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差异和协同辩证关系
导 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经济发展结构方式转变、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城乡差距弥合来看,乡村振兴和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一致的。从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两个战略虽侧重点略有差异,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内涵一致,互相支持配合。正确看待和处理两者间的差异和协同辩证关系,对于统筹解决以往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从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背景、内涵差异以及协同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差异和协同的辩证关系,同时总结国内外关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同时为国内其他省市乡村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尹晓水,毛宏黎(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交通大学)
论文来源|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018论文”下载2018年规划大会论文集电子版!
0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截至 2017 年,城镇常住人口81347 万人,相比2016 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 万人,减少了1312 万人;城镇化率58.52%,相比2016 年提高1.17%;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 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009 亿元,新增智慧农业型公司34 家,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
三农工作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短板,新问题逐渐凸显:一是乡村文化凋敝,乡村精神亟待提振;二是农村空心化,人才外流严重;三是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应运而生,2018 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则在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路径手段。
0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逻辑
从较长时间跨度来看,城镇化是看待乡村发展问题的惯性思维。很多观点认为,只要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问题会随之解决。但审视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会发现农村的问题既离不开城市,又需要立足农村的现实愈加凸显。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往“城乡统筹”的表述转为“城乡融合”这一更深的层次,释放出对当前中国的城乡发展关系、规律认知升级的信号。“统筹”更多地是通过城镇来辐射引领乡村,即城镇对于乡村来说是拉动关系。但在“融合”的语境下,城市和乡村两者更为平等,乡村应在遵循自身现状和发展逻辑的情况下激活农村要素,与城镇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从而实现振兴。
具体而言,乡村要实现“20 字总要求”,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众多要素的聚集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今乡村对这些要素极为稀缺,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居民对乡村新兴产业嗅觉的迟钝,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难以传达到村庄,同时农民自身资本的积累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造成农村土地碎片化,不足以满足二、三产业对土地规模利用的需求。
过往工业城镇化的政策偏斜和乡村现状的倒逼,使得大力农村青壮年流向城镇,加剧了乡村凋敝的现实。
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逻辑为: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融合在乡村形成聚集共生,要素互利共生从而激活乡村本土资源的最大化挖掘和利用,推动本地创业;乡村创业聚集催生乡村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生活配套随之自然生长,改变农村单一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而使乡村产业兴旺、面貌更新、经济繁荣。
03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差异
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之一是解决人口城市化相对空间城市化的滞后性问题,尤其是大量农村居民的被城镇化和伪城镇化的问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在于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实质上成为城镇化居民而非单纯的户口城镇化。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的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是解决乡村发展动力不足,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基础设施与精神生活凋敝,资源环境的浪费等现实问题的一项长期根本性举措。乡村振兴提出的理念就是在符合乡村自身现状基础和发展逻辑的情况下,提升产业实力和公众吸引力,把农村当做城镇和城市来建设来治理,既要在经济发展上转变结构方式,也要在公共服务上普及高水平的服务,减少并最终弥合城乡差距。两大战略在不同发展时段提出,从战略核心、政策扶持、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指标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如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各方面都更加偏重考虑乡村本身,寻求乡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并非一切向城镇对标看齐。在主要指标方面,新型城镇化战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的出台,形成了以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四个方面为主的一系列指标,以此评价城镇化程度。乡村振兴则应和新型城镇化有所差异和补充,可将乡村产业、生态环境、乡村风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评价体系当中。
0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关系
首先,新型城镇化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则是产业振兴的必要条件。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作用统筹城乡,最终目标也是实现城乡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另外,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发达国家通常低于10%,越来越高效的农业生产设备、网络通信设施促使农村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在乡村产业持续不振或紧缩的情况下,就需依托新型城镇化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其次,新型城镇化是为乡村输出新经济、新业态、新理念的纽带。新型城镇化可以将乡村特色产业与城镇发展建设有机联系,以城乡接合部为切入点,形成城乡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态势,并为乡村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人流支撑,为实现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产业资源要素的流通和融合提供条件,最终实现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共进。
最后,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新型城镇化也可以认为是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式之一。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让大城市中的农业转移人口从观念、生活、工作上真正成为市民,抑或是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市民化。
另一方面,城镇化的结果是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双轨同步发展;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看,振兴后的乡村应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生态等多方面与城镇保持高质量差异。乡村发展有保障才有能力消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农村要素的活化促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才可产生长久的吸引力,使乡村避免再次陷入凋敝。
05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实际运作中通常以企业和地方合作,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形成新的社区与生活方式,强调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是企业参与、农民受益、农业+ 文旅+ 地产的特色小镇和综合发展模式。国内外典型案例如下:
5.1 国内试点:河北省迁西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
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全县总面积1439 平方公里,总人口40.5 万。迁西县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禀赋优良、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63%。
图1 迁西花乡果巷
项目所在地东莲花院乡地处迁西、迁安、滦县、丰润四县交界处,位于环首都2 小时经济圈内,处在北方着名旅游城市北京、承德、秦皇岛形成的等三角形中心位置,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规划总面积7.35万亩,涵盖东莲花院乡12 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17.2 亿元,总计可获财政资金支持2.1 亿元,同时可撬动社会资本近10 亿元。
5.1.1 规划定位
该项目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规划定位,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5.1.2 目标任务
建设以特色水杂果产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产业为特色、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努力实现“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蓬勃发展,确保六大支撑体系:生产体系基础坚实、产业体系特色突出、经营体系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绿色共享、运行体系合理优化、服务体系功能完善。
5.1.3 产业体系及功能分区
核心产业体系包括安梨种植产业、葡萄种植产业、李子种植产业、猕猴桃种植产业、油用牡丹种植产业和杂果种植产业。
配套产业体系包括“三区两中心”,智能体验区、冷链物流区、生产加工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
延伸产业体系包括“一镇四区十园”。一镇即花乡果巷特色小镇; 四区即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养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环境涵养区; 十园即十大项目产业园,主要包括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松山峪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园、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
5.1.4 启示
项目统筹了“农旅+”、“智慧物联”、“商业开发”、“投资收益”、“融资合作”、“品牌营销”、“运营管理”、“多规合一”等八大系统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简洁完整的经济结构体系,成为项目整体开发建设运营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指南。绿维文旅通过“花乡果巷”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的花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精准扶贫,形成全乡的统一品牌打造,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风貌,让新农民更适合新时代的发展。
5.2 中国台湾地区:桃米村
中国台湾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呈现的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图2 台湾桃米社区地震受损及改造后对比
5.2.1 桃米村基本概况
桃米生态村位于台湾地区南投县埔里镇西南侧约5 公里处的桃米里,是台21 线埔里往日月潭路上的美丽山村,距离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约一公里,18 平方公里。紧邻中横高速,中潭公路从村中穿过。海拔高度介于420 至771 米之间,具有多彩多姿的森林、河川、湿地及农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沛,依山傍水,溪流终年清澈。生态资源非常丰富, 经常可见19 种不同种类的青蛙、60 多种鸟类、及美丽稀有的萤火虫等。
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 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共143 种蜻蜓,在桃米发现56 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
拥有“青蛙共和国”、“社区理想国”的荣誉称号,周末和节假日,桃米生态村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 人;平时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 人左右,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00 多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村庄带来3000 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如图2。
5.2.2 桃米村项目特点
5.2.2.1 建立独有的特色传播点 ——青蛙共和国
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 种青蛙,桃米拥有23 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桃米生态村提炼的新文化符号是“青蛙共和国”。
在桃米,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案,还有湿地公园,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甚至可以看到,男女卫生间也命名为“公蛙”和“母蛙”。
5.2.2.2 “产业为用”核心问题的解决
部分废耕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 倍,游客们可以3 月份来桃米看青蛙,4 月份看萤火虫,5 月份看油桐花,6 月份欣赏独角仙,8、9 月份暑假期间,桃米还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白天在湿地看水生动植物,夜间抓蛙看蛇等等。
5.2.2.3 重塑社区精神——纸教堂
“纸教堂”是桃米村社区重建中的一个关键性项目。它是台湾第一座纸建筑, 也是第一座来自海外的建筑,灵感来自巴洛克时代的建筑师贝尔尼尼。它由发起和主持桃米村社区重建的廖嘉展等将一个日本神阪大地震后鹰取社区的临时性教堂加以引进升华,落户于桃米村。
这个教堂既象征桃米村要递接日本神阪大地震后鹰取社区重建坚贞而博爱的精神信仰,又是一个在村中体现社区精神和生态文明信仰的诠释中心,及开展其他重要活动的社区生活中心。围绕纸教堂,还设立了生态村的生态文化见学园区。当地村民与游客在此除了观景,参与活动,还可以交流、购物与食宿——这其实就是个经过升华的整个生态村的社区中心和游客中心。
5.2.3 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5.2.3.1 村落内外部智慧交融的结晶
坚持让村民接受并参与各种培训,让村民对社区的发展和相关的生态发展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让村民一起参与商讨、策划,共同营造社区建设。
5.2.3.2 “生态为本”的价值信仰
“新故乡”的第一个公共行动是“大家一起清溪”,从清理坑溪作为重建行动的起跑点;把部分耕地抛荒,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 倍,将“生态为本”的理念彻到桃米村的每个角落。
5.2.3.3 “产业为用”核心问题的解决
桃米生态村以生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五分之一的村民在经营生态产业,同时带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同时,桃米村还向外输出自己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帮助别的地方发展生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1200 多人口的村庄带来3000 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5.3 美国田园综合体:Fresno 农业旅游区
美国田园综合体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5.3.1 项目概况
Fresno country 省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积1.56 平方公里,其中87% 的面积为城市,13% 为农村,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省。Fresno city 为该省的中心城市,面积290.9 平方公里,距离旧金山车程3h 以内,农业发达且自然条件优越。其中美国Fresno 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 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
5.3.2 发展模式及总体结构
Fresno 农业旅游区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资源特征发展休闲农业、综合服务于生态度假,如图3。
总体结构,主要采用“综合服务镇+ 农业特色镇+ 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主题游线,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景观/ 游线串联主题游线盘活重点项目,全年皆有景、有活动,如图4。
图4 Fresno 的主要旅游活动
5.3.3 启示
一是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
二是休闲农业要做足体验性。花果苗木的赏、玩、食趣味性开发及体验性销售;
三是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
此外,通过游线、节庆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包括通过赏花品果等主题线路串联重点旅游项目,形成集聚优势,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5.4 日本田园综合体:大王山葵农场
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 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
5.4.1 基本概况
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位于日本长野县安昙野市之山葵农场,创立于1917 年,总面积15 公顷,以种植山葵为主,同时打造特色活动及山葵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如图5。
图5 大王山葵绿色观光农场
5.4.2 发展模式
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大王山葵农场不仅是日本最大规模的山葵园,也是安昙野最知名的观光景点,以国际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那些为拍电影所建造的古朴水车,至今还留在菜园里,许多游客专程到此亲身体验电影中的情景。
基础设施完善,有蓼川、水车小屋、餐厅水车小屋、亲水广场、阿尔卑斯展望台、山葵田小径、大王神社、大王窟、开运洞、大王样见张台、岩鱼茶屋、凉风小径、杨柳小径、梦洞、大王广场、荞麦面处、餐厅等。
5.4.3 启示
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 等) 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06
结 语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逻辑,对比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内涵差异、协同关系,提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并以河北省迁西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国台湾地区桃米村、美国Fresno 农业旅游区、日本大王山葵农场等为例,分析“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同时为国内其他省市乡村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 2017 年10 月18 日.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国务院.2018 年1 月.
[3] 尹晓水,周杜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职能与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以重庆为例[J].2017 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4] 王鹏飞,孙士博,丁磊. 产业规划导向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北京市达岩村产业规划为例[J]. 青岛理工大
学学报,2013,34(02):50-56.
[5] 于法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国家治理》周刊. 2018 年02 月01 日.
[6] 蔡继明. 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2018 年2 月9日.
[7] 美国Fresno 农业旅游区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018论文”下载2018年规划大会论文集电子版!
-END-
更多内容:
1 | |
2 | |
3 |
4 | |
5 | |
6 |
商务合作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联系人:潘鹏、宁坤
电话:010-88585610转815、807
手机:18510663273(同微信)
邮件:3251789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