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耽美中的革命友谊——从《悲惨世界》到法国当代女权游行




转载自“BIE别的”公众号,原文链接见阅读原文。






前  言

在 2012 年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中,随着主题曲 “Look Down” 的第二次响起,我们来到了 1832 年的巴黎街头。平民在上流阶层的马车车轮间穿梭,为面包而战;衣着光鲜的绅士太太们则绷直了身体和脸孔小心地躲避着他们伸出的手和目光;一群群青年学生悄悄聚集在咖啡馆,他们充满愤怒又满怀理想。在电影也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此时的法国正处在七月王朝的统治之下,法国大革命过去的 40 多年时间里,拿破仑上台又退位,共和国与帝国几度更替,君主制仍未被推翻,社会矛盾仍然尖锐。这一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大瘟疫过后,统治阶层内唯一一位关心底层人民的将军让-马克西姆利安·拉马克病逝。消息在大街小巷散布开来,如同火把在悲愤的人民之间传递。
维克多·雨果在原著中描写了一个名为 “ABC 之友” 的青年社团。他们大多是来自上流社会的贵族学生,却称自己为 “底层的朋友”(ABC 在法语中与 “底层的” 一词谐音)。在翻滚激荡的历史浪潮里, 他们对固守阶层的优势没有兴趣,渴望汇入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中。这些年轻的共和主义者即将成为一场起义的领袖,已经准备好将旺盛的生命投入到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之中。拉马克将军葬礼之日当晚,巴黎人民建起数个街垒,“自由或死亡,”他们高喊着,发起了要求共和制的起义。经过一夜战斗,“ABC 之友” 全体成员阵亡于国家警卫队的镇压之下。
在起义的狂热底色里,在共赴战场的年轻男性朋友之间,世界各地的同人爱好者寻觅到了一些未被书写的情感,dome 也是其中一员。 从国内文学系毕业之后,dome 来到法国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中世纪历史、基督教文学和圣方济各。作为长期的同人论坛用户、耽美写作者和绘画爱好者,dome 从新的角度重新发现了《悲惨世界》,并开始将自己的同人创作注意力集中在一种不同寻常的主题上,我们可称之为 “革命友谊”
革命是对旧有秩序的冲击,同人写作是未经授权的 “地下创作”,而耽美情节更是(虽不应该是)对主流价值的挑战,革命背景下的耽美同人写作似乎比它看上去更为合理。而且,对青年人来说,值得为之放弃生命、赴汤蹈火的,不就是自由与爱情吗?
在研究生活之外,dome 数年来用同人漫画的形式重新创作着 “ABC 之友” 和《悲惨世界》的故事,与此同时,同人写作当中特有的 AU 形式(即 Alternative Universe,平行宇宙),也使她可以将人物从其 “原始宇宙” 中拿出,带入到全新的时空条件下。这时我们又不由得想起了历史的相似性。当 dome 笔下的安灼拉、公白飞(均为 “ABC 之友” 成员)从 1832 年 6 月来到 1968 年 5月,当他们从法国来到西班牙、智利或其他国家的街头,“爱情” 这样普世的情感也同全世界青年人对自由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线上展览 “革命友谊” 将追随 dome 的同人漫画创作,走上一条穿越时间、并连接世界街头的旅程。从 1832 年的巴黎开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们。
关于艺术家dome,小说作者,漫画家。旅居巴黎,在巴黎索邦大学先后获得比较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中世纪圣徒文学与神秘主义。小说代表作《世界之灰》《佛兰德镜子》。




向后滑动进入 1968 年 5 月的巴黎街头 👉

别的 🎤 dome

 
BIE别的你在巴黎获得了比较文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中世纪圣徒文学和神秘主义。我好奇你是怎么选择这个专业方向的?
dome:我在国内本科读的是中文系专业,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外国文学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外国文学方向的研究。我一直对基督教文学、中世纪历史感兴趣,本科写了一篇关于圣方济各的论文,在法国读硕士时,我选择的学校的导师也是这个研究领域的,看过我的论文之后就一拍即合。于是我一直跟着这位导师,从这个方向一路读了下来。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同人写作的?
接触到耽美类型可能从初中就开始了。高中时期,我发现国内的网络、论坛上开始有作者写耽美类的同人。到了大学的时候,我慢慢开始写一些原创小说,那时候也正好是网络同人写作的兴盛时期。我已经看了很多别人写的,而我也有自己想写的故事,那为什么不自己写呢?于是就开始了。
耽美同人写作对你的专业选择有没有什么影响?
感觉没什么影响,是两个方面的兴趣。
那画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那就更早了,可能从还没上小学就开始了。
你是如何逐渐找到“革命友谊”这个主题的?
从同人创作的角度喜欢上《悲惨世界》以后,我感觉到这个领域的题材特别值得挖掘,所以可能会继续这样一个思路的创作。这是我感兴趣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宗教、中世纪历史题材。去年出版的小说《佛兰德镜子》反映的是这个方面的兴趣。 
你的同人创作身份和线下身份分得开吗?你会小心隐藏自己的 “腐女” 身份吗?
耽美同人圈对自己身份的隐蔽是普遍的,也影响到了我。比如我在与艺术界或学术界的朋友共事时,这种对比感特别强烈,他们的发表都用真名,而我们都是用自己的 ID。而从现实看来,这绝对是有必要的。个人来说,我没有特别隐瞒过自己的线下身份。尤其是在《佛兰德镜子》发表之后,区分就变得更困难了,连我的家人也知道我写过《世界之灰》(他们主要是表示深奥难懂看不下去……)。
在描绘亲密场面或革命场的时候,会担心外界审查吗?
创作时不会,而在张贴在国内网络时,会有这种人人多少都有的“网感”,会预先考虑被删帖了怎么花样处理。我讨厌这种感觉。我希望在创作时,至少摆脱自我审查的意识。
法国的同人写作场景是怎样的?跟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法国也有很多作者在 AO3 上写作,虽然法国本身的网络文化不如亚洲发达,但是法国的腐女也是很多的。在巴黎,每年都会有一个只展出耽美同人内容的漫展,挺有规模的。和亚洲相比,法国这边的同人圈跟 LGBT 文化结合得更紧密,TA 们觉得这两者基本讲述的是同一种东西。所以在漫展上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性别的 LGBT 社团,在国内基本就只有年轻女性。作者当中,也有 Gay 写 Gay 的故事,也有直男觉得耽美故事有趣。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我现在正在读一个漫画学校,我打算毕业之后在法国做一个职业的漫画家。接下来的毕业作品,应该也不会超出我平时感兴趣的领域,我可能会考虑把 《佛兰德镜子》 改编成漫画,或者是就写一个中世纪宗教题材的故事。
谢谢你,dome!
// 编辑:陆冉,Alexwood
// 设计、排版:冬甩,陆冉

👆 欢迎关注 👆

推荐阅读


戴锦华 | 后革命的幽灵(最新修订版·下)

郑熙青 | 当代网络同人写作中的革命叙事——以《伪装者》和《悲惨世界》同人为例



郑熙青 | 想象“耽美”:无法破壁的亚文化资本和耽美亚文化的合法性悖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