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年度致敬胡续冬:啊,朋友再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单读 Author 刘宽
疫情中的几年,我们不断失去,不断告别,找不到希望和寄托。而 2021 年诗人胡续冬的离去,是尤为令人心碎的事件,因为过去他常常是那个率先点燃热情、驱散阴霾的人。
胡续冬,诗人、译者、随笔作家,生前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摄影:王芳
第七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我们联合单农将年度致敬颁予胡续冬。这是一次致敬,也是一次郑重的告别与自发的承诺:
我们对胡续冬的怀念,将和他身上那股广博、跃动的爱融为一体,成为火炬的一部分,在这个动荡加剧的年岁里,继续拉住我们的手,保存爱的能力,去拥抱远方和附近的众人。
第七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年度致敬影片
《啊,朋友再见》导演手记
撰文:刘宽
这个片子的拍摄计划屡次因为疫情而受挫,但我知道在这样的时期,还能继续工作已经是种幸运。于是在过去一个月里,我一边按照明天就不能出门那样囤物资,一边预设拍摄能够完全如我所愿地正常进行那样去构想方案。
每当新一天的拍摄开始,扫码没有弹窗,我都会松一口气,像是在跟封控赛跑。
除了放下对“常态”的偏执,过去的几年中,我在被迫学习着许多事。我学习着习惯常识被推翻,习惯“人”变成病例的“数字”,人们的“生活”被简化成流调里的所经之处。
但我的情绪和感受是滞后的。我依然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失去。我内心深处害怕自己学会麻木,但当生活一再被打断、负面信息过载的时候,自我保护的本能又会跳出来劝诫自己要学会“麻木”一点。毕竟,一个人得有多少能量,才能始终让自己因为“在意”而不断被消耗呢?
但诗人胡续冬就是这样一个始终“在意”的人。他在意公平正义,在意知识也在意常识,他在意具体的人,也在意具体的植物和动物。他不管不顾,他全盘托出。对他而言,带领学生认识一颗蘑菇和认识一个词语同样重要。他深爱着这个世界,他的爱成为一个很大的能量场,所以即使他意外骤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被他爱过的人,都还被笼罩在这个能量场之下,还在被这个能量场保护,也在其中学习着爱。
喂流浪猫几乎是胡续冬的日常“工作”
在制作这支影片的过程中,我所处理的具体问题、面对的具体困难,某种意义上都把我从更抽象的情绪中拯救出来。
影片第一次放映是在大悦城的书店里。原本越来越盛大的“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竟然又收缩成第一届在书店举办的规模,但同事们却依然坚持走完所有环节,我们依然能看见每个颁奖和获奖人的脸。文学好像就是这样,因为它关注的始终是具体的人,所以总能应对无论是更好还是更坏的时代。
第七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现场
放映开始,同事关掉了书店里所有的灯,而商场的灯还亮着,作为背景的流行音乐还在播放,运货的人还是拖着货物不管不顾地经过。来到现场的人凑在一个电视机的屏幕前,我站在最后,看到他们颤抖的肩膀,分不清是在笑还是在哭。放映结束之后,我回到家,阅读了些最近落下的新闻,转发,再勇敢地关掉。疲惫终于袭来,我紧紧抱住我的小猫刘顶天和王局长,给他们拌猫粮、换水、梳毛,然后睡觉。
胡子的离开对爱他的人来说,是整个世界动荡的一部分;同时胡子的离开,也在提醒着所有人,面对世界动荡的方法:用具体的方式,爱具体的人和事。
祭奠胡子的朋友们,via《啊,朋友再见》
这是在“单农”支持下的“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年度致敬奖”环节的第五支影片。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分别致敬了翻译家、诗人黄灿然,编辑董秀玉,翻译家周克希,编辑、学者林贤治。今年我们致敬诗人、教授胡续冬。我们致敬的重点,并非停留在他作为诗人的诡诞才华,或者作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的教学贡献;我们致敬的,是他的诚挚、热烈,和这背后毫无保留的、具体的“爱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在分离、隔绝、战乱的今天,好像是唯一的答案。
最后感谢来自合作伙伴“单农”的“甲方的爱”。这四个字听上去像是矛盾修辞的讽刺,却是我在制作这一系列影片的过程中得到过的一种奢侈的爱。这“爱”是尊重,是耐心,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总要去保护一些不变的价值,这将构成我们内心深处赖以生存的秩序。
本文原载于“单读”公众号,作者刘宽,
感谢授权海螺转载。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