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五轮动作近乎完美的“复制粘贴”,全红婵和陈芋汐夺得了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十米台的金牌。
还没来得及惊叹场上的“水花消失术”,我的目光就被观赛区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
曾经的“金牌收割机”陈若琳,正在教练席认真观赛,为运动员的每一跳给予鼓励。
@美丽浙江
锁定冠军后,陈若琳第一时间来到跳台区与两个小姑娘相拥,眼中满是关切与肯定,还不忘叮嘱全红婵赛后的相关事宜。
@Joken是个runner
陈若琳16岁时在2008年奥运会横空出世、惊艳全场,随后一路高歌猛进,是中国跳水队金牌数目最多的运动员。很多平时不太关注跳水项目的人,以为她在退役之后就远离赛场了,没想到归来已经是奥运冠军全红婵的主管教练。全红婵参加的比赛安排在了奥运开幕一周之后,师徒俩却一刻也没有松懈。7月24日下午,跳水队抵达巴黎还不到5个小时,陈若琳就领着队员们来到比赛场馆进行试跳。
这是陈若琳在成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之后首次带队出征奥运。2021年底,为了备战新的奥运周期,国家跳水队给几名运动员重新分配教练。
除了想试试看自己是不是“当教练的料”,陈若琳还有一个藏不住的小心思——在全红婵身上,她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当年并肩作战的队伍。两个月前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赛场,14岁的全红婵以总成绩466.2分(满分477分)夺得金牌,打破了该项目的最高分纪录。
而此前的纪录,正是陈若琳16岁时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身为技术官员的陈若琳现场见证了全红婵的夺冠时刻,赛后还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全红婵是自己的偶像。
同样以10米台为主项,也同样是年少成名、第一次站上奥运就获得金牌。用一句不算新潮的话来形容,或许在陈若琳来到现场观赛的那一刻,师徒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从籍籍无名的农村姑娘到一举加冕奥运冠军,最让陈若琳担心的不是全红婵在受到关注后的心理波动,而是她要如何把极高的比赛水准维持下去。熟悉跳水这项运动的观众都知道,发育关是年轻运动员最大的梦魇。站上跳台,运动员要在短短几秒抱膝、翻腾、展开、入水,身体的每个微小变化都会对动作产生影响。长胖更是“魔咒”般的存在,不少运动员正是因此告别了高水平赛场。
彼时只有14岁的全红婵正处在快速生长期,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长高了七八公分,体重也增长了近十斤。不到5岁开始接触跳水,12岁进入国家队,16岁首夺奥运金牌,其实,陈若琳在相似的年纪时,也曾面临同样的难题。
和她同龄的国家队队友贾童、袁培琳等跳水小花就是因为发育问题而有所下滑。
据另一位教练何威仪所说,当时陈若琳“非常自律、自我管理非常好”。在发育期整整5年中,陈若琳再饿再累都坚决不吃晚饭、不吃零食,以避免脂肪过多的产生。
“我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她再走一遍。”陈若琳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经验或许能帮到全红婵。
为了突破发育关,陈若琳不得不严格控制全红婵的饮食,同时配合极其严格的体能训练。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训练,陈若琳恨不得将全红婵“拴在裤腰带上”严密看管。训练时始终唱“黑脸”,只要看到不满意的地方,不管谁来都不行,必须亲自批评;全红婵也因此一度对这位行峻言厉的教练感到有些害怕。
比赛时,为了做好后勤保障和情绪安抚,陈若琳又切换回“红脸”。递毛巾、缠腕带、贴背贴,陈若琳在每个细节上都把全红婵照顾得十分到位。
艰难对抗发育关的同时,陈若琳还因全红婵在大赛上的多次失利而遭到了外界的质疑。不少声音把全红婵稳定度下滑的矛头指向了陈若琳,甚至有较为激进的粉丝要求更换主教练。
可第二生涯刚起步带世界冠军,这位年轻的教练真的能担得起这份重任吗?面对执教瓶颈,陈若琳从不回避,也不允许自己过度内耗,而是找出每场比赛的问题,各个击破。
她直言,“运动员的状态会有起伏,不可能还没比赛金牌就在你脖子挂着。”在年初的总台记者专访中,陈若琳也提及,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她对全红婵的文化课学习抓得很紧。
在陈若琳看来,只有丰富自己精神世界,面对各种各样的赞美或批评,才能有更好的判断能力。而在全红婵的训练计划中,陈若琳从来都只看点滴进步、只管盯好眼前。陈若琳认为,“全红婵在自己正常的技术水准上跳好207C是没有问题的,可一旦出现心理波动,动作的完成度就只能靠‘撞大运’。”
回忆起2008年奥运会上的最后一跳,陈若琳觉得自己赢在了技术动作上,更赢在了心态上。能够站上世界舞台的选手水平都在伯仲之间,关键就看临场发挥。因此,陈若琳格外注意全红婵的心理以及大赛心态的培养,帮助她缓解压力。平时,她会在激烈的体能训练后,让全红婵通过调整呼吸等方式,将剧烈的心跳逐步放缓。比赛时,陈若琳也会经常鼓励全红婵放松心态,尽力而为,以使她保持自信与冷静。正是这些训练让全红婵在巴黎奥运的舞台上能够稳定发挥。两天前,随着杨昊和练俊杰在男子双人十米台最后一跳华丽入水,这一项目在东京奥运会遗憾错失的冠军终于回到了中国队手中。作为本次奥运中国队所有跳水项目的教练团成员,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也有属于陈若琳的一份荣誉。跳台区内,两位小伙子在得知总成绩后难掩兴奋,马上对着镜头比“赞”示意。教练团队在场边庆祝胜利,陈若琳却突然从人群中探出了头。原来是郭晶晶路过,向她打招呼表示祝贺;陈若琳一路小跑,张开双臂与郭晶晶拥抱。郭晶晶这次是代表国际游泳联合会坐镇跳水项目的裁判长。这次相拥,不仅是师姐为师妹在教练生涯中取得的成绩而高兴,更是两个从赛场到场外都各自闪光的人的惺惺相惜。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登台,郭晶晶连续4次参赛,总共获得4枚金牌;
而陈若琳从2008年开始同样了参加了4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五冠王”。在各自的时代里成就突出、为中国跳水队延续了20年辉煌,加上两人友情深厚,被各大媒体和网友称为“两代跳水女皇”。据国家跳水领队周继红透露,里约奥运会中看似轻松的夺冠实际上是陈若琳咬着牙“顶”出来的。而年长几岁的郭晶晶在2009年之后就逐渐淡出了世界赛事。她在东亚运动会结束后宣布无限期休整,并在两年后的11月宣布退役。她在东京与现役跳水队员的合影、与丈夫霍启刚的隔空互动,频频冲上社交媒体热榜。跳水观众感叹纷纷感叹郭晶晶才是经久不衰的真“顶流”。但担任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评判监督裁判工作的称职度还远没有达到郭晶晶的目标。
对于郭晶晶的选择,不少跳水迷感到有些遗憾,认为她如果能像陈若琳那样执教国家队,一定也能带出一批优秀运动员。彼时的郭晶晶已经有了家庭和孩子,“很难一天24小时没日没夜、一年无休地站在那里。”教练领域暂且无力涉足,但她仍然对跳水赛场难以割舍,这样的想法最终促成了郭晶晶以“裁判长”身份的回归。
退役后,陈若琳考取了多种证书,先是成为一名裁判,然后成为一名教练。对于刚从跳水赛场走出来的陈若琳来说,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身份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做运动员时只要顾好自己,教练却要兼顾不同运动员的感受。技战术怎么设计、怎么缓解心理压力、赛前怎么准备、赛后怎么调整,事无巨细,都是压力。在@中新网 的专访中,陈若琳也坦言,以前总是不能理解教练对我们如此严苛,自己担上这个责任后才深有体会。
而在过去两年的国家队执教中,陈若琳执教的运动员合计拿下超过10次世界大赛冠军,这个成绩足够出色。早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两位就共同作为“裁判的裁判”在场下观赛。郭晶晶来到现场已经让观众十分惊喜,两位跳水女神的更是被网友评为“世纪大同框”。此后只要是世界级别的大赛,场外都少不了陈若琳和郭晶晶的身影。巴黎奥运会对于陈若琳和郭晶晶来说,都是各自新赛道上迎来的第一场大考。为了作为裁判长首次亮相的国际大赛的这一刻,郭晶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熟悉裁判规则到提升语言能力,再到与各国裁判的沟通协作,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作为裁判长,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和国家的荣誉,因此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公正。而陈若琳则是首次担任了中国队所有跳水项目的教练团成员,除了全红婵的10米跳台,还需要时刻关注其他多项比赛。截至今日晚间,中国跳水队已在巴黎奥运三战全胜,成为奥运史上获得金牌数最多的国家。赛场外,观众也对陈若琳和郭晶晶的“大考”表现充满了期待。从跳水项目的黄金年代走来,两位“女皇”已然满载荣誉,但她们依然选择留在赛场、站在运动员身后,为中国跳水事业再尽一份力。此前郭晶晶曾在一次直播连线中曾不吝啬对全红婵的夸赞,直言自己练了二十年跳水也没办法稳稳的倒立。
倒立起跳正是全红婵“手拿把掐”的标志性动作。
郭晶晶在跳台没能圆满的小遗憾正在由全红婵接过并出色完成。
而每次全红婵入水前,陈若琳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坚定的眼神就能让她接收到讯息。
6天后,全红婵和陈芋汐将进行她们在奥运的第二次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比赛。
既能观看优美的入水动作,又能欣赏教练席和裁判区的靓丽风景,这样观赏性拉满的比赛,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15岁大凉山女孩成中国首位奥运冲浪选手,她靠勇猛征服全世界,外国解说把她称为“战士”↓↓↓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恶 臭 生 意” 入 侵 各 大 APP
05 后 奥 运 小 将,淡 淡 地 让 全 网 乐 疯 了
巴 黎 奥 运 开 幕 式,“超 绝 松 弛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