争扑朔迷离,一会儿VIVO打OPPO,一会儿VIVO和OPPO又联手打金立。



但是连吃瓜群众都懂,蛮荒时代的力量比拼已经是最不入流的了。


早在2010年链家和我爱我家的打架事件后,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等部门就倡议“规范行业秩序、共同维护行业形象”。两家巨头也纷纷握手言和,表示支持。


各行各业都一样。正经做生意又不是天天火拼的黑社会,打架只能徒增负面舆论罢了。


脸上甩钱型


对于广大顾客来说,其实大家并不真的在乎哪个大佬压过了谁一头,真正的狂欢往往都是双方互相拿钱往对方脸上甩的时候。


如今,财大气粗就是商业battle中最大的话语权,而消费者显然就是蹲在地上开心捡钱的那一个。


2012年,京东和苏宁轰轰烈烈地大打价格战,前者放话价格一定比后者低10%,后者也不甘示弱宣称价格一定更低,一时间的氛围仿佛“只要998超大彩电拿回家”。



每一次新兴互联网产品进入抢夺用户的白热化阶段,都会出现这种状况。


14年初的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背后分别站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个大佬,双方疯狂地给乘客和司机砸补贴,常打短程车的用户那时候简直是笑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打车不花钱体验。


三年后,摩拜和OFO两个死对头纷纷以各种超低价月卡、季卡招徕用户,再加上时不时的免费骑活动,四舍五入骑车等于没花钱。


这当然是在烧钱换市场份额,没有底线的价格战也并非良性竞争。可是,作为没有什么追求、只想从薅羊毛中获得快乐的普通消费者,大家的心情自然是……↓↓↓



不过经验早已告诉我们,热血上头的竞争从来都不长久。


双11热火朝天的互怼、不顾一切的烧钱、商业大佬的隔空叫板……喧闹过后,真正长久影响消费者如何选择的,不过还是商品和服务的品质。


这次格力与奥克斯的大战,其实也是一样。吃瓜群众乐于围观他们唇枪舌剑是一回事,但大家还同样拥有另外一个身份:消费者。


看戏看到最后,真正与消费者有关的核心问题应当是:被指出的空调能效造假问题是否属实?购买空调的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介入并表示高度关注,舆论对它的追问也是希望能得到公正客观的结论。


行业对手难免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但最该争夺的,不过是消费者的信任罢了。




· END ·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就告诉大家你“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