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百川《谜病例话》之十六:褒贬失当

2016-12-06 灯谜界最帅公众号 微谜会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微谜会”可快速关注            


之一:面底相犯

之二:倒置扣合

之三:重门扣合

之四:扣合空泛

之五:扣合呆直

之六:以偏概全

之七:用典错误

之八:当头用典

之九:晦涩艰僻

之十:支离杂凑

之十一:穿凿牵合

之十二:藏头露尾

之十三:扣义不确

之十四:扣意未尽

之十五:神气不即


 

十六、褒贬失当


灯谜制作,首重别解,“别解”能使面底变意,一般来说,变意愈远,谜味愈浓。但有时经此一变,面底褒贬相悖,其成谜虽然理法尽合,但与灯谜“寓教于娱”的作用相违背,从这一意义上讲,这谜就犯了“褒贬失当”的毛病。

 

“褒贬失当”不是技法上的毛病,很多此类谜作还是技巧性很高的,最少是对面底的字义词意作了大幅度的别解,成谜之后颇有趣味的。说它有毛病,是从社会影响这一方面来衡量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文艺与革命》)灯谜是小型文艺,她已离开少数文人的书斋而走向大众,我们开展灯谜活动与刊登谜作,固然为了娱乐身心,启迪智慧,她以自身的“美感”,对人的思想情趣起陶冶的作用,所以你的谜意崇尚什么,贬抑什么,难免有所宣扬,就自当有它的社会影响,这就直接关系到你的创作效果,效果好坏能够说明你的谜作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褒贬不一,非但无美可言,甚至产生反作用”(南京白生祥语),产生反作用的谜,就是失败的谜。

 

对于这一毛病,前人少些顾忌,这是时代不同,古之善隐者用隐语讽谏;民间更寓讥刺于谐言,旧时代文人玩谜,更多的是为了自娱斗智,趣味的追求是很多人制谜的目的,他们尽可能使他的谜变意别解,愈远愈好,很少顾及社会的影响,而玩谜圈子相对来说是很小的,其社会影响毕竟亦不大。现在就不同了,社会体制的进化,谜语已完成她的讽谏作用——这作用,平心而论,向来都是微之又微的。而她的寓教于娱的作用相应上升,“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所以就必须注意社会影响,尽量使你的谜作不要产生反作用,这就必须时时注意扣合上的褒贬,于别解变意之时,掌握好它的分寸,不要单纯追求趣味而忘记了灯谜的社会价值。

 

“褒贬失当”的问题,很多现代谜人已注意到了,都在自觉抵制,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谜家,以其社会责任感仗义执言。沈阳韦荣先先生将此种毛病称为“底面不投”,多次著文指谪;南京陆滋源先生也在《百家谜会》专门提到“谜面褒义,谜底贬义,就不协调了,虽然谜贵别解,但这样的别解要不得”。这是对新一代谜人的善意告诫。但我们以为,韦老提出的“底面不投”,似乎未能提挚此一毛病的性质,使人易往扣合不切贴方面想。所以将这一毛病定名为“褒贬失当”,使人能望文揣意,亦便于我们的分释论述。

 

1、不负少年头(猜聊目二)快刀、汪可受

 

评释:这个谜面出自汪精卫的就义诗,全文如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1910年因参加暗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而被捕,其时他才十六岁,传说当被判死刑,临刑时做了这诗,倒亦有些从容赴死的样子,清廷为了拢络人心,以年轻无知,胆量可嘉将他开释了。谜就取这诗第四句为面,谜底结合其上句的意思结构成“痛痛快快的挨这一刀,我汪某人是甘心情愿领受的”的底义。就谜而言,扣意可谓确切,以章旨成谜亦颇传神。还看过有以诗的第二句:从容作楚囚(猜聊目三)快刀、头滚、汪可受,用的亦是同一手法,笼括更为全面,但谜底读来却无前者的自然干脆。也有用诗的第三句:引刀成一快(猜聊目二)头滚、汪可受。较之上二例则有每况愈下之嫌。南京钱燕林老先生在通信中指出:汪精卫是大汉奸,民族败类,为人不齿,灯谜不宜予以褒扬。诚然,汪精卫后来为袁世凯收买,拥袁窃国,破坏国民革命,抗战时由对日妥协发展到公开投降日本,彻底叛国,他已用自己的作为否定了他的整个人格,我们制谜,不加甄别,涉嫌褒扬,实属失当。

 

2、一心致富(猜成语)后患无穷

 

评释:这是一则底材断扣的谜,它以“患”的后部分来扣面上的“一心”,再以“无穷”去解释谜面的“致富”,底面对释,倒也干净利索。断扣成谜,可取与不可取,在谜界尚无定论,因它实是销纳谜底的一大妙法,且是古已有之,多人乐用。非是什么人以声望或命令手段所能禁绝的。所以本谜的运法优劣,属技巧上的问题,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这里要指出的是它底面词义相悖太甚,“一心致富”本属好事,除非你用不法手段,不然怎会“后患无穷”呢?这样的别解,势必招来反感。如曾见一谜:行善(猜成语)为非作歹。解释作“为·非作歹”,顿读而产生别解,其词义变意不可说不远,但一般猜众就会说你这谜不好,如果“行善”也算“为非作歹”,谁还愿行善,这就与“为善最乐”的传统美德唱反调了。

 

3、相煎何太急(猜新词语)寻根热

 

评释:谜面是曹植的七步诗,曹植是个很有才华的,所谓翩翩佳公子者,他是曹操的儿子,有阀阅门第作背景,他又文采风流,词章秀美,是当时建安文人的泰斗,很得人心。但他不满足于只是弄弄文墨,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视文章为余事,这就招来了他那家族接班人,主张“文章千古事”的哥哥曹丕的疑忌,曹丕想出出难题,杀杀他的野心,命他七步之内赋诗一首,不然将以大法从事,也真亏了阿植,居然应声立就,还利用诗对他这操生杀大权的哥哥进行反斥,诗是这样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萁是豆的藤,豆是结在枝上的,萁和豆同根而生,现在以萁燃豆,实在是同根相煎,所以成语“煮豆燃萁”用来比喻骨肉相残。这谜用面上“何太急”的斥问语气来扣谜底的“寻”,而“根热”也可从诗意逼出,作为一则普通谜作,不甚起眼,可是这谜底“寻根热”是新时期的一个很具积极意义的事态,因各种历史原因而散居海外的华人,返国探亲,认同,寻根,形成热潮,祖国亦敞开大门,欢迎他们的归来。而谜面偏偏以这个有讽刺意味的典故句子,使人翻回历史,无端想起诸多不愉快的往事,产生消极的作用。褒底贬面,运用失当,这是制谜者的不检。

 

4、海峡两岸盼统一(猜成语)非分之想

 

评释:历史的诸多磨难,因因果果,造成了分裂的现实,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盛,多少人为之奔走呼号,尽管统一的模式与期限非一般人所能为力,但时至今日,“盼统一”已成两岸的共同心情,人心所向,已公开的提上议事日程来了。所以尽管谜底把分内分外的分,作分裂的分来别解,是何等的自然得体,但对于谜面无论如何也抹煞不了其所持的否定态度。出这样的毛病,要归过于对趣味的过份追求。

 


上面说过,“褒贬失当”是很多人注意到的毛病,都在自觉避免,偶有所犯,亦属无意,所以如上所举的病例毕竟是不多见的,有者亦大抵如:遵守游戏规则(猜口语)耍无赖;撇开表象看实质(猜口语)不要脸,等少关痛痒的东西。创作态度较为谨严的作者,这些当然也在避忌之列,为什么要避忌呢?厦门徐鸿基先生说得好:“既要讲究艺术效果,也要考虑社会效果,尽可能做到完美一些。”


(注:未完待续。本文转载自郑百川著《百川谜薮》一书。2007年8月重印本。)

值得再读

 可点击以下链接,

查阅相关文章和资讯:


微谜会第二十二季30则谜题汇总

(2016181-2016210)


在人群中多看了灯谜一眼:

刘茂业《灯谜聊天室》新书分享会举行


《灯谜聊天室》(刘茂业著)订购办法:

每本定价48元


中华灯谜“金虎奖”2016年度评选启动:

自荐2017年1月20日截稿


2017年10种灯谜刊物征订信息汇总

(更新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