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人冠冕” 赵孟頫 | 中国绘画名品系列赵孟頫四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聊聊画 Author 聊聊画


中国绘画名品系列百种

赵孟頫四种

秋郊饮马图 幼舆丘壑图

双松平远图 鹊华秋色图

红衣罗汉图 浴马图

吴兴清远图



7件赵孟頫代表作

画作+题跋 完整呈现作品原貌

五大版块 细致解剖古画的奥秘






天猫旗舰店购书链接



“ 元 人 冠 冕 ”  赵 孟 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亭长,吴兴人。为宋朝宗室,早年曾为南宋小官,入元后先在家闲赋,后来从其母劝诫而奋发苦读,仕元后颇受统治阶级礼遇,封魏国公,谥文敏。这种特殊的官场身份和优渥的生活环境让他得以活动于顶级的文化圈,能够接触到许多古画真迹。饱览皇家内府收藏之外,他又悉心收购,收藏了很多常人难以一见的古画精品,同时又因自己的交游而得见民间收藏的佳作妙迹,这都是普通画家所不可能拥有的际遇,也是赵孟頫艺术才华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其于书画之外亦精通诸艺,于诗文、经济、音律、鉴定、金石等无一不精,被称为“元人冠冕”。作为一位全才型的画家,擅长多种画科,兼擅山水、人物、花鸟、鞍马、走兽、竹石。同时,他提出了元代最重要的绘画理论——古意论,所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效法晋唐的山水画


赵孟頫的山水有多种风格,其中《幼舆丘壑图》《吴兴清远图》皆学晋唐人画法,显得尤为高古。其中《幼舆丘壑图》当是他的早年作品。


赵孟頫《幼舆丘壑图》


《幼舆丘壑图》,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116.8厘米,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此图描绘东晋名士谢鲲优游林下、悠然自得的情景。赵孟頫特地挑选了一个六朝的主题,并以六朝画法描绘,试图将两者自然地加以统一,可视为其“古意论”思想的早期实践。正因为唐代及之前的山水画有着“空勾无皴”的特点,赵孟頫在此图的山石画法上也有意突出线条的作用,显得细密清秀而古拙雅腴。



《幼舆丘壑图》中的线条相对较短,曲折程度较大,由此分割的山石块面体量相对较小,以此表现出山峦重重叠叠的效果,并弱化了前后的纵深感,凸显了平面化的装饰意味,这正是比唐代绘画更为古老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些山石,既不见皴擦,也不见草木藤苔的点缀。山脚染以赭色,山体染以石绿,所谓“高墨尤绿,下墨尤赪”,并在局部染以石青石绿,效果凝练厚实,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溪水中大小不一的石块色泽浓郁厚重,排布节奏疏密有致,与山体形成了轻重虚实的互相呼应。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精致,谢鲲宽袍大袖,神态安详自得,坐于一张虎皮之上。这种画法来源于晋唐人物画。在这种以山川衬托人物的作品中,虽然山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画面的核心却是山水中的人物。以白色对人物服饰进行勾边,可以区分出人物与背景,使人物在背景中凸显出来。应该说,赵孟頫非常善于利用这种表现手法,这在其中年作品《自写小像》中也有所反映。


赵孟頫《自写小像》



《自写小像》是赵孟頫的自画像,后有明宋濂题跋,云:“赵文敏公以唐人青绿法自写小像,仅寸许,而须眉活动,风神萧散,俨然在修竹清流之地,望之使人尘虑销铄。”这句话用来评论《幼舆丘壑图》也同样合适,只不过背景换成了苍松丘壑,如果说《自写小像》是作者中年的自我理想写照,那么《幼舆丘壑图》中的谢鲲就是作者早年自我理想的化身。


赵孟頫《吴兴清远图》



另一件效法唐人画法的山水画当属《吴兴清远图》。“吴兴”是今浙江湖州的古称,据言其意取自三国时期“吴国兴盛”之说。赵孟頫曾作《吴兴山水清远图记》,载于《松雪斋集》中。全图结构极为简洁,以横向展开的山峦为主体,将天空与湖水分割开来,仿佛是从小舟中远望湖山。画法上则效唐人空勾无皴的画法,线条回环连绵,再设以青绿重色,山峦的前后纵深便依靠线条和设色表现出来。山峦仅勾轮廓以示山形而不加皴笔,山峦的前后关系则完全依靠轮廓线条的巧妙安排,以及设色上的微妙变化表现。山峦的石绿色厚重而不呆板,绿色的调子中又有深浅青黄之分,可知曾数次上色,才能达到厚重而清透的效果。画中树木极小,以含混的点子点在山脚之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开卷处有勾云画法,带有极强的装饰性,与唐人山水有相近处。


 

效法北宋人的山水画


除了效法晋唐人的高古山水之外,赵孟頫最重要的几件名作皆效法五代、北宋画家。谢稚柳认为赵孟頫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双松平远图》与《重江叠嶂图》属于李郭画派,而《鹊华秋色图》与《水村图》则出于董源一派。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


《双松平远图》,纸本水墨,纵26.9厘米,横107.4厘米,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图是赵孟頫师法北宋李郭画派的经典之作。就画面的宏观结构而言,图中所呈现的平远之景正是李成、郭熙较为喜好的构景方式,从李成(传)《乔松平远图》、郭熙《树色平远图》《窠石平远图》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平远景色;而从微观的画面元素来看,画中双松、窠石、枯枝等物象的组合,又不免使人想起郭熙、王诜画中的攒针松、鹿角枝、蟹爪树等带有典型李郭画派特征的树木画法。



但他并没有被前人的陈法所拘束,他大胆地精简画面,在省略渲染、皴擦等步骤的同时,强化线条对画面的作用,突出笔墨线条独立的审美价值。这种“旧调新弹”的审美追求,注定使其成为能开创新风,引领时代风尚的大宗师。谢稚柳《水墨画》中认为,赵孟頫此图“笔墨较干,有时还略带飞白,在通体的画面上,几乎只勾出山林的轮廓,偶尔有极少的皴笔,更没有水墨的烘染,让它暴露在眼前的,纯粹是毫无假借的一笔一画,毛的光的,老练而有情趣的笔势。这一风格是从李成的体貌所扩展而简单化,是他新拓的水墨画境地”。谢稚柳的这段论述,强调了两点:第一,赵孟頫的这种画法来源于李成,是他推崇和实践“古意”的结果;其二,此图所展现的风貌虽然师法李成,却又带有新意,即将李成的结构轮廓抽离出来,省略了渲染并弱化了皴擦,强调了笔墨本身的审美意味,遂开启了有元一代新的风尚,并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绘画发展。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水村图》效法的则是董源。《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纵28.4厘米,横93.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的是山东济南近郊的实景。画中有辽阔的沼泽、简朴的农舍,江上有轻舟、渔夫,岸边有垂柳、草堂,青山下绵羊成群,汀渚处芦苇丛生,共同构筑出一个草堂式的世外桃源,让人有返璞归真、出尘隐居之想。图上赵孟頫题云:“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从中可知两点:其一,此图所绘的乃是济南附近的鹊山和华不注山,故名之曰“鹊华秋色”;其二,此图乃赵孟頫赠与友人“公谨”的,此人便是元初的重要鉴藏家、《云烟过眼录》的作者周密。



图中的以荷叶皴、披麻皴画成的山峦,近景处以长线描绘的沙渚、滩涂,画中的点景人物、屋舍等画面元素皆可以和传为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三张卷子对应起来。美国学者班宗华在《<河伯娶妇图>:董源一幅佚失的山水画》中提出一个观点,即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董源《潇湘图》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夏景山口待渡图》都临摹自一幅佚失了的董源画作《河伯娶妇图》。元时,这幅《河伯取妇图》可能正是赵孟頫的藏品,周密《云烟过眼录》载:“赵子昂孟乙未自燕回,出所收书画古物......董源《河伯娶妇》一卷,长丈四五,绝佳,乃着色小人物,为娶妇故事。”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鹊华秋色图》与《水村图》很可能便是赵孟頫学习董源《河伯娶妇图》之后的产物。此图与《夏景山口待渡图》相近也就不足为怪了。


赵孟頫《水村图》



另一件学董源画法的名作是《水村图》,此图描绘了江南的水村,画中汀渚、滩涂依然用长线拖出,显示出与《鹊华秋色图》的相似性,近处有疏林水村,杂树、芦苇繁简有致,湖上渔舟出没,远景则为绵延无尽的平峦。由于《水村图》是水墨画,不施色彩,故山峦的线条皴笔较《鹊华秋色图》来得绵密细长,笔法凝练圆浑,排布错落有致,山头又有浓重的苔点,山体的肌理质感表现得很恰当。

 

人物画与鞍马画


赵孟頫兼擅多种题材,除了山水之外,尤其对人物、鞍马有着深入的研究。如《红衣罗汉图》《浴马图》《秋郊饮马图》皆为其人物画名作。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红衣罗汉图》,纵为26.0厘米,横52.0五厘米,纸本设色,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作创作于大德八年,图中绘一罗汉,身穿朱衣,盘腿端坐于菩提树下,磐石之上。赵孟頫以唐人古法与写实手法相结合的手段表现出人物清隽儒雅而又高贵典雅的内在气质。谢稚柳先生在《中国书画鉴定》中提及这件作品,其中尤其指出了此作保留有很多唐法,他认为:“赵孟頫功力深厚,早年学唐人,在画中,观者既能感受到唐人的凝重端庄风度,在浓厚的用色及构图上,又能感受到唐画的情调。”



此图色彩的运用也极富唐人之意韵,衣物不假底色的阴阳渲染而用朱红矿物色平涂画法显得端正沉着,显得厚实而富有平面化的装饰意味,正与唐人相仿佛。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便保留了这种唐代的衣纹画法,而保存在日本的唐李真《不空金刚像》的衣纹也与此类似,皆可与《红衣罗汉图》中的衣纹画法互为印证。


赵孟頫《浴马图》


《浴马图》则是其鞍马画杰作。此图绢本设色,纵28.1厘米,横15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面可以根据左右空间结构而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最右边的岸侧的五匹马;第二段为在水中浴马的奚官六人以及马六匹;第三段为左边岸上的奚官三人以及马三匹。画中共有九人与十四匹马,九人为奚官,马的品种较为多样,且膘肥体壮,可见当非战马而是贵族所畜的宝马,作品主要描绘了奚官浴马的景象,整体构图随着“岸—溪—岸”的左右空间与“前景—后景”的前后空间展开,人物及马匹活动主要在左右空间内安置,是为主题,而画面的纵深感由前后空间来体现,是为辅助画面构成的层次。



画中马匹的造型,可以明显看到赵孟頫此作受到了李公麟作品的影响,如右下侧的黄马与中景去向画面深处的花斑马与李氏《五马图》中的“好头赤”和“凤头骢”相似。此图中马毛发的画法来自唐法,比较为注重装饰性,即利用近似于平行等距的曲线排列组合的手法来体现毛发的质感。其中,马鬃、马尾的具体画法,一般先用淡墨疏疏朗朗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用色染底色,根据需要可多次分染画出结构的阴阳向背,染好后用稍浓墨大致界定出毛发的结构,最后按马匹的不同种类选择是否再用浓墨、色彩或白粉细分勾出,如果用白粉勾勒则需要注意的是白粉要用在鬃毛耸起的部分,且线条之间不能有交叉,须在鬃毛结束的地方随之渐变消失,则毛发有光泽蓬松的感觉且有古意。黑马的鬃毛则直接用墨染底色,染后用白粉勾出。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59.0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的是奚官牧马的景象,图中红叶灿烂,林木清朗,人物衣衫轻快,正是初秋时分。郊外荒野地势开阔,气氛寂寥,河水宁静,波澜不惊。画中人物与马匹布局较为分散,营造出郊外人迹罕至的意境。树木虽然不多,但是排布颇见匠心,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摆布成功地营造了画面的纵深空间感。而三处树木又都结顶在画面之外,形成了一种向上支撑的力量感,所营造的空间正是人物鞍马的活动场所。


画中人物、马匹、山石、树木基本都以勾勒表现,线条轻松流利,灵动自然。山水染色多用平涂,并没有过分追求所谓的细腻。人物、马匹形象高古,有脱尘之气,尤其是远处两匹马略带夸张的动态、简练的用笔,与背景结合所展现出的装饰性,都让人能够联想起唐人壁画中的马匹形象,可见赵孟頫所追求的“古意”,与其“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的观念可互为印证。


赵孟頫《人骑图》



赵孟頫的鞍马作品还有《人骑图》和《三世人马图》等。

除了山水、人物、鞍马作品外,赵孟頫对于花鸟和竹石题材也有很多涉猎。

比如《幽篁戴胜图》和《竹石图》。


赵孟頫《戴胜幽篁图》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赵孟頫《枯木竹石图》


赵孟頫《兰石图》


本文授权转载自“聊聊画”公众号

更 多 推 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一键直达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微店

喜欢我们推送的信息

就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