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雨童|《姜子牙》:愁容骑士,为人更难

王雨童 海螺Caracoles 2023-03-16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接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封神宇宙”第二部动画电影《姜子牙》并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喝彩,“解释不清”“没感觉”“故事烂”等评价字眼传递出一种明显的困惑感,这在贴心贴肺提供情感服务的商业院线中相当奇异:观众不知道该拿一脸苦相的姜子牙怎么办,也不知道该从这个明明很简单、却杂糅太多表达的故事中得到什么。


《姜子牙》在剧本创作和影片节奏上存在明确缺陷,但这往往是由于驾驭复杂结构的能力不足而求上得中——如酿成天下悲剧的宿命锁仅在天狐贪图成神——忙于推进剧情而忽略铺垫故事。


可有时候,尝试突破造成的失误比遵循套路的圆熟更显可爱,《姜子牙》在笨拙里藏着一团新鲜的空气。



如果说《哪吒》是对独生子女代际“如父如子”馨梦的精彩实现,《姜子牙》则同当代人类的精神茧房隔开了距离,它更想从传统历史、文学、传说中的姜子牙形象上抽取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精神。


从《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到汉以后的驱神遣将故事,姜子牙的文化地位一直较高,唐宋时一度作为武神进入国家祭祀中,遑论“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民间信仰和“姜太公钓鱼”之类反映其才智谋略的传说。


影视剧《封神演义》姜子牙


然而正是在我们最熟悉的《封神演义》里,他彻底“神间失格”,被元始天尊评价“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在三教大战里频吃败仗,失去了世代流传的勇武和智谋两个属性,最后遍封众神却无神可做。对于明朝为何明显贬低姜子牙,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认为是明太祖有意贬武重文,因此撤去姜太公的庙祀,降低他的神格,也有研究者认为姜太公涉及“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与明朝中央集权相悖,这才跌落神坛。


比起法力幻妙的神仙,姜子牙带有更多现实历史人物的沉重与无奈,影片也选取了下凡三十载、长期坎坷、晚年知遇、反叛旧朝等情节加以改造,而非从西周胜利者的角度书写武功。此处也是“封神宇宙”的表达野心:《封神演义》的整个神话体系由现代个人视角审视问题颇多,如妲己与女娲有约在先,最终却反遭屠灭;阐教十二弟子的杀劫要靠凡间战火渡厄;封神榜上的神仙早已有定数……



于是影片从“姜子牙为何没有封神”开始,始终围绕着人与神的身份和立场矛盾展开叙事,他永远处于因选择项悬殊而“别无选择”的极端境遇内:投鼠忌器还是斩杀狐妖;救一人还是救天下;违抗师尊还是顺从师尊;做人还是成神。


故事的套路决定了姜子牙当然会因其人性而成神,然而,为自己所见所想而负责是如此之重,拥有拒绝的自由是如此之重,这是曾经流行而今日冷落的、捍卫个人尊严和伦理的存在主义文学命题。甚至连突破困境的解决方式都那么亲切:不肯牺牲妖狐嫌疑极大的小九,坚持狐族也该有公道,这种抛却群己界限、肯定每个个体追求生命和尊严的做法在雨果的小说里被称为“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只有在这一老旧但亲切的逻辑下,影片的“一人如露水,苍生如江海”才能导向露水与江海等重,而非师尊(元始天尊)会欣然认同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姜子牙斩断宿命锁“觉悟成神”固然有动漫文化中的叙事先例(如少年热血动漫中主人公因强烈信念爆发力量),但影片高潮部分在于姜子牙斩断神界控制人间的天梯,权威(师尊及十二金仙)、绝对力量(天雷)、自我(昔日登天求道的自己)都不再成为人道信念的阻碍,在尊重人性的意义上做人,要比成神更难。


《大圣归来》


不愿位列仙班的姜子牙加入了被《大圣归来》召回的反抗性神话英雄,在“自我设计”被解读为“自我人设”的文化语境中谱写一点点属人的浪漫。


姜子牙问天,并非因杀死与自己亲密却疑似狐妖的小九是“救一人还是救天下”的故事,但对抗师尊为私欲发动凡人战争的“愿天下再无不公”故事则直指所谓的“电车困境”本不该成立:比起纠结该如何面对个人被绑架为天下的人质,不如质问谁将天下放到电车轨道上。


答案或许是师尊,但神上有神、天外有天,影片结尾“不可靠叙述者”的潦草几语与其说是为了圆满结局,更像是故意留下悬念:取代师尊和静虚宫的是哪路神仙?玄鸟带着商民的冤魂去往何方?狐妖们如何被处置?天梯被毁,为何神界消息还能到达凡间?


似乎大恐怖并未改变,只有姜子牙被丢入天狱,这场斩天梯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徒劳,人间公义的信念也殊为可笑,这位同样愁眉苦脸、身形瘦削的人物是不是更加无处容身了呢?其实我们已经在院线中见到太多“长大成狗”的青春伤痛,“三十而已”的中年危机,借历史之名还魂的无主僵尸,它们都在暗示,即使人道主义已经不再有效,在“人”的社会关系中安置自身也并非更容易,只是更不容易被感受,但问题总会来,哪怕是以诀别的方式。



最后不得不提视觉上的惊喜,开头牧野之战的二维片段给了中国动画传统惊鸿一瞥:细密如敦煌壁画的场面安排,圆柔流畅的人物轮廓线条,对比鲜明的配色,以及传统画法的马匹、神灵、妖狐、水纹……


相较之下,尽管有大量数据佐证三维部分的制作精良、视听效果之好,但相较之下观众更能记住仙禽瑞兽在海面上奔驰、云纹冉冉的画卷。困住这一美学的仍是商业制作的成本问题。如何在商业、审查、观众要求和自我期待之间挤出一个真正新鲜的中国动漫,有更多考验的成人之路要走。





本文原刊载于公众号“中国作家”,感谢公众号和作者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中国作家》杂志。


本期编辑:张晨



推荐阅读

 



王雨童 |《隐秘的角落》:审查时代诞生的中式悬疑剧,为何青睐东北与广东?


王雨童 | 能在《赢家圣地》中成为赢家吗?


王雨童 |《冰雪奇缘2》的女性形象真的进步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