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中美如何重拾融冰初心?| 东西问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03-16

积极寻找双方契合点,更好管控现有问题仍是出路。
作者:高楚颐
全文字数:1511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七天访问,这被国际舆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成为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而50年后的北京冬奥开幕式上,“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的设计,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亲近温暖的处世之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尔国际关系中心主任卡尔·劳斯迪亚(Kal Raustiala)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阐述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之际,中美两国应如何面向未来思考重拾融冰初心。卡尔·劳斯迪亚表示,面对当前中美关系,积极寻找双方契合点,更好管控现有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为访谈实录摘要:

 

中新社记者:你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尼克松访华4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这次访问“抓住了时机,抓住了时间,改变了历史”,在你看来尼克松访华在当时有着怎样的特殊历史意义?

 

卡尔·劳斯迪亚: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中美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50年前的中国之行标志着两个大国在战略上的重新接触。此次接触之所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因为,出于意识形态因素,在此前22年中美都处于“冰封”期,而尼克松能够看到中国重返世界政治中心已是不可避免,并将两国的重新接触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放置同等高度,认为经营两国关系比拒绝中国更有意义。


2017年,在美国洛杉矶尼克松图书馆举行的尼克松总统访华暨《上海公报》发表45周年纪念展览。中新社发 卢威 摄


中新社记者:5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人文交流不断增加。你认为,中美关系50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卡尔·劳斯迪亚:50年前,中美关系主要关于地缘政治安全问题,以及联合制苏。而今天,中美之间最大的变化发生在经济领域,两国关系要复杂得多,既有竞争和对抗,也有合作和相互依存。今天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生活在中国,也有数百万华人在美生活。中美社会存在着种种关联,而不仅仅是两国政府间存在联系。

 

中新社记者:站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下回看历史,你认为应如何理解中美两国之间相互博弈又紧密相连的动态关系?

 

卡尔·劳斯迪亚:一个和平的世界秩序需要中美之间密切合作。两国当然现存着许多分歧,但在如全球经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美之间只有通过联合行动才能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在双方交往历史中一个关键部分是,美国欢迎一个崛起的中国加入全球秩序,尼克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即是这一进程的开始。这在随后的几届政府中也继续存在,即使美国有时会担心中国的潜在力量和影响力,反之亦然。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阿拉斯加南部港口——安克雷奇举行。这是拜登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双方外交高级别官员第一次面对面对话和沟通。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中新社记者:你在去年出版的新书《变化世界中的全球治理》中,探讨了对全球治理缺乏一体化的担忧。如何理解中美两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卡尔·劳斯迪亚:现有的全球秩序突出反映了美国自二战后以来的想法——尽管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的一部分,但联合国的基本设计源于美国,而中国倾向于在安理会上更“安静”。今天,中国正在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中变得更加积极,并更加具有影响力。中国从这种秩序变化中受益,这种变化给世界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和平与繁荣。未来的关键是,中国要在保持这种秩序的同时,在全球秩序中拥有更积极的发言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个充满敌意和恐惧的世界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最强大的国家。


2006年9月,中国海军编队访问美国夏威夷和圣迭戈港,并进行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 摄

 

中新社记者:有学者称,中美能否把重要而复杂的关系管理好是“互利共赢”的关键。你认为,两国应如何走出当前困境,重拾融冰之心?

 

卡尔·劳斯迪亚: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美国和中国在一些主要领域存在紧张关系,既有诸如价值观、权利等(宏观)问题,也有像南海问题这样的具体分歧。重要的是,双方都认为采取合法行动至关重要,并确保这些紧张地区不是通过威胁,而是通过外交方式以积极应对。一旦发生冲突,双方乃至全世界都会失去太多。即使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也找到了合作的方式及缓解紧张局势的办法。虽然中美关系与此截然不同,但积极寻找双方契合点,更好管控现有问题仍是出路。


受访者简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尔国际关系中心主任卡尔·劳斯迪亚 本人供图


卡尔·劳斯迪亚(Kal Raustia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国际学院教授、法学院Promise研究所比较法和国际法教授、伯克尔国际关系中心主任。2012-2015年,担任UCLA国际研究副教务长和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曾为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项目的研究员及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终身成员。2016年,当选美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

图片编辑:李慧思
文字编辑:丁宝秀
责编:罗攀

为什么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伟大而珍贵的奥运会?| 东西问


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东西问


阿联酋为何说要做中国最好的伙伴?| 东西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