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文旅卷出了多少花样潮流,北京文旅自岿然不动,从来没加入过。来北京旅游的许多游客都是拖家带口地来,近些年还流行起特意带老人来北京旅游、为长辈们圆梦。不少旅游vlog看得人眼泪汪汪,年轻人带着没怎么走出过小城的老人去看他们曾经在电视中向往的天安门、故宫。
刷视频哭惨了的网友们评论“这才是努力工作赚钱的意义”,都说自己也要带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去趟北京。
不过最近,网友们感动的泪水因为一则名为《带老人去北京玩,这个行程安排合理吗》的网红爆帖紧急刹车。因为如果按照帖子里的安排,帖主的姥姥玩完一圈都该减龄了,因为会累成孙子。70岁的姥姥落地北京直接化身特种兵,“北京的鸟三天飞这么多路都要累得会说话”。
给不了解情况的朋友们解释一下,帖主安排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景点,每个都大到可以徒步走一天、日均步数两万起。
帖子的攻略还在这些大景点基础上又叠加了同样需要暴走的其他小景点,比如什刹海、天坛等等。
这些所谓的“小景点”走起来有多累呢,这么形容吧,我大学时被男友带去什刹海约会散步,绕湖走完一圈后已经想分手了。
倘若真按这个行程执行旅游,建议第五天别安排圆明园与清北校园了,改为安排积水潭医院吧。
那是北京最好的骨科医院。
让一切的荒诞程度更上一层楼的是,这则帖子还不是因为过于离谱而爆火,而是因为引发共鸣在各平台引起讨论。
因为有无数带长辈们来北京旅游的年轻人,都把老人练成了老兵。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们平常6点就醒、身体硬朗在家能翻一亩地,结果在北京累到倒头就睡、第二天9点都还没醒。脚底板走痛只是常规操作,鞋没走漏就算还没到北京旅游的极限。
年轻人们花一晚上爬完泰山还会有精力逞强,腿发抖地发一张日出图,配文“小小泰山、轻松拿下”。但在北京高强度旅游五天,大家能被疲惫消磨到说不出话。
先提前申明,以下所有例子都不包含任何主观虐待家人的恶意。如果真要怪点什么,那只能怪北京的景点都实在太太太太大,让没经历过的恍惚、毫无概念,让经历过的人都害怕。第一是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古今建筑群,如故宫、国家博物馆、纪念堂等等。第二是西北方向三四环之间,挨在一块的颐和园、圆明园、清华北大校园。除此之外还有鸟巢水立方等独立景点,近些年的热门目的地或许还需要再加上个第四、环球影城,在北京东部、位于通州。好消息是,这些景点在区域上还挺集中的,热门景点都挨在一块,理论上一天去一个区域就可以同时玩多个景点。
坏消息是,以上每一个景点都大的出奇、彼此之间远的出奇。
彼此距离最远的八达岭景区与环球影城景区之间足足相距102公里,搁别的地方这距离已经够出城、抵达附近的地级市了。
以天安门周边为例,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国博占地7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占地44万平方米。
从午门入口进入中轴线后,哪怕只走路程最短的中轴线横穿故宫,普通人也得走上两三个小时。
来都来了,大家一般也不是奔着徒步的念头来故宫,多少得在各个宫殿之间逛逛、参观。这样下来逛一天都逛不完,再如何压缩时间也得逛上半天。
有网友在暑期带着爷爷奶奶逛故宫,进去之间老人家兴头很足,说要把东六宫西六宫、约好的珍宝馆钟表馆都一一看一遍。
早上九点进去的,晌午两点半时爷爷的老人机上步数就显示步数17600了,为了老人身体着想她赶忙带着老人家直接往出口走,而此时他们距神武门出口还得走上两三千步。过程中根本不敢告诉老人其实还没参观完,只说是都看完了可以走了。不然如果被爷爷奶奶知道已经花钱买了门票的钟表馆还没看,说什么都得硬着头皮去看完。有不少年轻人看国家博物馆离故宫不远,安排的行程是先国博后故宫。
谁知上下数层的国博,光是逛完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时间就过去了三小时。第一次进入国家博物馆的游客,往往会注意到国博特有人文景观——长长的步行楼梯上坐满了人。
而几乎每一个正式开始参观前的人都会对此表示疑惑——“至于累到坐地上吗?”
一般半天,啊不,三个小时后,再嘴硬的人也会进入“质疑、理解、成为”的流程里。
国博、故宫这种好歹大部分地方是平地,像颐和园这类园林景点还需要小幅度的上山下山。
佛香阁前的114级汉白玉台阶,放在其他爬山类景区或许平平无奇、不值一提。但放在颐和园,对于已经上下园内跋涉了数公里的游客们来说那无异于天梯。网友@先一称自己和家人去玩时一度想学国博的体验,也在台阶上坐下休息会,结果70岁姥爷第一个坐下后直接原地弹跳起身——可以看出,北京这些最热门景点本质都不适合特种兵式旅游。景点内得不停地走上三小时起步,景点区域之间的移动基本也得预留至少一小时往上。
随便安排两个景点,再加上吃饭时间,一整天就满满当当地度过了,如果安排的正好是国博、故宫这种同样需要大型暴走的,一天四万步不是问题。很多外地朋友做攻略时低估了北京景点的强度,以为自己没在特种兵旅游、一天不过安排两三个景点。熟不知它可能比一些小城市的特种兵旅行还累,景点劳累程度一节更比六节强。谁要是能一次性连续地完成这三项,TA将获得所有北京游客公认的“算你厉害”称号。因为要完成它,意味着你需要凌晨两三点起床后赶到天安门广场,排队通过安检后与所有看升旗的游客一起进行百米冲刺、抢占前排位置;暴走后再搭乘两个小时的旅游大巴,从北京最中心奔赴郊区去手脚并用地爬长城。有网友带家里老人出游时,前两天看着很体谅老人,铁人三项只安排了两项,还是分开在两天内。结果第三天时一口气安排了升旗、天坛、颐和园,终究还是践行了铁人精神。有时也不怪年轻人把行程安排得紧,很多时候也是无奈之举。正如前文所说,不少家庭是拖家带口集体来北京旅游,大家的体力情况与偏爱的旅游方式完全不同,想要兼顾所有人本就很难。再加上北京景点众多、又是好不容易全家集体出行的情况,大部分人只能把“多看几个景点”作为第一需求。不少年轻人会排出不是特种兵、胜似特种兵式行程,初心其实是想着老人家年纪大了,出门旅行一年难过一年。没想到北京的热门景点们个个都又大又远,一天安排俩都能把爷奶们累坏。更何况还有一些现实考量,让年轻人们不得不压缩行程。北京的住宿价格并不便宜,三四环间的普通连锁酒店单间房价格都在四百一晚左右,旅游旺季还有的涨。更偏一些的酒店价格虽然便宜,但离市中心景区也更远,每天可能要多付出往返一到两个小时的交通成本。
在这一前提下,普通家庭来北京旅游就不得不限制天数,没法按照理想状态、一天慢慢逛一个大景点其次,就算预算更高、愿意付出更多旅游成本,普通人也未必有时间。打工人未必能请到长假,大学生们想长时间旅游也只能挑假期。然而暑假的北京是地狱模式,全国的游学团都会涌入挤爆每一个景点,天气还热到容易中暑。寒假时倒是不热了,但户外的零下温度与冰刀子妖风更不适合家庭出游。旺季时故宫、国博、纪念堂的票有可能秒没,只能隔天再抢看运气,景点能排在哪天有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
不过尽管上头吐槽了不少北京旅游的痛点,我相信很多人并不会因此打消多少来北京玩一次的计划。尤其是想要带着家里长辈出游的年轻朋友,对很多过去几乎没出过远门的老人来说,北京具有特殊意义、其他旅游城市无法比拟。带老人在北京旅游的过程本身或许并无特殊,大家都只是拥挤人潮中最普通的游客,普通地排队、普通地打卡拍照。
但你我都知道,它对参与其中的长辈、晚辈们来说都意义非凡。老人们眼里,是自己从襁褓中拉扯大的孩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甚至长大到了可以圆自己多年来存在于脑海中的梦。晚辈们眼里,是想抢跑在时间前面、在衰老还没有过度侵蚀长辈的身体之前,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自己并没有成为小时候憧憬的最出人头地的模样,也足以成为他们的小骄傲。
坐标北京的我们,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实用的带家人/老人的实用TIP,供大家参考:
1、北京较适合旅游的月份是四月、五月、九月、十月,也就是春秋两季。
一是因为北京夏季气温高、太阳毒,春秋气温更温和,且有桃李海棠的春花与银杏枫叶的秋叶可赏。
二是因为夏季为暑期,北京会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学团,景区人数爆满体验下降。
2、北京许多景点都对6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政策,大多需要预约,包括天安门广场,不少游客忽略了广场预约。
不同景点的预约开放时间不同,建议提前查询各景区对应的公众号。
3、如果时间不够/体力不足,建议进行合理舍取、不追求全部走遍,比如圆明园内如果只想看大水法等遗址,可以选择离西洋遗址区域更近的门进出,不去其他区域。
4、许多景点都有一些起到代步作用的项目,比如长城可坐缆车、颐和园可坐游船。
54岁阿姨两次高考,终于上岸理想大学。她每天第一个坐在教室里,为了学英语,凌晨五点起床。努力程度让00后高呼:看得我想送自己爸妈高考↓↓↓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国 民 游 戏 离 谱 翻 红
地 铁 广 告,卖 不 出 去 了 ?
于 正 又 捧 出 一 部 “ 辣 条 式 爆 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