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透视 | 苏州超六成地王实现盈利,限价制约下中心城区盈亏分化加剧

cric研究中心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2-05-16


 导 读 

以2015年以来苏州成交的30宗地王为例,对其入市和盈利情况一探究竟。

  作者 / 马千里、邱娟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的土地市场整体较为萧条,但苏州却上演了截然相反的一幕,无论是3月13日苏州首场节后土拍,还是3月25日百亿土拍的6宗地,均以溢价出让,并且多宗地房企报价基本达到现房前一手或中止价,地市俨然形成一波小高峰,热度明显上升。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15、2016年密集出让并且已经进入销售阶段的那些地王,它们经历了些什么?尤其是在苏州较为严厉的限售、限价政策影响下,这些地王入市情况如何?地王项目的盈利空间如何?我们以2015年以来苏州成交的30宗地王为例,对其入市和盈利情况一探究竟。


1地王走势

 2017年以来底价成交成常态
地王数量明显减少

从数量上看,30宗地王中2015、2016年就占据近八成,是毫无疑问的地王年,2017、2018、2019年拿地热情明显下滑,底价成交成为常态,地王数量大幅减少,尤其是2018年,仅成交1宗地王。但是热点稀缺土地,市场热度依然高涨,以2018年成交的姑苏古城核心区地王为例,起拍楼面价就达30000元/平方米,最终被中铁建以9.8亿元的总价竞得,成交楼面价43167元/平,溢价率43.9%,目前依然是苏州最高的楼面价土地,这一地价比上一宗苏州单价地王“仁恒苏地2016-WG-46号姑苏核心地块”(楼面价38960元/平方米)高出近5000元。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该地块周边二手房项目当前均价约为3.4万元/平方米,中铁建此次拿地价格再现了“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考虑到房企融资环境依然偏紧,疫情影响下资金压力再度升级,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价格无法被超越。

2入市周期

近八成地王已经开盘
尚未入市地王大概率面临亏损

根据CRIC统计,截止2020年3月31日,30宗地王中有23宗已经入市,这些项目均是2015、2016、2017年拿的地,2018年以后拿的地王仅1宗入市,这些入市地王的平均入市周期达19个月,较全国平均入市周期偏长,但较上海、南京等地王盈利占比较低的城市依然偏短。项目入市周期可以分成两大类:2015、2016年拿的地入市周期多在15个月以内,入市节奏较快,2017年以后拿的地,入市周期多在2-4年之间,入市节奏较慢。 就已入市的单个地块来看,入市最快的是吴江区前单价地王——融创枫丹壹号,入市周期仅有7个月,该项目拿地楼板价11500元/平方米,销售均价21000元/平方米,地房比为55%,房地产为9500元/平方米,盈利空间有保障,销售情况也比较乐观,目前基本售罄。而入市最为缓慢的地王是姑苏区前单价地王——天房留风园,入市周期高达50个月,该项目拿地楼板价高达31005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的同类项目售价仅在2.4-2.6万元之间,是典型的“面粉贵于面包”项目,经过4年多的时间才入市,入市销售均价在3.6万元左右,房地比高达86%,基本面临亏损无疑。

未开盘的项目有7幅,除去2019年成交、拿地时间较短的2宗地王外,其余多是2016年下半年拿的地,这些多个项目采取观望策略,相继延后入市时间,譬如姑苏区、高新区、相城区的多宗单价地王,入市周期均在3年以上。典型如苏州全市单价地王——姑苏地王,楼板价高达43167元/平方米,本身面粉价格明显高于面包价,加上成本之后,在当前较为严苛的限价背景下,推盘即意味着“赔本”,所以这些地王项目依旧处于搁置状态。
3房价涨幅

早期地王赶上房价高速增长期
开盘时房价涨幅多超65%,盈利颇丰

由于项目从拿地到入市经过了较长的时间,这些地王入市销售均价与拿地时周边房价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最高的是2015年龙湖拿下的高新区前单价地王项目——龙湖狮山原著,当时拍地楼板价高达15214元/平方米,周边的香缇华府当时仅售13000元/平方米,8个月后项目入市,平均销售价格已经涨至34680元/平方米,涨幅高达167%,之所以涨幅如此之突出,主要是有因为当时是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这一时间段,正是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这一个楼盘,房价涨幅超过65%的多是2015年拿地、2016年入市的项目,尽管入市时间较短,依然盈利颇丰。

相比之下,拿地较晚的那些地王入市时的房价较拿地时周边房价涨幅并不突出,多在40%以下。究其原因,主要是2016年10月,苏州加入限购限价之列,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格;下一批次备案价格不得高于上一批次同类型房屋成交均价,之后苏州的房价保持整体平稳,房价涨幅明显趋缓。典型如吴江前单价地王项目——半岛映象,拍地之时周边楼板价在21000元/平方米左右,28个月后入市价格仅有22000元/平方米,房价涨幅仅有5%。


4利润差异

限价制约下核心区盈亏分化严重
吴江、相城等郊区盈利空间有限

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成交有望率先企稳回升,房企投资重点也将日渐集中在这些核心城市。盈利方面,就已经入市的23个地王项目来看,地价房价比值处于32%-99%不等,房地差在220-22288元/平方米之间。盈利空间最大的项目集中在姑苏、园区等核心区域,并且均是拿地较早的项目,多是2015、2016年拿的地,典型如仁恒公园世纪、苏州唐宁府、海胥澜庭三个项目,房地差均在2万元/平方米以上,并且地房比均低于43%,盈利空间十分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核心区地王都是盈利的,典型如姑苏区的两个前地王项目——绿都姑苏雅集和天房留风园,地房比均超85%,房地差均在5000元/平方米以下,剔除掉建安、财务、营销等相关费用后,大概率面临亏损。之所以与前面的地王呈现如此之大的差异,还是跟拿地成本有关,以姑苏前单价地王——绿都姑苏雅集项目为例,是在2016年9月底拿的地,当时拿地成本价高达34780元/平方米,较2015年9月的姑苏单价地王海胥澜庭的楼板价15141元/平方米高出130%,土地成本的大幅上升使得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不得不面对亏损的局面。

而处于相对偏远的吴江、相城等区域的地王盈利空间则比较有限,其房地价差在1万元左右,地房比处于相对高位,在60%-70%之间,以吴江区单价地王——吴越熙华雅苑为例,拿地价格高达18156元/平方米,在限价“紧箍咒”下项目售价28900元/平方米,房地差仅10744元/平方米,地房比升至63%,剔除掉成本、营销、财务等费用项目,盈利情况与一般项目无异。

5趋势展望

人才政策利好之下
吴中、新区等非核心低价地可重点关注

未来支撑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无疑就是人口,而人口目前恰恰正是苏州的短板。截止2019年末,苏州常住人口为1074.99万人,较2018年末仅增加2.82万人,剔除掉自然增量,苏州的人口实际上是净流出的,这与同是长三角副中心的杭州差距巨大。杭州统计局数据显示:杭州2019年常住人口量增至1036万人,较2018年末增加了55.4万人,是全国人口增量第一城市,这无疑对杭州楼市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弥补苏州在人口增量上的短板,今年年初苏州出台人才新政,户籍政策逐渐宽松化,新增了人才落户的途径:本科直接落户,大专只需6个月社保就能落户,大大降低了苏州落户的难度。受户籍政策宽松化的利好,近期苏州土地市场有明显的复苏迹象,春节后苏州成交的8宗土地均是溢价成交,其中不乏现房前一手土地,多宗地均经过多轮竞拍,华润、卓越、大发、东原等多家房企抢占苏州市场。

当然,尽管近期苏州土地频频溢价成交,但成交楼板价较之前并未上升,且集中在吴中、新区、相城等价格相对较低的非核心区域,这主要是由于苏州目前限价制度依然较严,贸然出手拿下超高价地,很可能会砸在手里,而吴中、新区等非核心区域房价相对较为便宜,是刚需群体能负担的起,尤其人才利好政策之下,学历高、年纪轻的刚需群体基数还会进一步扩大,低总价的房子相对畅销。总的来看,非核心区域的土地颇受青睐,尤其是那些交通方便、利于通勤的土地,预期更加紧俏。但是对于姑苏、园区的高价地,由于高端产品增量需求不大,还是要慎重考虑。

排版丨李玥瑶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多谢配合!

往期精彩回顾

行业透视 | 喊着活不下去,“苏州们”楼、地市却还这么疯

行业透视 | 政策频现一日游,因城施策的底线在哪里?

行业透视 | 2019年高价土地流拍梳理:主因并非地价过高



克而瑞地产研究 cricyjzx

易居企业集团的专业研究部门
专注地产行业研究和企业探索
连续十二年发布房企销售排行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