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盐碱地变粮仓!这个产业的未来不一般
近日,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在广东湛江成功举行。众多院士专家、青年学者、企业家,政产学研经各界齐聚,为海水稻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建言献策,共话海水稻万象,赋能海水稻发展。身为“网红”的海水稻,未来或许将促使我国打造出“第二粮仓”。
| 海水稻的"老家"
海水稻,学名为耐盐碱水稻,能够在一定盐度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自然生长。“海水稻并非直接种植在海里,也不能直接用海水灌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国辉说。
广东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丰富,光照充足,自然环境优越,除了拥有悠久的稻作历史,也孕育了许多原始的海水稻种质资源。海水稻的研发推广正是从这里起步。
湛江的海水稻基地
据了解,早在1986年,由广东海洋大学陈日胜教授团队在湛江遂溪县发现首株野生海水稻起,经过漫长的30多年研究,通过繁育选择优良株系,进行种子提纯和繁殖,已培育出多个海水稻品种,其中,“海稻86”已于2014年被农业部正式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此次是海水稻论坛连续第二年在“老家”举办。
潜在的“第二粮仓”
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粮食播种面积为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了1462万亩,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据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1.3亿吨。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暖化导致海水倒灌,进而导致部分沿海良田盐碱化,加上沿海地区的盐碱滩涂和内陆如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大片盐碱化土地,中国的盐碱化土地面积规模庞大,达到了5亿亩,居世界第三,大量的盐碱化土地亟待开发改良和加以利用。
仅江苏一地,沿海盐碱滩涂面积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鱼米之乡也有自己的烦恼。在广东,由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过度开发造成大量近海良田盐渍化,约有500万亩近海盐渍田处于撂荒或半撂荒状态。
湛江的海水稻原生境保护地
自海水稻出现以来,人们就发现海水稻的种植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给能力,改善土壤功能,对盐碱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堪称盐碱地“克星”。科学家由此看到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也可能收获粮食,我国或许有个潜在的“第二粮仓”。
据统计,如果以开发1亿亩盐碱地,亩产300公斤的标准,每年能增产稻谷300亿公斤,可多养活8000万人,“海水稻的研究对于我们国家的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具有重大贡献。”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特色育种首席科学家周鸿凯说。
“东北就有大量的盐碱地,而且有嫩江、松花江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通过种植海水稻改良盐碱地具备充分的可行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来永才补充说。作为我国的粮仓,东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是个棘手的难题,海水稻的出现让来永才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
此外,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海水稻米富含硒等营养元素,是一种独特的健康食品,经济价值和推广空间也不错。“目前在江苏种植的海水稻主要采用稻鱼虾共生的种养模式,农户收益比较可观。”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段雄表示。
市场导向、科技支撑
全力推进海水稻培育
有了潜力,还需全力投入培育和研发。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海稻86培育者陈日胜表示,目前全国至少有十七个省份在进行海水稻的培育试验,也进行了稻蟹、稻虾共生等绿色种养模式示范,海水稻的培育、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目前的海水稻品种耐盐度普遍在0.3%以下,0.3%-0.6%的较少,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耐盐度比较高的品种。“主要是缺乏耐盐碱性强的种质资源、现有种植的海水稻产量不高和缺少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海水稻丰产配套技术,进而导致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耐盐碱水稻育种首席科学家李新奇指出,海水稻的培育推进显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方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在这过程中,科技支撑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了解,通过利用杂种优势和挖掘耐盐基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已培育出数个耐盐度达0.6%且产量较高的海水稻品种,如超优千号的耐盐度达0.6%,还有92.36%的结实率。
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现场
过去十年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先后在新疆、山东、内蒙古等不同地区种植海水稻。据悉,在新疆轻度盐碱地中,罗锡文团队创造了三年亩产超1000公斤的记录;在山东的中度盐碱地,罗锡文团队创造了亩产615公斤的记录。目前,罗锡文的团队正致力于实现将农业机械科技应用于海水稻生产。我国正逐渐从传统农业时代转向以无人化为特征的智能农业时代。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其三大关键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在海水稻的大规模推广种植中依旧需要。
广东海洋大学叶盛权团队在海水稻的精深加工方面已投入多年,他们从“海稻86”中挖掘到谷胱甘肽、六磷酸肌醇、γ-氨基丁酸等对抗癌、美容、护肝和解毒等方面作用突出的活性物质,证明海水稻米确实有保健作用。“海稻86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原料,我们现在仍在不断地开发提取,目前已有部分产品投产,还有部分在中试,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已通过发改委立项,正在加紧推进它的产业化进程。”叶盛权说,作为海水稻的高值化加工研发团队,他们还在继续努力。
目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稻米自足率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品种,包括海水稻的培育,除了抗盐,高产,还要注意优质的问题,特别是健康品质。目前耐盐碱水稻的稻米品质还比不上普通稻,“我们希望通过5-8年的努力让还海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上一个台阶。”马国辉说,市场导向也是海水稻的培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政产学研经齐聚
合力打通“网红稻”全产业链
作为一种富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作物,海水稻的产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王世超是湛江本地海红香米创业团队负责人,他认为海水稻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水稻为源头,衍生出来米粉、米线、米饼、米酒等米产品加工业,甚至海水稻观光、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业,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海水稻作为“网红”频频进入到公众视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及到海水稻测产。海水稻的研发、培育力度正逐年提升,但其推广和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模增长、品牌培育与政策支持方面还有不少的障碍与问题。
营养健康的海水稻米
东北地区可选种的海水稻品种有哪些?有没有其他作物可选种?耐盐碱水稻品种相关的技术指标如何确定?是否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各中小企业能否联合起来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机肥的施用在海水稻种植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资金支持不足怎么办?甚至如何在将海水稻的保健功效广而告之的同时控制成本的问题。齐聚海水稻产业链各端负责人的海水稻发展研讨会上,五花八门的疑惑也昭示着海水稻产业链亟需合力的问题。
“举办这个论坛非常有必要,海水稻的产业化是个焦点问题,我们希望动员的力量不只是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也要包含政产学研经等多方面,通过论坛找到合力点,加快海水稻的产业化进程。”段雄表示。与会各方也意识到了全产业链合力的重要性:
各方表态
目前,湖南在海水稻优异亲本创制、生态调控、丰产模式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品种选育方面已配置出20多个耐盐碱组合。今后,湖南将在海水稻的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重点合作、促进要素流通,推动海水稻健康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建初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水稻发展,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积极开展海水稻试验示范项目,筛选推广耐盐碱种质资源,并进行海水稻相关规划、品种引进、区域试验、技术研发、产业化种植、品牌打造等,目前海水稻全产业开发正稳步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雄
目前广东省在加强常规水稻科研攻关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海水稻研发推广工作,2019年以来已先后组织开展海水稻分子研究、品种创新应用、生态保护等项目研究,建设海水稻原生境保护区180亩,搜集保存海水稻种质资源400多份,3个耐盐水稻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丘小华
海南拥有1999公里的海岸线,有大量水浸盐碱地。近年来海南省在南繁育种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接下来,海南将利用天然育种优势,依托全省科技力量,提供优越研究环境,支持协作海水稻的生产试验与推广应用。——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刘作凯
广东省科技厅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开展海水稻的资源挖掘和品种提升,高效推进海水稻华南中心区建设,为国家海水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主任曾路
湛江将以更主动的姿态,更开放的胸怀,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为各类企业、人才在洪江持续深化论坛成果转化运用,更好助力海水稻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质服务。——湛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力
盐碱地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政府带头,多方合力解决。建议加强盐碱地治理政策保障,推动盐碱地治理科研联合攻关,并通过第一、二、三、四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打造“盐碱地+水稻”创新品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来永才
湛江农商银行将提供全方位的信贷支持,协助解决海水稻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助力海水稻在湛江的种植推广——湛江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钟国波
海水稻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水稻自身的产业链,包括稻米加工厂、仓储中心、物流,这个面膜、米厂、酒厂和生物肥料厂,都是跟稻米相关的附加值的产业链。目前国家对农业深加工有很多优惠和补贴政策。目前正在多地政府紧锣密鼓地协商合作协议的事情,准备落地。——万雁泰和集团副总裁毕贺成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求备选合作项目。——来自广东环保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在研讨会上表示。
……
各方的积极表态令人振奋,海水稻的产业化发展继续向前推动。海水稻,一种天生自带网红气质的水稻,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海水稻产业也能同海水稻一样,在湛江、在广东、在全国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我们期待着在未来,海水稻和中国的盐碱地一起,给中国带来又一个大国粮仓。
论坛上,袁隆平在写给全国农业科技青年的信中指出,近几年来,中国海水稻的研发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推广面积在扩大,产量也不断取得新突破,特别是最近江苏南通的大面积示范经测产达到平均亩产802.9公斤。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对于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十分重要,尤其在当前世界疫情背景下,大大地提升了国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中国通过提高单产和扩大种植面积,完全能保障粮食自给,不会出现“粮荒”。
大片的海水稻田
海水稻论坛相关文章→1.来了!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10月28-31日举行;2.海水稻:这是我的名片;拍了拍你!3.这是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最新攻略;4.海水稻产业怎么走?院士专家这样说|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开幕;5.“稻”路在哪里?专家院士齐聚湛江,共谋产业发展创新未来
开幕式及分论坛直播回顾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微赞 南方+
记者丨张植宏、陈迎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