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证悟的菩提树下,你会是那个人么?【佛陀的国度03】

2016-12-22 素说 正心堂


        你曾躺在马尔代夫洁净的沙滩上,为了感受那即将被海水吞噬掉的岛国之沙;

        你曾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上掷出一个骰子,为了试探自己是否也有世界富豪般的豪气和运气;

        你曾站在布拉格灯光映衬中的城堡里,为了回忆梦里的童话故事;

        如果你去了印度,坐在了佛陀悟道成佛的菩提树下,你会做什么?

 

        2016年11月22日,我们的面前就是正觉塔,我们的眼前就是菩提树,我们的脚下就是金刚座,可震撼我们心灵的不只是正觉塔、菩提树、金刚座,而是围绕着它们,来自全世界各地以各种方式朝拜的人们。




        或双手合十,久久站立;或手捧经书,念念有词;或五体投地,日夜跪拜……正觉塔和菩提树在他们的心中,幻化成不同的念头,于是,有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故事。



这里,是留待相册里的那份回忆


        “如同穆斯林的麦加、基督徒的耶路撒冷一样,这里是佛陀证悟的地方,是佛教徒最重要的朝圣地,所以我们来了。”

        这是大多数游客的简单念头。面对菩提树,感动他们的,是那个故事:

        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的王子,因不忍看到世人受苦受难遂出家苦修,寻求帮助世人脱离苦海之道。他先是在森林里苦修了6年,但即便已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仍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粥。随后,他走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无忧树下打坐静思,并且发誓如若不能获得彻悟,则终不起坐。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夜睹明星而悟道。从此以后,他被人们尊称为:释迦牟尼佛



        站在正觉塔前,打动游客们的,是那个史实。现如今的正觉塔系十二、三世纪间之缅甸国王所修造,塔高五十二公尺,外观九层,内部实仅两层,四面刻有佛像佛龛,雕镂精致庄严。十三世纪时,因避回教徒之摧残,佛教徒遂将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湮没数百年,直至一八八一年始由英国考古学者康林罕(A. Cunningham)重新掘出,让举世为之震惊,经大幅整修,其庄严之像终于重新展示在后世人的眼前。




        于是,他们也会合十,念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们也会跪拜,按照导游的指示,双手在佛像前摊开。


        这样做的每个瞬间,他们会举起相机,将那一刻拍下,或为留作日后的谈资;或为发在朋友圈里分享;或为若干年后相册里的那份回忆。





        “我们曾经到过这里。”

        这一刻,念头仅此而已,但谁知道呢,也许很多年很多年以后,这个念头开始生根、发芽……


        “那我呢?”当我看着游客们的身影,不禁自问:

       “是不是也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坐在菩提树下,感受佛陀的力量,发个大愿;或者也趁着年轻有体力,磕上十万个大头,给来世留点粮资;再不行,好歹像别人一样,捡点菩提叶带回家供着,说不定也能有个好兆头......”

        “想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发愿和磕头。”赵导淡淡的说道...




看见的是相

看不见的是自己的心


        “别人发了一个愿,别人磕了十万个大头,可以随喜别人,可以赞叹别人,但因此就只想到自己是不是也该发个愿或者磕十万个头,那是在比较,是着相。不要停留在这‘相’上,应该更进一步,从这个‘相’上,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的心。”


        “此刻,你自己的心在哪里?不要浮躁,不要羡慕,不要妄动,静下来,听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既然是来到佛陀当年证悟的地方,除了礼敬,不妨用心去感受,2500年前的此地,佛陀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观照自己,此时此刻,看见自己的心,也是一种了不起的礼敬和修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要借助这所有的‘相’,从中看透究竟。这‘相’不仅是你眼前众生的所做所为,其实还包括你眼前的这座正觉塔,包括你眼前的这颗菩提树。”赵导继续说。

        “想想,你来这里磕头了,就是功德很大的修行了,那不来这里呢,就不可以发生功德很大的修行吗?你来这里发愿了,就是修行了,那不发愿时的心念呢,就不是修行吗?《心经》里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的心性,并不因为你来印度的菩提树下了,你的修行就多一点,也并不因为你不来就少了一点。领悟这座塔的‘相’和所表的法,看透这颗树的‘相’和所表的法,或许是更加圆满的修行。



        “2500年前,佛陀来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一座著名的塔,也没有一棵非凡的树,更没有前人的所做所为给他树立榜样,对不对?如果当时这里已经有个被众人供奉起来的、了不起的树,佛陀也许根本就不坐在这树下了。他来的时候,一切没有名,他走的时候,一切因他而成名。要看清这点。”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真正该明确的,是正觉塔无处不在,你时时刻刻都该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菩提树无处不在,你时时刻刻都该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正如经文中所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正觉塔也好、菩提树也罢,都是因人而设,都是缘起而生。领悟这段经文,再去看眼前的‘相’,那你也许就能够静静坐在这佛陀证悟的菩提树下,返观自己的心,依着自己的缘,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金刚座,觉知属于自己的那棵菩提树。”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杂阿含经》

 

在中华大觉寺住持日照大和尚(中)的带领下,朝圣的一行人与全印度比丘僧伽会会长达玛维利长老(左)

        11月22日,在中华大觉寺住持日照大和尚的带领下,朝圣的一行人与全印度比丘僧伽会会长达玛维利长老见面,商谈了中印合作传播佛教文化事宜,其中赵导和日照法师及僧伽会特别讨论了第三届阳光论坛在菩提树下举办的可能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9hiabBvQtk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当下出发》3生命轮回(下)

视频:正心堂 | 导演:赵一澄


        如果在那一天,你坐在了这佛陀证悟的菩提树下,你会是那个谁?


文:素说

美编:Alice
责任编辑:青草令


精彩回顾:

01.佛陀啊佛陀,你为什么诞生在这细思极恐的国度?

02.鹿野苑里,错误打坐的老外们…


不是去印度才能朝圣,静静地坐在桌前,屏息凝神,任五颜六色游走于笔端,从一点,到一线,到一片瑰丽,让心回归到久违的平静,让每一个细胞放松在线条与色彩的无言诉说中…心中的极乐,就在细腻的笔触间,柔和的轮廓里,慈悲的气场中,悄然现前……


义售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正心生活馆

 

*扫码入群啦*

“澄见沙龙群”

想探索学佛中的困惑

并与包括赵一澄导演在内的各界佛学贤达

定期在线上”澄见沙龙“交流的亲

请扫码加管理员入群哈!

(已加过原令类佛学群的不用重复加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