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100-150元/亩!种玉米想多赚?快用上这项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技术!
玉米种植面积超5 亿亩,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如何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当下玉米产业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
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玉米生产方式。从“收穗”发展到“收粒”,被认为是继玉米“单粒播种”之后又一次技术的重大变革,可以打通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道大门。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这项被列为农业农村部2018年重大引领性的技术,与传统的人工收获和常用的机械收穗相比,有怎样的显著优势?核心技术环节是怎样的?吉林省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续三年使用该技术,成为很好的示范样本!
11月3日,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在吉林省榆树市举办东北地区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旨在展示新技术新模式和通过玉米籽粒机收项目筛选出的适应籽粒机收的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
全国农技中心刘天金主任宣布观摩会开始
出席活动的有全国农技中心刘天金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马志强处长、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张永林副厅长。全国农机推广总站、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榆树市等省市的种子站和农机部门相关人员,还有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和种植户超1500人参加活动,并进行了技术推广情况交流。
玉米籽粒直收将带动我国玉米生产迈上新台阶
榆树市环城乡平安村的一片玉米示范田里,8台国内外玉米籽粒直收机进入田间作业示范,现场进行玉米掰棒、摘穗、脱粒、秸秆粉碎全程一体化作业,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一个来回,作业效率极高。(见视频)
机械收获后,刘天金主任(右一)、王玉玺处长(左一)在田间查看机收掉粒情况
当前,籽粒收获技术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转方式、增效益的主要技术路径,也是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郑清表示,吉林省在重点产粮大县中的榆树市、公主岭市和九台区落实了3个展示示范点,共展示通过筛选的适合籽粒机收和国家籽粒机收组审定优良品种39个(次),总示范面积达1100亩。全省玉米籽粒直收机械保有量从2015年的7台增加到目前的150台以上,籽粒机械直收面积累计超过100万亩。
玉米籽粒直收示范收获现场
高效的作业让参会的种子经销商、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亲身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对玉米籽粒机械收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拿起刚收获下来的玉米籽粒,几乎看不到破碎的籽粒,种植户张志林直呼“这机子真得劲”。
籽粒直收比收穗每公顷增收1100元
在籽粒直收示范前,众人前往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参观农机装备。该社从2016年以来都在延用籽粒直收加籽粒烘干技术,合作社负责人丛建向大家介绍玉米籽粒直收至出售的全产业链流程。
合作社农机装备展示
丛建从三个方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1.烘干降水增收。2016年,我社种植365公顷玉米,全部采取籽粒直收收获,籽粒进行烘干出售,上车价每吨1500元,当时中粮收购价是每吨1410元,每吨多卖90元,每公顷多收入千元左右,总计增收37万多元。
2.比人工收获增收。雇人工收获每公顷需要3000元,而籽粒直收营业性收费最多800元,所以可节省收获开支2200元,这样每公顷可实际增收2400元,增收效果明显。
3.比机械收穗增收。摘棒收割机收每公顷需要1300,脱粒费600元,,每公顷至少需1900元,而籽粒直收营业性收费最多800元每公顷,所以籽粒直收收获不但每公顷可以增加1100多元的收入,还减少田间工作时间,余下时间去做零工增加收入。
据介绍,玉米籽粒直收技术要点有四点,一是要选择生育期短、耐密植和抗倒伏的品种,确保收获时玉米含水量和单产,会上推荐“翔玉998”、“泽玉8911”、“金城316”、“德育919”等品种;二是要选择先进的玉米籽粒直收设备;三是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收获;四是要形成良好的配套产业链。
玉米籽粒直收后,农户到地里查看情况
种植户张志林在参观中对这项技术很认可。他说,前两年尝试过玉米籽粒收获机,但是破碎率高,这不仅降低玉米等级和销售价格,还导致收获产量下降,烘干成本增大。“今天现场展示的玉米籽粒收获机和品种表现很好,明年要换个品种,再找农机合作社尝试玉米籽粒低破碎直收。”张志林笑着说道。
玉米籽粒直收示范收获现场
据了解,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收获方式主要以机械化玉米棒穗收获为主。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表示,这次现场演示会,能够进一步调动广大玉米种植户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加快推动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大范围推广,辐射带动玉米联合机械化收获水平快速提升。
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
一、技术概况
(一)技术要点
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适宜粒收品种选择、合理密植、机械精量播种、病虫害防控、收获期确定、籽粒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烘干等环节。
1、选择耐密、抗倒、后期籽粒脱水快、适合籽粒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经国家或省审定、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耐密、抗倒、适应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建议优选后期脱水快、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的规定。
2、规范种植、合理密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产条件、品种特性以及生产目的,合理株行距配置,确保适宜密度。种植方式一般采用60厘米等行距种植,株距依据种植密度确定;籽粒机械收获玉米一般可比当前大田种植密度增加500株左右。西北地区光照条件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一般中晚熟品种留苗6000~6500株/亩;中早熟品种6500~7000株/亩。黄淮海区域一般中晚熟品种留苗4500~4800株/亩;中早熟品种4800~5200株/亩。北方春玉米区根据当地条件适当增加密度。
3、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单粒点播种子发芽率应高于93%。通过足墒、适期播种等,保证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提高群体整齐度。
4、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可选用苗前或苗后除草两种方式。对于旋耕或翻耕地块以播种后出苗前进行除草为宜,而对于播种后秸秆覆盖度超过1/3的田块以苗后除草方式为宜。苗前除草是在播种后、出苗前,或在浇“蒙头水”后能进地时进行;苗后除草在3-5片可见叶期喷施;化学除草时,应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合理配方,药剂搅拌均匀,适时适量均匀喷洒,漏喷、重喷率≤5%。选择合理的喷洒方式和机具,注意操作安全。
5、分期施肥。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各级土肥站经测土推荐的配方或配方专用肥。在有条件的地区,每亩施优质粗有机肥2~3吨或精制有机肥1吨左右;全部磷肥、30%~40%的氮肥(如有种肥可相应减少用量)和70%钾肥作基肥;剩余的肥料在小喇叭口期以前机械能进地时进行一次性机械追施。也可施用缓控释肥,根据肥效与含量确定施肥量,实现一次性机械施肥。黄淮海夏玉米区可采用种肥同播,尽可能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但种子与肥料分开放置,肥料施入土壤的位置距离种子行>4 cm。
6、病虫害防控。苗期病虫害主要通过种子包衣防控,中后期重点防治茎腐病、玉米螟以及当地主要发生危害的病虫害,可采用高地隙喷药机或植保无人机配药防治。
7、适时收获,保障收获质量。根据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收获作业过程中,应选择正确的作业参数,尤其是脱粒机构和清选机构的工作参数,并根据玉米生长、成熟和籽粒水分状况及时检查与调整,使收获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机收损失,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作业质量。收获时期一般在生理成熟(籽粒乳线完全消失)后2~4周进行,春玉米区籽粒水分含量降至25%以下时收获;黄淮海夏玉米区一年两熟、玉米生长季节短,籽粒水分降至28%以下时即可收获。作业质量要求:机械收获的田间落粒与落穗合计总损失率不超过5%,籽粒破碎率不高于5%,杂质率不高于3%。收获玉米籽粒及时烘干。
8、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玉米秸秆可采用联合收获机自带粉碎装置粉碎,或收获后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还田。也可以利用饲草捡拾打捆机将秸秆打捆做饲料。玉米茎秆粉碎还田,茎杆切碎长度≤100mm,切碎长度合格率≥85%,抛散均匀。用翻转犁翻地,深度应达到30~40厘米。
(二)先进性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 5 亿亩,成为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科技行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率得到快速提升。但是,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我国玉米产业生产成本偏高、生产效率与种植效益偏低,国际竞争力下降。玉米籽粒机械直收生产技是对传统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避免摘穗收获后在拉运、晾晒、脱粒过程中的损失以及霉变问题,实现高效、低损失、籽粒低破碎收获,提升收获质量,从而提高玉米品质,提升我国玉米产业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转方式、增效益的主要技术途径,亦是未来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美、德等国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相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中,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已全面采用大型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直接脱粒收获。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机械播种率达 80%,但机械收获率仍较低,2016年为 66.68%,且以摘穗为主,直接粒收的比例不足 5%,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 3-5 积温带和内蒙古东北部玉米产区。
(三)应用价值
该技术近年已在新疆兵团和自治区、黑龙江农垦、内蒙古兴安盟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全国各玉米主产省区广泛开展了试验示范,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技术先进可行。与机械摘穗收获作业相比,籽粒机械直收减少了田间和传统场院晾晒及脱粒环节,每亩降低作业成本100~150元,并可有效降低晾晒、运输环节的损失与霉变,增产增效效果显著。此外,收获时秸秆还可直接粉碎还田,培肥地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END -
记者丨程楚
编辑丨农财君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