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3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零距离 —— 一本书让我和女儿重回往日的亲密无间

2018-02-12 皓兰婷 美国华人

点“美国华人”蓝字加关注,ID: ChineseAmericans
一个客观、理性、包容的公众号


编者按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亲子关系的平凡故事。作者分享了她与孩子之间由孩子幼时的亲密无间零距离,到孩子长大,心也渐行渐远,给父母带来的疏离感, 以及她如何巧妙地利用一本书, 拉近了跟孩子的距离,母女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维持亲子关系不仅仅靠父母施展权威和单向付出,也不仅仅靠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回馈,养育儿女既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也是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身边的朋友们都颇为羡慕我和上大学的两个女儿之间的 “零距离” 交流方式。 那天好友芸给我打电话时谈及此事, 这让我认真想了想,觉得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芸的儿子今年十一年级。他小小年纪就成为象棋大师, 与年龄大他几轮的国际象棋精英们沉着冷静对弈,同时是学校网球队员,性格乐观阳光灿烂,电视采访时神态自若,风度翩翩,是个典型的聪颖帅气少年。 芸说她儿子对父母尊敬体贴很懂事,问起儿子在学校的情况, 他会一一告知。孩子如此优秀理应开心,但很多时候她感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与儿子之间共同话题日益减少,  她与儿子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 听别的朋友提到我与我家孩子们的零距离交流,芸便想询问我是如何同孩子们保持亲密关系的。


我告诉芸,几年前我和她的感受完全一样。


羽翼丰满,越飞越远


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妈妈,三个孩子小的时候,都跟我亲密无间。可随着孩子们长大,我感到与他们的距离也逐渐拉大了。 孩子们成长环境和我小时候不一样,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再问问学校的情况, 似乎可说的不多了。而我忙工作忙孩子吃饭上学和周末活动以外,也就只稍有一点空闲听听中文歌、读读微信文章和偶尔看看电视剧了。我觉得他们读的书报内容与我关系不大,尤其是政治,离我很遥远。 我认为作为母亲,只要管好孩子做好自己的工作 ,孩子上了大学可不就万事大吉 、高枕无忧了?


插图:少离


大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和写作, 高中时她的一篇短文在州里拿了第 37 40295 37 14987 0 0 1422 0 0:00:28 0:00:10 0:00:18 3083,另有两篇短文在全国比赛中拿了金奖。大女儿和她爸爸一样关心时事,每天将《纽约时报》从头看到尾。父女俩常常在饭桌上讨论世界大事聊得热火朝天,而我却插不上话,只有当听众和观众的份。


四年前,大女儿去外州上大学 。离家远又忙于学业,女儿跟我更没有了深层的交流。我有些失落,担心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正如龙应台《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言,“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我看来,目送的不仅是空间上的渐行渐远,也是心灵上的渐行渐远。我很苦恼,但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我清楚地记得十九年前的那一天,当我和先生从医生那里确定我要做妈妈时的幸福感和激动心情。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不管在哪里,每每看到小小孩时,我都能体会到心中那油然而生的母爱。女儿出生后, 每天看着她, 都感觉到爱在心中滋长。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后,我和我先生在周旋于两个孩子和两份博后工作的人生最忙碌的阶段,我想方设法说服先生而迎来了我们的小儿子。等女儿上学了,我常常与老师讨论怎么样能让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这么多年下来, 女儿从一个害羞的小丫头长成落落大方的青春少女了。她为人大方得体,既能与来我们家的墨西哥清洁女工用西班牙文友好地交流,也能与诺贝尔奖科学家轻松地聊天, 还能在几百人的会议上侃侃而谈。有这样的女儿, 我是多么的骄傲!


可是这么优秀的女儿, 我却感到我们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了。我真希望时间停留,我们之间永远像她小的时候那么亲密无间。Taylor Swift 的 《永远不要长大》(Never Grow Up)这首歌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我一遍又一遍的跟着唱: “你的小手绕着我的手指......哦,亲爱的,我给了你一切我所拥有的, 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样,你可以就这样不要长大吗,就一直这样小小的,就这样不要长大,世界就会这样一直简简单单的,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我不会让任何人破碎你的心......试着不要长大,不要长大......” 我不停地听不停地唱, 每一遍都使我泪流满面。


图:少离


女儿在大学里很忙, 我 怕打扰她不便常打电话。 所以只是给她发发信息, 问寒问暖,简单交流,想着到假期她回家时争取谈谈心。


无心插柳,一本书拉近了我和女儿的距离


第一个假期到了。女儿回来倒是没发生什么明显变化, 照样跟我们说说笑笑,和弟弟妹妹打打闹闹。一声“吃饭啦” 就只听到家里叮叮当当, 三个人从不同的方向飞奔厨房。我家的“规矩”是最先到的只将筷子/叉子拿到桌上,就安安心心等着后来的盛饭端菜。 每次如小儿子先到, 一定将他的嘻哈音乐(Hip-Hop)开得震耳欲聋,二女儿则往往是用舞蹈动作旋转而至,然后将她所经过之处的椅子和其他“障碍物“移开以便她有足够的地方做一字腿。


大女儿先到时,她总是将筷子拿到手里然后一如既往地埋头读她的书。 大女儿从小爱读书。每年圣诞节她的礼物单上总是包括长长的一串书名。因为她的榜样,弟弟妹妹也养成了手不释卷的好习惯。


我在女儿的年龄也是书不离手。后来大学毕业了,忙着考研,出国、读博、生孩子、工作……很少花时间读工作和教育孩子以外的书籍了。事实上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我是什么时候休闲读过一本我喜欢的书。


姐姐回家,弟弟妹妹出门便不愿意要我开车接送了,都由大姐代劳。看着孩子们这么自立,我心里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想,正值假期, 我何不借此机会读一本书呢。于是我请女儿推荐。我问她在读什么,她告诉我书的名字,我不熟悉。 她告诉我她最喜欢的书,并帮我注册Goodreads —— 一个图书社交平台。 有了账户即可显示你在读、已读和想读的书,还可以添加评论。最重要的还是朋友之间的阅读互动,通过添加好友,首页将会出现好友的阅读动态。这样我从我的阅读账户就能看到女儿读的书和对书的评价。我看到女儿把她最喜欢的书评为五星。她的Goodreads记录已经有几百本书了。

 

女儿推荐的第一本书是《1984》。那是一本所有美国高中生必读的书。我读了一部分后感到书里的一些内容和我小时候经历的事情太相似了,比如家里的小孩揭发自己的父母, 比如一群人一起喊口号等。我问女儿,这本书怎么写的就是我们中国发生的事情?难道是根据中国的情形写的?而女儿告诉我,这本书是1949 年出版的。

 

《1984》完全是一本幻想小说,描述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追逐权力,扼杀人性,剥夺自由,给普通百姓带来极大灾难。我告诉女儿我小时候所经历的事情,告诉她我们邻村里的一个人因为说了一句话而被枪决,而十来岁的我就站在人群中,看着持枪的士兵命令他跪下,然后听到枪响, 看着他倒下去。我过后还在那儿站了很久,一点没觉得害怕。我和女儿为此讨论了很长时间。我告诉女儿,通过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普遍强调个性特点的意义。以前我以为个性特点主要是用于出风头的,对社会不可能有什么积极作用。但这本书给我展示了泯灭个性的严重后果。女儿显然很高兴我这么喜欢这本书,她也告诉我她很喜欢我给她讲我小时候的经历, 让她对我和我的成长环境有了多一些的了解。这是好久以来我和女儿第一次进行深刻的交流。


读完《1984》,经女儿推荐我接着读了《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和《动物庄园》(Animal Farm)等。


这几部小说都是反乌托邦的代表作,内容都和中国文革时期发生的事情类似。比如说, 1953年出版的《华氏451度》描述了一个消防员被妻子秘密告发的故事。华氏451度是书页纸张着火进而燃烧的温度。这本书讲述在未来美国的一个时代里,书籍成了违禁品, 因为当权者们认为,书籍会使人产生各种幻想从而影响现实的生活。一旦被查出私藏书籍,将立刻遭到逮捕,而搜出的书籍也将被焚烧。那个时代的消防员的工作不是救火,而是烧毁书籍。这位消防员本来搜查和焚烧书籍工作努力,就要得到晋升,结果却在一个邻居女孩的影响下,开始私藏并阅读本应烧毁的书籍,并且从此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与未来产生了怀疑。就在他决定有所行动而警醒世人的时候,他的妻子秘密告发了他。


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我和女儿有了更多交流。读了这些书我深受震撼,在小说里,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所谓“零距离”的亲密家人,没有了彼此的心灵交流和同步追求,竟可以互相告发,如果没有灵魂的共鸣,人性竟然可以如此地疏远与冷酷!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在小说里发生,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无数人,包括我所认识的人的身上!上面提到的我们邻村那人被枪决据说就是被告发的结果。


两年前当美国总统大选开始的时候, 我女儿和他爸爸及我们家弟弟妹妹讨论热烈。在往年,我总是局外人。可读了《1984》和《华氏451度》等书后,我对川普的言行举止感到非常忧虑,于是我开始看报纸查资料跟踪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女儿交流的内容进一步增多和深入。我感到我开始了解女儿。在总统大选的前两天我去女儿的大学参加家庭周末活动。我们一起住在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家里。我和朋友无话不谈,自然跟朋友一家谈起这次大选。因为他们州是摇摆州,女儿早早就把她的选举地改到了她的学校。朋友家太太说她已经投了川普,她的先生说他准备第二天去投票。他们两口子都说知道川普不好,但不能选希拉里,因为她杀死了她的前雇员,Johnston Wilson (J.W.) McGill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微信上和中文电视频道上都看到了报道。


插图:少离


我赶紧告诉他们,那不是真的,他们在微信上和中文电视频道上看到的都是从英文的假新闻翻译过来的【1】。我跟朋友一起核实信息,讨论美国的新闻自由,以及像《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获取可靠信息和发表可信文章。我跟他们分析川普当政对美国可能造成的危害。我对朋友说,根据川普的言行,他是个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者, 他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明目张胆的。想想看现在只是在竞选期间,他的言行造成的危害就已非常大。 他鼓动人们仇恨少数民族,对非裔和墨西哥人的歧视不在话下。特别是近期对中国人的歧视也屡见不鲜,已经有不少学校出现同学对华裔孩子说滚回中国去的事件,然而这些孩子大多是生长在美国的呀,除了肤色,他们跟其他美国孩子没有任何区别。还有的孩子是几代美国人,甚至都没有去过中国。

 

我还跟他分析希拉里的情况,川普能找到的希拉里的问题就是关于用私人电子邮件的事情。一年多来, 就这么一件事,一面之词说她犯法了,可FBI一年也没查到任何问题。而川普公然种族歧视,播种仇恨,加上被爆出性骚扰视频等等。他还声称,即使他站在第五大道上开枪杀人,人民还是照样会投他的票。这样的人如当上美国总统,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他将给我们的下一代树立什么样的坏“榜样”?我们作为移民又会遭受到多少坎坷?我进一步和他讨论了《1984》这本书,他经历过中国的文革,也了解希特勒当时对犹太人这个少数民族的屠杀。经过一番讨论,朋友说:“好,明天去投希拉里的票”。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妈妈,我为你骄傲!


那天晚上,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为你骄傲!我为自己是你的女儿感到自豪!” 她接着说 “当然,我一直为我是你的女儿感到自豪,但我今天更为自豪。你刚刚和叔叔阿姨说得太棒了! 分析得如此周到和令人信服!我真爱你, 妈妈! ” 女儿给了我一个长长的有力的拥抱!


那天晚上我和女儿谈了很久:从政治到文学,从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到现在的社会状况……我真正感觉到我和她是平等的,我们之间可以进行深层的交流,我和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话可说了。那一次的促膝而谈让我突然感到眼前的女儿这么亲近这么温暖。


从那以后,我继续读书,因此我和女儿常常讨论对书及书中人物的看法。我这两年也是每天将《纽约时报》从头看到尾,开车上班和在家时新闻怎么也听不够。我们全家在饭桌上讨论时事,聊得热火朝天,而我成了最积极的一份子。


插图:少离


慢慢地,女儿跟我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愿意与我敞开心扉畅聊了。虽然相隔千里,女儿却常常在从一个教室走到另外一个教室的路上给我打电话,我们想到什么就聊什么。她也会问问我对她选专业的看法,说说同学中间发生的事情,还跟我讨论她打算上医学院的计划,甚至告诉我她打算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我终于懂得,父母与小孩的交流, 并不是靠要求和孝顺就能达到的。父母愿意去接近孩子,孩子们会感受到并同样愿意接近父母,这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 才能跟得上他们的脚步,其实也是跟上时代的脚步。


我和女儿的心灵距离真的是大大拉近了, 但是要维持零距离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我希望在我的一生中我能不断学习,并能和我的孩子们基本保持在可以平等讨论、互相交流的水平上。


芸听了我的故事后,也打算让她儿子推荐她读些书。古人云:“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父母与孩子间由于年龄、阅历、教育背景的差异会产生与生俱来的距离感,一些家庭里即使人与人“近在咫尺”,而心与心却“远在天涯”。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和独立,我们做父母的无法一直伴其左右,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心灵间的“距离”就要靠深度的交流才能拉近。我和我孩子们的“零距离”也不是从来就有,以往即使每天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却使我感到孩子们离我很远,而通过我的摸索和努力,现在就算分隔两地,我却感到和儿女们异常亲近。


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不应该只停留在嘘寒问暖上,而是要触及更深的精神层面,这样的“零距离”才能慢慢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与代沟,才能让我们和孩子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成为互相依赖的港湾。其实,除了读书,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以便增加相互理解而达到交流的深入。同时我认为父母要开明,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即使明知他们会走些弯路,也要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我祝愿芸和她的优秀儿子,以及天下所有父母和他们的儿女们,都能保持与孩子之间的“零距离”!


【1】Reference:

假新闻:https://www.business2community.com/government-politics/hillary-clintons-assistant-j-w-mcgill-dead-mysterious-circumstances-fake-news-01829500




作者:皓兰婷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


长按二维码,马上订购

美国威斯康辛州马拉松花旗参




微信:Marathon_Ginseng

QQ:893601953

网址:http://marathonginseng.com

邮箱:drginseng@marathonginseng.com

美国客服:(715) 571-2426

网购结账输入“美华”春节前有8折优惠



打赏支持作者   长按二维码!


请读者广为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其他媒体如要转载,请联络本公众号。

推荐阅读

目标亚裔,川普的大砍家庭移民计划

一名华人“梦想者”、福音派基督徒的肺腑之言

闲话耶鲁校歌

耶鲁写生·容闳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授权:editor@ChineseAmerican.org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阅读“美国华人”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