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对话的城市更新试验| 烟台山乐群路社区复兴
”
↑ 烟台山乐群路规划总图
壹
缘 起
福州烟台山,位于闽江南江滨沿线,作为首批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它曾是福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老街巷中分布着大大小小历经岁月洗礼的斑驳建筑,无一不在印证着这片土地曾经拥有的中西文化交融记忆。而乐群路,就是贯穿烟台山最为重要的一条城市血脉。
由于烟台山居住人口庞大,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岁月洗礼,建筑破坏较严重,且已出现空间空置、设施老化、配套业态不足等问题。如何重振烟台山片区活力,延续城市文脉成为亟待解决的第一要务。而在数次的走场中,我们发现乐群路的设计无法通过标准的改造手法完成,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居民仍在居住在这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场地留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不适合通过大规模的拆建进行更新,且空间巨大的体量本身也并不适合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公共空间,便成为了场地的破题之道。
↑ 改造前的烟台山乐群路是破败混乱的。
贰
策 略
烟台市乐群路历史街区是福州城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对待老街区改造中面临的特色历史空间消失、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空间变异、社会网络瓦解等问题,成为设计团队的核心思虑。
↑ 烟台山的历史建筑图,橙色的为历史保护建筑
↑ 烟台山的道路系统图纸,乐群路为烟台山的主路,而九条小巷连接到周围的社区,这就是仓前九里的由来
↑ 烟台山的现状植物图,我们经过了仔细的测绘,标出了不同的植物群落并进行保护
❒ 01「激活狭窄巷道」
随着乐群路的变迁和人口叠加。街区衰落及人口结构老化是其欠缺交往活力的主要原因,因此为当地居民提供适宜公共空间及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历史街区的交往活力。团队通过在狭窄的巷道中进行细分的方法,高效利用公共空间,针对区域内多个功能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灵活空间,满足场地内人们的活动需求,带入多元化的城市生活。
乐群路系统由一条主道和无数条支路构成。他们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于巨大的烟台山山体。而主次分明的街巷系统演变出疏密有致、富有规律的肌理空间。设计师在此狭长线性空间中增设了一系列舒适的小场所和外摆休憩区并通过铺装的界定形成了停留区和通行区。大量的微型口袋花园就在巷道的死角空间应运而生。人们在移步换景的上山过程中也可以自然地与他人、与环境产生互动,由此促进片区交往因子的活跃度,提升空间活力。通过铺装的重新界定, 乐群路最大化的保留了车行的功能,而人行的烟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 传统的烟台山生活在古老的社区中重新回归
❒ 02「古法修葺围墙」
烟台山乐群路是活着的历史。留住传统的风格与记忆,才能让本土的温度和文化得以延续。但是随着城市开发,大量的原有墙体和空间逐渐被私搭烂盖淹没。值得庆幸的是,殖民地保留下数量可观的历史影像资料。为此,团队与福州老建筑群配合,从伯明翰大学,哈佛大学以及各个拍卖行找到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经过层层比对将其落位在场地之中并进行了三维建模复原。在修建的过程中,我们也邀请当地工匠使用传统方法修复围墙,并深入研究历史建筑,为场地内的街巷围墙提供了数十种修复重塑方案,成功重现烟台山公共空间特色。
↑ 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场景形成了时光上的对话
在更加细致的处理中,我们将原本封闭的围墙修改成半通透围墙,利用高低差,既保护了居民隐私,也让大量的植物和建筑的细节能够从墙中透出,形成独特的半围合空间。部分建筑拥有独特的保密协定,我们因此设计了几段实墙,使建筑与植物产生良好的共生关系的同时最大化的保护了不同保密机构的隐私。在另一些空间中,我们根据历史照片,利用通透的围墙将美丽的建筑和历史风貌完全带入新的乐群路巷道。
↑ 新老墙体的差别变得难以察觉
❒ 03「原生材料再利用」
场地的拆迁中,大量的老建筑材料被保留下来。甚至有一些材料是在现场的勘探中逐渐开挖出的文物。所以在修剪的过程中,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及“可持续性”原则,为废材旧物带来新生,恰如其分地利用它们投入到新的景观设计中。这种设计的过程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图纸在很多节点的推进中毫无意义,一切都要根据在地的判断进行调整。
↑老的六角拼花瓦在场地中重现
↑ 新的踏步经过了处理和时间发生对话
↑ 石材地刻的历史地图与老石材配合形成了独特的空间
↑ 烟台山的古地图被篆刻在石材之中
❒ 04「保留场地植物」
乐群路的历史就是植物的历史,百年的榕树和银杏树在场地中比比皆是。在对片区古树名木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后,设计师决定尊重传统街巷肌理,严格保护大型老树及大部分植物,保全街区历史感。设计团队最大的尊重了树木的根和场地的共生关系,尽力救治即将倾倒的古树,围绕其形成独特的植物群落。
↑ 青苔从腐蚀后的麻石的缝隙中
↑ 树影斑驳使古老的巷道变得更加独特
不仅如此,我们也在已有的基础上尽力地在缝隙空间中增加绿色。在一些已有的麻石墙体上,还通过洒入草籽的方法使植物在其间生长。石阶旁,花草在麻石种植钵中自由生长,砖瓦缝隙中亦有藤蔓渗透而出。原生植物的种植营造出生机和诗意,令新的景观与烟台山和谐共生。
↑ 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老树自然展开
叁
历史节点
❒ 01「石厝教堂」
↑ 石厝教堂平面图
↑ 石厝教堂,兴建于1860年,原名圣约翰堂( St. John's Church),五口通商之后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
石厝教堂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然而这一标志性建筑的产权属于海军大院,长期被高墙遮挡,形成封闭空间环境。
↑废弃的麻石板经过回收形成了场地的铺装
↑经过设计后,市民终于可以近距离的观看这个古老的修道院
教堂入口处的台阶原来已被掩埋,为了完整呈现教堂建筑原貌,团队将地平降低了近一米。原树池外特意扩大加砌了一圈形成了双层树池,以保护古银杏的树根,现场废弃的石板材料和砾石被重新收集用于铺设教堂内院。极简的景观设计烘托出场地内静谧安详的氛围。
❒ 02「闽海关税务司」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12号,为清代、民国时期闽海关税务司(关长)的住处,原址为英商义记洋行(Holiday, Wise & Co.)。本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建。
在景观的改造中,我们保留了原有即将倾倒的古树,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历史纪念空间,老树花园。简洁的台阶消化了场地的高差,历史的故事刻录在花岗岩座椅之上。现在的闽海关税务司成为了福州市民的秘密花园。
肆
新生
可以说,烟台山乐群路城市更新项目是少见的由景观设计师主导的大尺度城市微更新项目。Lab D+H 在修复和翻新烟台山旧貌过程中,将复兴痕迹隐于场地设计之中,尽可能的向场地居民与游客还原片区原始历史面貌。
比起推倒重来,微更新能保留烟台山特有风貌并使之延续传承,也更强调整体人居环境、公共设施改善。大量的留白也为不同的功能融入形成了可能。看似毫无痕迹的设计实则经历了巨大的努力和克制。改造后的烟台山将仍然保留悠然古韵。历史文脉及现代视野在场地内有机融合,使烟台山再现其世纪沧桑后的芳华活力。
↑烟台山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留白为标识的融入成为了可能
- 感谢 Lab D+H -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 「景观小学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