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增信释疑,德中关系何以更好发展?| 东西问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06-07

即使在今天,邀请年轻人到中国看看,向他们展示这个国家,从而通过“亲眼所见”甄别他们每天在德国听到的关于中国的谎言,也是有益的。

中新社记者:马秀秀

全文字数:2391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原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博士送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生日礼物《点赞中国》一书近期在中国出版。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莫德罗先生在1959年至2019年间13次访华,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

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如何看待中德间的关系?50年建交历程对今后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何种启示?围绕上述议题,中新社“东西问”栏目近日独家专访了莫德罗先生。


现将访谈实录整理如下:


中新社记者:《点赞中国》一书研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莫德罗:此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座谈会上,一群学者、政治家和记者总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当时探讨了许多议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政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中国人的自我认识,以及希望未来在世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不久后,这次探讨中达成的意见在德国出版,获得了相当大的反响。目前这本书也将在中国出版,中国读者可以了解德国是如何看待中国发展的。


但是,我不想隐瞒一个事实,即我们的观点是少数观点。大多数德国人还是追随政府的宣传,而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对中国的看法不太友好。关于中国,德国政治精英并未客观介绍,比如中国的脱贫攻坚和社会进步。尽管如此,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却无法掩盖。联邦德国的政治阶层及其信息传播者没有准备好在没有偏见和客观的情况下接受资本主义以外的社会形态。 



中新社记者:西方国家是否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挑战?


莫德罗:西方制度受到内部危机和冲突的威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成功的可替代性选择。


这不仅是说说而已。在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总是先于经济成就。当然,必须通过愿景来给予激励。所以在原民主德国时期,人们总是说,我们今日如何工作,明天就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但那时的人们也会问:明天是何时?我们也想像西德的人们一样看世界。那时西方的宣传也是尽一切努力,让原民主德国的人们相信,西德的所有人是富有的。在原民主德国被西方接管后,人们才意识到,事实不是这样的。


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如此强大,在政治上如此稳定和警觉,以至于客观而言,西方模式在公平竞争中处于劣势。西方知道这一点。正因如此,西方工业化国家用尽一切方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博弈。


北京市一处街头景观。中新社记者侯宇 摄


中新社记者:有调查显示,中德两国人民的相互印象背离:即多数中国人对德国印象很好,而仅有少数德国人对中国看法积极。这一现象成因是什么?


莫德罗:对此只有一种解释:不了解。中国主张和谐,而非霸权;寻求团结人民,而不是煽动战争。


正如我在中国一再注意到的,中国人充满好奇和好学之心,但大多数德国人不是这样的。德国人认为他们知道一切,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常从一个繁荣、成功的国家视角来看待一切。


这点本质上是由媒体滋养和传播的,并非新发展。早在100多年前,德意志帝国就说过:世界应靠德国品质痊愈。随后法西斯主义也声称,德国人是主宰种族,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即使在今天,当评判其他民族的问题时,部分德国人的傲慢和优越感仍会显露。比如,当德国媒体对涉及到香港、台湾、新疆或西藏的问题进行报道时,其目的就是指责中国领导层。


大多数德国人都过得很好。当世界上某个地方发生灾难时,他们很乐意慷慨解囊,因为他们某种方式上预感到,他们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第三世界的剥削。但这种认识是没有办法改变现实就会去试图改变制度。


德国民众害怕改变,因为毕竟他们在报纸上读到或电视上听到的是“你想像在中国一样生活吗?那里的生活有多么可怕”这样的谎言。他们愿意相信那些话,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在原民主德国时期,我们曾说过:中国是一个与我们很近的遥远国家。这种亲近是由了解和知识涵养着的。


山东省一家技术研究院与德国一家技术转移中心在线上签署合作备忘录。中新社记者赵晓 摄


中新社记者:您1959年以民主德国自由青年联盟中央书记处书记身份访华时,青年力量在促进中德两国关系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对于今天,您有什么建议?


莫德罗:年轻人是明天的主人。今天的年轻人将决定国家明天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必须接受教育,为未来做好准备。


为了领导国家,掌管经济,承担科学、司法和军事方面的重要职能,需要良好的能力和道德成熟度。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应该建立联系,相互学习。原民主德国青年在当时许多国际组织中都有代表。为让年轻人看看世界,并与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建立联系,我们当时做了很多努力。


我认为,即使在今天,邀请年轻人到中国看看,向他们展示这个国家,从而通过“亲眼所见”甄别他们每天在德国听到的关于中国的谎言,也是有益的。没有什么比一个人自己的亲身观察更有说服力。今天许多中国人在德国是为了对欧洲资本主义形成自己的认知。我对此非常欢迎。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青年手风琴乐团与北京乐海振声手风琴乐团在北京共同登台演奏。中新社记者杜洋 摄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您如何评价过去50年间中德关系的发展?这将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示?


莫德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天后,原民主德国就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直到23年后,联邦德国才得以同意中国在波恩设立大使馆,并在北京开设大使馆。


联邦德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承认,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密切相关。这可能或多或少是华盛顿的影响。从此可看出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关联,并仍然对联邦德国与中国的关系产生影响。 


美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世界大国。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且中国拥有强大的合作伙伴,如金砖国家。要美国接受中国的崛起并不容易。因此,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正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打压中国,通过制裁阻止中国崛起。如反对共建“一带一路”(在德国被称为“新丝绸之路”),派军舰在中国沿海巡航,反华宣传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等。


我们都希望中国继续以独立自主的方式行事。因为各国人民应该得到和谐,而不是西方主导的、主宰整个世界经济模式的霸权。


受访者简介:


汉斯·莫德罗(HansModrow)出生于1928年。1973至1989年担任统一社会党德累斯顿专区第一书记。1989年11月到1990年4月,担任民主德国总理。他曾担任梅前州议会议员(至1952年)、民主德国人民议院议员(1958-1990年)、德国联邦议院议员(至1994年)和欧洲议会议员(1999-2004)。于2022年3月辞去德国左翼党元老委员会主席。



图片编辑:苏丹
文字编辑:王肃宁
排版编辑:贾雨沁
责编:张楷欣


百万之殇,美国疫情何以至此?| 东西问


巴文化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坚定“一元”?| 东西问


徐培喜: 数字冷战的帷幕会彻底拉开吗?| 东西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