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6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春晚34年,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老歌......

2017-01-29 李姗 中国移动手机报

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三位主持人:杨澜、赵忠祥、倪萍

八十年代起,春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全面展开。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到如今整整陪伴了我们34年。三十多年,歌曲飞扬,可经典却永远被人们留在心中。


首届春晚解禁《乡恋》


你的声音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 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 你的一片深情

……


1979年底,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部旅游风光片《三峡传说》,创作了这首插曲。《乡恋》也成为了国内第一首流行歌曲。

歌唱家李谷一


歌曲第一稿出来后,虽然旋律很优美,但过于专业化,不太容易传唱。经过修改,第二稿的《乡恋》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歌曲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乡思打动了李谷一。


根据旋律和歌词的走向,李谷一就尝试用半声演唱,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抒情和打动人心。歌曲播出后,听众非常喜爱,但同时也出现了斥责、非议甚至是声讨。

《乡恋——电影电视剧歌曲精选》,李谷一1978年演唱的专辑唱片封面。


《乡恋》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踏上漫漫和亲路的不舍之情。其实并不是直接表现爱情的歌曲,但也无奈被一些人归入港台流行歌曲一类。在《乡恋》遭到最猛烈攻击的时候,观众们却对《乡恋》展现出了巨大热情。


热情的听众给演唱《乡恋》的歌唱家李谷一寄来了1000多封支持信。一位听众在来信中说:“他们说你唱黄色歌曲,说你是黄色歌女,但发生在演出大厅里的奇迹,那无数次的谢幕和经久的掌声,是对这种污蔑最有力的否定。”

歌唱家李谷一曾经一度被称为大陆的“李丽君”。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晚会现场设点播电话。晚会刚开始不久,记录电话的小女孩就端着一个盘子走到编导面前,上面放着的点播条都是点《乡恋》的。


此时,台前演唱的李谷一还不知情。突然间,她听到主持人姜昆、刘晓庆拉长了音报:“乡——恋——”惊讶之余,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首歌才终于得以重新演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013fgly9h&width=500&height=375&auto=01983年春晚,《乡恋》 首次春晚登场经典难忘。


《牧羊曲》背后的精神是永不言弃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
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满山飘满山飘

……


一首《牧羊曲》,把多少人带回了远去的记忆,似乎又回到了年少不懂事而充满无尽幻想的年纪。这首歌的原唱是我国著名女歌唱家郑绪岚,在1982年为电影《少林寺》录制的插曲。

电影《少林寺》,耳边萦绕起沧桑悠扬的《牧羊曲》。


郑绪岚一直以演唱温婉、风格细腻、表演优雅矜持而著称。为了歌唱和爱情,处于事业巅峰时的郑绪岚毅然从原单位东方歌舞团辞职,和一个美国人结了婚。不幸的是,伴随着两人各方面的差异与摩擦,最终,郑绪岚选择结束这段婚姻。

才华横溢的郑绪岚的专辑《飞吧,鸽子》封面。


回国后的郑绪岚一边做一些招商引资的工作,一边演唱了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歌曲,慢慢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舞台。就在这时,她的人生再次跌到了低谷——郑绪岚患上严重的肠胃疾病。那段时间里,她只有靠止痛片度日。


苦难总能伴随着小幸运,此时的郑绪岚有了新男友,男友一直陪伴在身边,令她倍感温暖。然而不久,她的男友被查出患有黏膜癌。


两个相爱的人,都在生命的边缘苦苦地与疾病抗争着、苦苦地恋着、苦苦地为对方祈祷着。郑绪岚咬牙战胜了病魔。在红楼梦歌曲专场演唱会上,男友到现场观看了郑绪岚的演出,不久离世。

 

有人将20世纪80年代称作中国原创歌曲的黄金年代,郑绪岚便是这样一位在这一时期留下鲜明印记的人。可她却命运多舛、一生坎坷,经历了许多劫难,却依然没有倒下,她把音乐当成自己的爱人。只要生命没到尽头,只要自己还能唱,她就一直要唱下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47wdqfy8&width=500&height=375&auto=0春晚1983年《牧羊曲》

 


《难忘今宵》至今传唱30年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黄一鹤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节目相配合的歌曲,于是黄一鹤找到了词作家乔羽,希望他能为猪年春晚的结尾曲写一下歌词,内容要有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照片,左起蒋大为、李谷一、于淑珍、苏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颂。


乔羽把导演所说的主题思想,在歌词里全体现出来了。歌词完成后,黄一鹤找来了作曲家谱曲。尽管导演组内部对这首歌曲颇多争议,但作为总导演的黄一鹤并没被这些声音所左右,与李谷一坚持把这首歌录了下来,这便是《难忘今宵》。

李谷一呈现的《难忘今宵》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李谷一回忆当时演唱的情景,心情很忐忑,非常担心唱不好。《难忘今宵》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表达了深情浓郁、韵味无穷的民族亲情。


《难忘今宵》从1984年开始成为春晚的结束曲,期间,缺席了1987至1989年的春晚,直到1990年,春晚上李谷一再次演唱《难忘今宵》的旋律,使这首歌成为春晚的固定结束曲。

《难忘今宵》成为歌唱家李谷一的经典印记。


优美、舒缓、悠扬的旋律,既道出了盛筵将散,深情告别时的真挚祝福,又表达了对来年再相会的无限期盼和良好祝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0116jart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同桌的你》深藏青春恋爱往事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


如果不告诉你,你很难想象这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和现在一头长发满脸大胡子的高晓松是一个人。在感慨青春如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岁月是把杀猪刀。


《同桌的你》不仅见证了高晓松的初恋和老狼的幸福爱情,更让24岁的高晓松和25岁的老狼同时名扬天下。2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青春记忆依然会被这首歌定格和再次唤醒。


在谈到20年前《同桌的你》的创作灵感时,高晓松直言歌曲中的原型是初中喜欢的同桌女孩。当时,高晓松到厦门大学体验生活。在夏末的一天傍晚,高晓松和一帮朋友庆祝生日,结识了“红”。在那一瞬间,高晓松猛然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天啊!我恋爱了……”


不久,高晓松和大他两岁的“红”相爱了。转眼间,暑假过去了,高晓松面临开学。为爱痴狂的高晓松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与相爱的“红”在一起。


一天早晨,高晓松为“红”梳头。高晓松突然大叫一声:“哈哈,有了!”他迅速放手,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他瞬间的灵感,这便有了高晓松的成名曲《同桌的你》初稿。 

歌手老狼


1993年的一天,高晓松把最终成型的《同桌的你》献给“红”时,“红”流着泪说:“晓松,你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你一定会成功的;但我有个预感,你成名的那一天也就是我们分手的时候。”不想,这一预言后来成了事实。

 

如今,每每听到这首歌动人的回忆,人们总会想起青春年少时心里曾经满满的那个她或他。时光匆匆,不变的是永恒的记忆。



《常回家看看》你做到了吗?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


词作家要想写出好的歌词,就要在生活中多捕捉闪光点,多去体验生活。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是词作家车行先生饱含着泪水创作的。

1999年春晚唱红了这首《常回家看看》,简单的歌词却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1995年,车行的父亲去世了,送走父亲后,车行每当回忆起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总会觉得时光短暂。参加了工作的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还会与父亲犟嘴惹老人生气。工作忙了,也有没有时间回家多陪陪家人。

车行与大姐和小妹在爷爷车鸿志的碑前留影。


车行很后悔,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愧疚。此后,车行流着泪为父亲写了一首《爸爸,再见》,在一次坐火车出差的途中,望着车窗外美好的春色执笔写下了《常回家看看》。


1998年初,车行将十几首歌词寄给戚建波,其中有《常回家看看》。接到歌词后,戚建波深深地被《常回家看看》打动,十几分钟就将曲子谱好。车行听后感叹道:“对,就是这种感觉。”


《常回家看看》是真性情的歌曲,它所饱含的人间真情,正是它得以流传的根基。它既是父母饱含热泪的呼唤,也是奔波在外的儿女挂在心头的期盼;既是歌曲灵魂,又是点睛之笔。

陈红与蔡国庆在1999年春晚上合唱


《常回家看看》唱哭了多少观众,在阖家团圆的特别时刻,引发千家万户共鸣,也让这首歌成为具有时代烙印的全民流行歌曲。

王珞丹与蔡国庆在2012年春晚上重新演绎


人生中有美好的青春年华、拼搏忙碌的奋斗时光、淡淡的乡愁,也一定会经历挫折。但是艺术家们总会用艺术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绪,用艺术去教化更多的人们,提醒他们生活要向前看、要坚强


春节到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好好犒劳一年辛苦忙碌的自己,也好好陪陪家人。时光飞逝,经典的艺术作品总是会在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为我们照亮前行之路。


2017年,哪首歌又会格外地打动你呢?




精彩回顾:

鸡年说鸡,那些大师笔下的鸡!

有没有艺术天赋,星座告诉你!

艺伎并非艺妓,揭秘艺伎真实的艺术生活。





[编辑、文/李姗]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