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原料暴涨有啥内幕?“微利时代”中小企业需要受到重视!
近年来,在原材料暴涨的影响下,棉纺企业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而伴随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纺织企业成为了去产能的对象,很多中小企业被关停,着实令人可叹可惜。
原材料暴涨,中小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
2016年的涨价潮其实并非是需求回暖所拉动,而更像是环保和去产能导致上游原材料企业产能突然集中而引爆的涨价潮。这种爆发式的涨价很难传导给终端企业,使得位于中游的众多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订单转移等原因而出现关停现象。
聚酯行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以国际原油为首的大宗期货纷纷暴涨,带动了纺织全产业链产品的价格上涨。
大型聚酯企业而言,由于近年来龙腾、红剑等企业的破产倒闭,供需关系有所改善,整体产能也变得更为集中,定价权基本掌握在几家龙头企业手中,加之很多企业集中停产检修,工厂库存普遍偏低,企业惜售现象普遍。涨价潮过后,企业产品利润不降反升,大型聚酯企业因此迎来了久违的景气周期。
而对于下游小型加弹、织造企业,原材料的疯涨无疑是个噩耗!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聚酯企业的惜售态度,中小企业一方面需要大幅向客户提价,另一方面又无法保障准时供货,此时客户就会寻求新的供应商。艰难之下,很多企业为了保住客户只能进一步压缩本就稀薄的利润,因此年末看似火热的行情之下,带给中小纺织企业的却是虚假繁荣!
虚假去产能,繁荣背后的危机
另外,现阶段行业的去产能真的有效吗?大到远东、龙腾、红剑被相继收购,小到二手加弹、织造设备买卖,前期闲置产能的退出似乎都只是暂时的,重回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现阶段的“去产能”其实并未将落后产能真正清出市场,一旦停产装置重回市场,前期因“去产能”带来的虚假繁荣是否会立马破灭呢?
传统纺织产业进入微利时代
常州某纺织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门从事各种规格的色织面料生产,产品一般都出口到东南亚。作为一家比较老牌的企业,过去几年受到各种影响,收益不是很好。但老板比较有远见,近年来已经通过提升设备,产品升级以及有效的管理,扭转了不利局面,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不过今年,该企业再度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国家日益重视环保问题,使得污染属性比较严重的印染行业成为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目前,印染行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并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由于两个行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印染行业的调整必然会影响纺织产业,生产计划、交货周期几乎都受到了大的冲击,企业因此不敢扩大产能。
纺织产业需要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产就会有麻烦。印染行业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个纺织行业,这成为了纺织产业目前面临的大问题。
即便如此,纺织产业还是非常支持印染产业的升级和改革。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印染行业升级成功之后,对纺织行业绝对是好事。二是纺织行业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自身的升级。
不过,升级也并不简单,原材料、劳动力、环保等成本的不断上涨,成本增量几乎‘吃掉’利润,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传统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分析指出,企业规模的大小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因为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通过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推向市场盈利的方法已经走不通了。劣质或者低端的产品“满大街都是”,但质量优秀的产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是稀缺的,稀缺自然价高,能实现盈利。
中小企业倒闭潮: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在全世界,中小企业都是一国经济的主体力量,是最受重视的群体。
在欧盟,共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9.8%。2012年中小企业吸收了8700万就业人口,约占欧盟总就业的67.4%,创造的增加值则占到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8.1%。
在日本,中小企业已达46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7%,占就业岗位总数的70.2%,中小制造企业创造附加值占制造业总附加值的57.7%。
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多数是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它们的倒闭是我国经济转型“必然付出的代价”。那么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中小企业都难以生存下去,转型升级岂不成为了空谈?
中小企业对国民收入增长、就业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没有它,中国的民族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就成了海市蜃楼。
正如我国知名财经学者冯立果所言:“大批中小企业亏损、破产或者移民,不是我国经济转型必然付出的代价,而是经济政策的失败”。(整理自化纤头条、前瞻网)
近期热点回顾:
赶快报名 第二期色纺纱与花式纱技术高级研修班五月初在天津工业大学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