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日本亚文化将会行往何处?


作者: [日] 宇野常宽;译者: 刘凯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出版年: 2023年7月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购买页面)

★淘汰赛形式的少年漫画的黄金模式:事实上明明没有成长,却在表面上装作正在成长。

——车田正美与《周刊少年JUMP》


★今后,动画将走上崭新的舞台!

——富野由悠季(1981年动画新世纪宣言)


★今后,AKB48将终结陈旧的事物并且不断壮大。

——秋元康


★御宅是日本文化的正统继承人。

——冈田斗司夫《御宅学入门》



你是否从小就被日本卡通、动漫所吸引?你是否一直对日本音乐、偶像文化充满好奇?《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将是你深入了解这个令人欣喜的文化现象的绝佳选择。



在这本书中,作者宇野常宽以丰富的知识和风趣的语言,带领我们探索日本亚文化的世界。他通过对卡通、漫画、音乐、偶像等各个细分领域的揭示,将日本亚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传统的学术研究不同,《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让读者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欣赏日本亚文化的精髓。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文化背景娓娓道来,令人陶醉其中。



作者宇野常宽通过清晰的章节安排和逻辑思维,让读者们可以快速而深入地了解日本亚文化的各个方面。



宇野常宽以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日本亚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他引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之旅,通过对日本动漫、音乐、偶像等亚文化领域的揭示,带领我们走近并理解这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世界。




内文节选

战后日本与男性气概的问题

这次课程的主题是“少年漫画”。同学们,当你们听到少年漫画的时候会想起什么?现在的学生应该想起《ONE PIECE》《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这些吧。如果播放《龙珠》动画片的重编版,估计也会看得入迷吧。


打造了这些作品的是《周刊少年 JUMP》(下称《JUMP》)、 《周刊少年 Magazine》(下称《Magazine》)、《周刊少年 Sunday》 (下称《Sunday》)等杂志,大家只看发行量就会一目了然,从 1950 年代至今它们始终占据着日本漫画图景的中心位置。现在虽然不能和鼎盛时期相比了,但是仍然销路不错。粗略而言,《JUMP》的发行量是 245 万册、《Magazine》的好像是 150 万册?同类的漫画杂志如《Morning》的发行量大约是 26 万册,《BIG COMIC SPIRITS》的发行量在 15 万册左右,所以一比较就能够明白周刊少年杂志的存在感有多么强大。而且,因为周刊少年杂志上的漫画大多都已被制作成了动画片,所以会获得更加广大的流行性。尤其是在 1960 至 1990 年代,电视的统治力是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的,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度过少年时代的人的最大的共同体验就是少年漫画。在战后的社会当中,漫画从某个时期开始始终占据了以杂志为据点的少年少女文化的核心位置。


因此,随之出现的问题便是如何描写“成熟”。在战后日本,虽然漫画文化在 1960 年代已经普及,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刊载在面向少年少女的杂志上,这也就意味着漫画不得不去迎合该杂志读者所处的年龄层,从而描写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其结果便是,如何描写“成熟”这一问题成为了战后漫画,特别是少年漫画的核心内容,并且塑造了它们的特征。


那么,关于“少年漫画”,它也有复杂的一面。如字面意思所示,它是以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少年为对象,所以这些作品就会有超越作者认知的地方,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表现战后日本男性的成熟感,即成为大人的方法或自恋,简言之,如何表现帅气?然而正如我在上次课讲过的,在战后日本社会当中,强烈的帅气是和战败意识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人们很难理直气壮地憧憬帅气。不管怎样,它都与被视为世界历史之丑恶的战前军国主义形象有关,而且那个军国主义的日本在战争中失败了。


结果就是,宪法否定了战后日本保有军队的权力,日本也没能拥有“战胜邪恶并且捍卫了正义”那样的历史。因此,日本人很难理直气壮地憧憬“强大且勇敢者守护正义”之类的事情。战后日本不得不背负的这种别扭感是根深蒂固的。总之可以说,战后日本,特别是男性就是从自己既不强大也不帅气这一点出发的,并且这一点也成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说,与男性气概(Masculinity)、大男子主义(Machismo)相比,战后日本是一个心怀某种别扭感的社会。


……


被伪装成淘汰赛形式的成长

这个“阿童木的命题”基本上是在无意识的层面支配着战后漫画的整体。即便作者本人没有这个意图,但是通过符号式的身体描写成长,这类漫画在表达方式上受到的限制也不可避免地将这个问题嵌入到了作品当中。而且我认为,最终揭示了这一点的正是少年漫画。如前所述,少年漫画这种体裁要求创作者关注战后日本人的成熟感,特别是关注男性气概并对之进行重构。

鉴于此,我将一边追溯《周刊少年 JUMP》的历史,一边来思考这个问题。

事实上,说起“漫画”,大多数人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应该是《周刊少年 JUMP》上的格斗漫画吧。即便从整个杂志行业来看,卖得最好的也是《JUMP》,而且卖得最好的漫画也是《JUMP》。不过,《JUMP》的格斗漫画虽然不会被认为具有厚重的主题性,但不管作家在创作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面向孩子或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必定都会遭遇“阿童木的命题”。

众所周知,《JUMP》里面有着“友情·努力·胜利”这样一个命题。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就会知道,促成少年漫画这个市场的是《Magazine》和《Sunday》, 《JUMP》说到底还是一个新兴势力。但是《JUMP》在1970 至 1990 年代之间迅速发展,并且在 1990 年代中期构筑起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JUMP》在夺取少年漫画霸权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故事形式,即今天还在持续的“淘汰赛形式”。这种形式一般是,主人公面前出现了一个强敌,之后通过自身努力并与同伴合力最终取得胜利。一旦获胜,主人公就会和那个强敌萌生友情,之后又会出现更强大的敌人,他们共同向其发起挑战,于是故事发展到高潮。事实上在这类漫画中,既有描写淘汰赛形式的各种比赛,也有通过转换场景设定,只描写敌方的不断膨胀,即强敌不断登场。

最早以这种淘汰赛的故事形式取得巨大成功的,是 1970 至 1980年代连载的车田正美的《拳王创世纪》(リングにかけろ)。它的故事是这样展开的,一开始主人公作为业余拳击手越来越强大,接连击倒了一个又一个强敌……但是他做的事情从头至尾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基本上就是在无止尽地重复“强敌现身”“努力拼搏”“靠毅力击倒对手”这种相同的故事结构。象征着这种千篇一律特征的就是车田正美的绘画表现方式。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漫画的真实版面吧。这个是必杀技“银河星爆”(Galactica Magnum)。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厉害,应该是右手直拳吧。然后在下一页,敌人就飞出去了。这个漫画基本上就是类似模式的连续。只是后面将必杀技右手直拳变换了名称,改为“蝎子冲击”(Scorpion Crash)。敌人一方的设定也是地方强敌、日本强敌、世界强敌……就这样不断膨胀,内容基本没有变化。看我“银河星爆”“蝎子冲击”。看我“庐山升龙霸”。最后一幅图来自大约十年后同一个作者创作的《圣斗士星矢》,你们看,构图完全一样。

……


AKB48 为何会走红?

就在同一时期,八十年代偶像热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秋元康又开始行动了。对于秋元康来说,零零年代前半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时代。秋元康是八十年代富士电视台的爆料偶像幕后这一新手法的发明者之一,到了九十年代,他发明的做法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因此秋元康在这个时期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引人瞩目的工作,完全被当作已经过气的存在。而且,2005 年前后发生活力门事件的时候,由于他站到了堀江贵文(ホリエモン)一边,有一半的电视台排斥他。

打造了 AKB48 的正是这位秋元康。不过,一开始几乎没有人关注他们,大家只是认为“秋元康又要做什么难堪的事情了”。AKB 在秋叶原搭建了剧场展开活动,据说第一天的观众还不到十个人。

零零年代中期的秋叶原既不是偶像一条街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地方。它最开始是卖家用电器的地方,到了九十年代又变成卖电脑的地方,之后又在九十年代后半期的第三次动画浪潮中变成了御宅族一条街、二次元文化一条街。

如果从整体上来看亚文化,八十年代的偶像热潮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停滞。与之相对,在第三次动画浪潮及之后的热闹场面当中,御宅族群体里开始流行一种风潮:“因为看电视的都是现实生活比较充实的人(リア充),所以对演艺界比较熟悉的家伙都是现实生活充实的人,都是敌人。”所以当时聚集在秋叶原的御宅族基本上都讨厌偶像。但是秋元康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大概他心里想着“只有在秋叶原才能让御宅族喜欢吧”,所以才在秋叶原搭建了剧场。

当 AKB 在秋叶原搭建剧场的时候,二次元系的御宅族表达了非常激烈的反对。那么 AKB 为何又会走红呢?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是网络派上了大用场。

AKB 走红的理由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有专用剧场并且每天举行公开演出。这种做法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强大支撑是实现不了的,我想如果不是擅长筹集资金的秋元康的话,也就没有 AKB 了。随着演出活动的持续进行,前去观看的御宅族们又根据网络上的评论开始炒作。利用现场和网络同时发起运动,这在日本演艺界大概是 AKB 第一次做到了这一点。

顺带一提,AKB 像如今这样在电视上露面是从 2009、2010 年前后开始的。在出道之后的前五年,她们除了参演过两次演唱节目外,几乎没有上过电视。AKB 在当时的做法是利用现场和网络悄悄地积攒势力。这一点让大家都很惊讶。此外,在这个时代的转换点上还有Niconico动画的诞生。

……


E

N

D

本文原载于公号“YY PROJECT 胭砚计划”,感谢公号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唐综蔓

推荐阅读


郑熙青丨想象“耽美”:无法破壁的亚文化资本和耽美亚文化的合法性悖论


赵柔柔︱降噪世界中的耳语:ASMR亚文化与大众文化中的声音转向


杨宸|迎向一个没有EVA的世界——评《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





有件大事,微信算法改版了!

亲们要是不给海螺加星标,

可能就听不到海螺的呼唤了。

所以,拜托一定要给“海螺Caracoles”

加星标,加星标,加星标!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感谢大家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螺Caracole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