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扶贫攻坚·山海相牵②|泡脚的花椒和长在树上的铁皮石斛,都是你想不到的脱贫之路

美丽西湖 美丽西湖 2021-10-15





扶贫攻坚·山海相牵



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以来,西湖区聚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西部农业产业发展带去资金、搭建平台。


通过发展产业带头人、拓宽农业发展方式等措施,在产业助贫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协作组合拳”,探索出一条条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产业带贫、永久脱贫的致富路。





致富带头人

变“输血”为“造血”


“花椒姐”第一次来到“扶贫办”


“2018年,我第一次见到卢云,她带着一罐花椒到宣恩县东西部协作办公室,对我和郭洋说她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规划。挂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扶贫干部裘凯回忆,自己与卢云的第一次见面时说。


现在,卢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花椒姐”了。卢云说,自己的成功和“扶贫办”的帮助密不可分。



卢云,宣恩县李家河镇郭家坡村返乡创业青年。1981年出生的她,19岁时便来浙江务工,年薪最高时达20万元。这相比当时发展落后的家乡,算是闯出了名堂。


2016年春节,她回乡过年,在村里看到一个醒目的标语:“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让卢云下定决心种花椒、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的,就是这句话。


2017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花椒姐”,开始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花椒事业。清晨4点,卢云就起床去地里,筒靴、解放鞋、工作服……但由于产品单一,成不了规模,收益甚微。2018年,天旱,公司面临资金问题。


面对燃眉之急,卢云又想起了当初打动自己的那句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她第一次去了扶贫办,细细讲述了详细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思路。她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打动了扶贫干部,这一次会面起了作用。2018年9月,西湖区针对宣恩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首次开班,“花椒姐”成了首批学员;同年11月,卢云拿到了扶持资金,有更多投产的能力,曾经的荒山现在遍布花椒林。



“花椒姐”第一次来到“扶贫办”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有了资金扶持,又有了创业思路,卢云就想和父老乡亲们一起种植花椒致富。卢云开始教乡亲们种花椒、向乡亲们收花椒。


卢云的花椒生产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今年,宣恩县有3个乡镇共发展了1110亩青花椒种植,带动369户村民就业,贫困户占200余户。



花椒的种植期就需要两年,新一批花椒种下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有受益。


为此,花椒姐卢云在考察市场后,又来到宣恩县东西部协作办公室。“我想套种山东蜜薯,让村里人今年也能有收入。”


在得到有力的支持后,“花椒姐”在新种植的500亩花椒林中套种蜜薯,又新增51户村民就业。


卢云还在发掘花椒的衍生品,如花椒、红花等融合的泡脚包,通过这些衍生品,解决更多在家待业妇女的就业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理念和资金上帮扶,宣恩县东西部协作办公室还为花椒销路牵线搭桥,介绍优质客户。去年10月,参加杭州电博会后,“花椒姐”的公司成为杭州一家电商供货商,产品畅销全国。



变“输血”为“造血”


“我们帮扶的最终目的是输入理念,打造品牌。”裘凯说。



比如2019年,西湖区牵线搭桥引入有大量优质市场资源的七里优选。通过高山土豆的自身优势和优质企业的合理营销,恩施土豆的“慢土豆”品牌横空出世,入驻沃尔玛、永辉、盒马生鲜等超市,过去几角钱的土豆现在在盒马鲜生已经卖到了每斤6元。目前,全县20个经合社成为“慢土豆”供货商。



村民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产业上实现了消薄去白。“产业输血转为源源不断的造血。村民们成为了产业链中的一环,获得了收益,更学到了致富思路。”裘凯说。


两年时间,西湖区培养的300多个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门类花椒、茶叶、油茶、核桃等多个领域,培训涉及农产品种植、管理、电商等相关知识,带动贫困户就业1854人。



林下铁皮石斛

变“绿色”为生产力


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的三棵树镇格冲村沿“二台线”到凯棠镇,公路沿线两侧的松树挺拔,郁郁葱葱,一直是这条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2019年开始,这些松树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光秃秃的树干,穿上了一套套绿色新衣,这个就是东西部对口协作帮扶产品——林下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我们都知道,那么“林下”是怎么回事呢?


2018年,西湖区对口帮扶干部罗振来到凯里市,他发现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贫困人口集中地,市里和村里贫富差距较大。


农业扶贫,得因地制宜。凯里市的青山绿水,就是藏着希望的金山银山。



罗振介绍:“当时引入铁皮石斛企业主要三个原因,一是凯里山间半阴半阳的自然环境适合铁皮石斛生长;二是因为铁皮石斛是两年生,今年种下,第二年就能采摘;三是因为铁皮石斛的市场收益不错。”


“带来的资金和资源得用在刀刃上。”于是,西湖区为凯里带去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撬动下,建厂房、进设备、引人才,凯里市打造了“林下产业带”。


西湖区还注重扶贫地产业链的发展。“今年,我们将舟溪镇闲置的百香果大棚利用起来,作为铁皮石斛的育苗基地。这样能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能让产业换发生命力。”罗振说。


除了铁皮石斛,“林下产业”一直有新产品问世。比如把林下竹荪、木耳、菌菇等和铁皮石斛进行套种,今年,新品种帝王菇正在实验过程中。



目前,“林下产业带”分为东西线:东线产业带利用三棵树镇格冲沿“二台线”到凯棠镇公路沿线两侧缓坡林带优势,打造“十里林下经济带”;西线产业带利用下司沿“凯都大道”至宣威、舟溪至南皋公路两侧缓坡林带,重点布局以铁皮石斛、南板蓝根为主的林下中药材,同步推进林下食用菌、林下鸡产业发展。


一丛丛翠绿的茎叶爬上林间树干,成片菌菇长在地上,农户忙碌在自家林间和大棚里,有了收入。目前,这一项目已覆盖4033人贫困群众。



“以前在家没事做,也没有收入,连米都买不起。今年,在大棚工作,除草、施肥、学习养护,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家里走过来5分钟,也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铁皮石斛育苗基地工作的舟溪镇新中村村民杨阿姨说,口袋里有钱了,干活更有劲了。



记者手记:


农,天下之大本也。


采访途中,每到一处,当地农民都会热情的和西湖区的扶贫干部打招呼,介绍自家农产品的最新进展。这都源于扶贫干部在这3年里,没有做盆景,做了一些惠及当地贫困人口的实事,让贫困人口真脱贫。


2018年以来,扶贫干部为贫困县引入七里优选等优质企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发展林上+林下立体农业模式;将多年茶叶经营经验亲盘而出,传授给当地茶农。农产品产量从几万到百万,贫困人员收益实现了从零到千、万的突破,销售网也从只在当地扩大到浙江、上海、深圳等地。


干部挂职期满离开,但扶贫产业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理念深深埋进当地人民的心中,这些终将成为当地致富法宝之一。







记者 | 孙月

编辑 | 王霄雳

来源 | 宣恩县扶贫办 凯里市扶贫办  区发改局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对我很重要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