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每多一个缩写,就有一个年轻人偷偷报考老年大学

冯美丽 Vista看天下 2020-08-19
来自专辑
Vista · 中国高校物语
出自电影《实习生》

现在年轻人的潮流真是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每当互联网上出现一点明星八卦,所有的社交网站就会被一堆怎么都猜不透的缩写血洗,本应该轻松不费脑子的吃瓜之路也变得异常艰辛。

甚至因为这个原因,还有人专门创造了一个“明星缩写查询器”,方便不明真相的圈外群众八卦。


你也永远无法理解,00后的黑话怎么又升级到一个全新版本了。


虽然对于以上的对话,00后甚至05后纷纷现身甩锅,表示他们根本不赶这种“时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众的认知里,他们这一代确实创造了和前几代人很不一样的话语体系。

这也不禁让人疑惑,这年头,不会点网络黑话的人就连网上冲浪的资格证都要被吊销了吗?


你还别说,在听不懂网络流行语这件事情上,你永远不会是孤身一人。

比如开头那段让人抓狂的缩写对话,有人信心满满地尝试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互联网经验解码,结果交出了一份0分答卷。


其实正确答案是这样的——


这种花里胡哨的加密法,别说是涉网不深的普通网友了,就算是一天25小时高强度上网的老网民也顶不住啊。

再加上网友们如今乐此不疲的造梗速度,还没来得及搞清即将过时的老梗呢,那边新梗又层出不穷。


那些实在是被这股“歪风邪气”搞得狼狈不堪的人,这时候就巴不得能出个什么互联网流行语词库。

哪怕不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瞒着大家偷偷补一下课也好啊。

于是,还真有这样一群在新梗与旧梗之间折返跑的网友偷偷聚集在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名为“村通网——网络黑话指南”的小组,相互学习听不懂的网络黑话。


这里就像是新时代的老年大学,不管是网上冲浪0级选手还是家里没钱刚装网线,都不以提问过时梗为耻。

相反的,一切的先锋光环在组里都失去了意义,只有发出“村”最“土”最落后帖子的网友,才有机会加冕成为“咱们村最合格的村民”。


对于这群人来说,最让人头疼的大概还是开头提到的缩写梗了。

它们以庞大的词库和惊人的更新速度,成为村内最爱研习的生动教材。

当然了,如果是不懂bhys(不好意思),thxl(太好笑了)这一类并不怎么常用的缩写,说出来也不怕人笑话。

但在村组,你总能在各种匪夷所思的补课帖里刷新自己认知的下线,不由得产生“不愧是村组”的感叹。


假如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对缩写无能为力也没关系,只要你能熟练掌握明星的基本知识,就将在这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仿佛与世隔绝的村民们,对明星的了解还停留在这个层面——

有人以为宋祖英和宋祖儿是同一个人,有人觉得王千源是TF三子名字的缩写,有人感慨于鲁豫居然不姓鲁,有人第一次知道“于妈”是男的。

哪怕是你觉得早就在坊间流传了八百年的烂梗,依然会有人一本正经地在组里提问,末了还毫不心虚地加一句“我应该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吧?”


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带着疑问前来。

初心也许只是想知道最近大家口中说的“集美”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最终会在村民们套娃般的提问中满载知识点而归。


就算你对互联网时髦话一窍不通也不用感到羞耻,只要去组里转一圈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网络知识点都能成为村民们的盲区。


那些本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bug的网友,绝对能在这里找到久违的自信:嚯,原来我还挺时髦的。

村民们喜上眉梢地在这里和邻居分享自己刚学到的“新”知识——

“朋友圈原来可以设私密”“开封菜居然是肯德基的缩写”“手机就算调了静音模式闹钟也会响”。

光是看看上面的这些帖子你就明白了,这群人根本不是输在了网络黑话的起跑线上,而是自始自终都没上过跑道。


因为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他们掌握的最熟练的缩写就是bdjw(不懂就问)和rt(如题),但这依然不妨碍有人开卷考试都找不到答案的行为。

请停止这种套娃行为。

虽然知识储备层次不齐,但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践行着小组简介中的伟大纲领——

“咱村儿都是刚通网,这里没人嫌你反应慢。”

村民们从不认为谁的问题没有意义,就算是“这个emoji表情包到底怎么打”,“为什么她的符号颜色和我不一样”这样琐碎的问题,都不妨碍大家津津乐道地把它讨论成几十页的高楼。


只是有时候你会很好奇,这个组里真的没有混进奇怪的钓鱼爱好者吗?

“不样钓鱼”

看了上面的帖子,你或许会觉得,活跃在这个小组的成员绝对已经不年轻了,他们大概要么是忙于工作的社畜,要么是为人父母的中年人。

但是村内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村民,居然是本应成为网络主力军的大学生。


这就相当有趣了,要知道,村子里的有些求助帖,连妈妈辈的人都能轻易解答——

真的会有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相信那种爷爷奶奶发在家庭群里的谣言吗?

答案是:在村组,一切皆有可能。


村民们有意思的地方也在于这里。即使已经被最新的网络热点甩开九条街了,他们还是执着于补上去年落下的功课。

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造成了一种奇特的反差萌,于是这些一直在试图理解互联网新梗的人,自身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梗。


就算是豆瓣小组标配的管理小组和组规,有了村组的“内味儿”之后,也会自带一种“土到极致就是潮”的意味。

坚信勤能补拙的村民们,虽然在追赶热点这件事上无能为力,但对于村务建设倒是十分的热心。

他们不仅推选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村委领导班子,而且拥有成熟的校规校训和校长信箱。


在“热爱学习”的校训之下,村组的成员并不满足于只是恶补濒临过时的老梗,他们对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怀有巨大的好奇。

老村民们肯定不会对这种帖子感到陌生——

“同样是牛,为什么我打出来是奶牛🐄,而他打出来是黄牛🐂”“我想要泰迪熊,为什么只能打出来大棕熊”。


正是因为这种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有机灵的村民在学习之余发明了emoji换装小游戏,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输出”。


这里表面上是从0开始教你上网冲浪的训练营,实际上倒更像是个大型的夕阳红团建中心。

在这个“平行时空”里,村民们以一种不符合网络热点生命周期的状态缓慢地进步着。

这种进步除了靠他们自己求知若渴的上进心以外,还因为有一批热心的课代表。

有人编纂了史上知识点最多的《全村最强缩写大全》,还特别提供乱序版供村民们检验学习成果。


有人娱乐学习两手抓,方方面面给大家扫除网络黑话的知识死角。


还有勤勤恳恳的村委会,时刻牢记要把村民们培养成才的教学理念,不忘出一套覆盖新梗旧梗自创梗的网络黑话期末试卷。


但你绝对不能指望有人能在老年大学里突飞猛进,一下子赶超到互联网潮流的前端。因为有的人迟钝起来,连期末考试都能错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后知后觉的同学才是把老年大学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楷模


村里淳朴的民风造就了大家格外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他们相信如果一不小心在组外表现得太“村”,只要自曝村民的身份就能获得谅解。


大家怀着不同的目的聚集到这里,然后又在一个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帖子下面重新审视自己入组的意义。

所有人的心情都在“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吗”“我应该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吧”之间来回摇摆,然后又从“这居然也有人不知道”里偷偷获得一点满足。

有人觉得村组“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能学到不少奇怪的知识。

反正对于一些连“饭圈”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来说,“毛不易其实姓王”确实是个没什么用但又不会主动了解的冷知识。

有人则是带着城乡结合部居民特有的热情憨厚,怀着自己在互联网上纵横多年的自信,想凭一己之力带父老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木子至秦

翻开这本由本村老年大学教委会倾情编写的《玩转社交软件》,你绝对会为39学时的充实课程量流下热泪。

但等你看完第一章所谓的“老年大学新玩法”之后又会迷惑了,这真的是存在于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教材吗?


但不管这本教材在普通网友眼里有多么滑稽,在村组成员心里,它就是村通网老年大学的《圣经》。

不过,你永远也分不清他们对这本《圣经》到底抱有怎样的情绪。

有人依然怀着进组之初的干劲,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己漏下的互联网知识点,希望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被瞬息万变的潮流抛弃。

有人则已经把这种“村通网”的氛围发展成了玩梗文化,也算是用幽默感对这个每天都被一个新热点搞懵、黑话泛滥的互联网小小的一点反抗。

对于每一个有过同样困惑的你我而言,网络上会出现这样一块自留地,大概也说明,不想总被奇怪的热点牵着鼻子走的“老年人”,真的很需要一些“追不上潮流”的自由吧。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依然搞不懂为什么要缩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