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建设工程学院
School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 | /
★
招生专业
● 智能建造(创新班)【含智能建造、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
● 智能建造【含智能建造、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
学院介绍
建设工程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全球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学科最为全面和强劲的科研与教学机构之一。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港航与海洋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和建设管理系,并拥有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土木水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强化新工科建设,秉承“厚德和物、勤学创新”的学院精神和“引领未来、聚焦前沿、交叉创新”的培养理念,面向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海洋工程、新能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领域,学院旨在培养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治国栋梁。毕业生中多人成长为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
学科实力
学院学科底蕴深厚,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9个硕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为“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国家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同类高校前列。近年来,学院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4名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截至2024年,学院教职工有351人(教授107人,副教授12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杰出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5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92人,博士生导师150人。
培养特色
拔尖人才培养
学院为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切实以国家战略发展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实行高质量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与未来技术学院顶尖师资部分共享,联合培养学生,着力造就“厚基础、宽视野、重交叉、强实践”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针对学院大一学年全体本科生,遴选30~40人实行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菁英人才培养计划的本科生,符合要求100%保研。
创新人才培养
本着“突出科学创新、重视学科交叉、强化工程实践”理念,基于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土木水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及教学平台,开设智能建造创新班(保研比率不低于50%),实施导师制及本硕博贯通培养,参加高水平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使学生成为土木、水利、海洋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院开设土木工程(国际班),全英文授课,出国深造的学生75%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学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签订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协议。学院每年接待海外学者70余人次来校进行授课、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年均派出师生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考察、合作研究等300余人次。学院积极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多位教师及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各类国际奖项,学院学科发展及师生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专业培养
智能建造(创新班)
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指导思想,第一年统一培养,第二年起分智能建造、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智能建造(创新班)面向未来城市、水利及海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寿命过程所亟需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备从事工程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工程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方面能力的一流创新拔尖人才。专业保研率不低于50%。
智能建造
国家特色专业,深度融入工业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整合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大数据分析等专业发展而形成的新工科专业,培养从事智能设计、智慧运维与管理、智能装备等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复合型社会栋梁和领军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适应行业发展和快速变革的水利、水电和相关工程领域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从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创新型精英人才。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辽宁省一流专业,培养具备陆海统筹及可持续发展视野,胜任海洋及海岸带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工程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土木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设有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三个方向,培养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同时设有国际班,采用全英文教学方式。
交通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面向现代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和“交通强国”战略,培养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咨询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
国家级一流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等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内外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策划、管理和运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培养具有健康人居、清洁能源等新技术应用能力和跨学科从事工程技术实施能力,能胜任民用和工业建筑暖通空调和建筑能源供应系统等智能设计、施工和智慧运维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知名校友
曹克明:1954届校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谢世楞:1956届校友,著名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设计专家,国家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绍尧:1958届校友,曾任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澳门振华海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大振华(天津)海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 英:1977届校友,曾任水利部副部长、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
徐世烺:1979届校友,混凝土结构安全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傅育宁:1982届校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曾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起涛:1982届校友,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杨志峰:1983届校友,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胡建华:1984届校友,现任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复明:1987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
深造与就业情况
代表性深造院校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康奈尔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瑞典皇家工学院 英国爱丁堡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康奈尔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代表性就业单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中国建筑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国家电网 国家能源集团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411-84709536
网 站
http://sche.dlut.edu.cn
往期推荐⬇️
图文编辑 | 陈紫涵
图文审核 | 江灏 王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