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筑老八校”之一,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学府。华南理工大学南门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即落位于华工五山校区南方正门,以原校园中轴始端——南门广场为中心,延伸至五山地铁站,途径3 个主要出入口,全长约3 公里,是华工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1934年,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业已奠基,南门石牌始建。此后近一个世纪,学校几经变更,1952年华南工学院于此成立,1988年更名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位于番禺区的大学城校区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广州国际校区在番禺区创新城南岸拉开华南理工大学新征程的序幕。
百年沧桑,云烟过往。恰逢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庆,云山珠水承平日久,南国学府亦是桃李成林。然而,五山校区南端校门及其周边作为这所华南名校的第一门面,经年维护不佳,又反复修整,设施老化,界面凌乱,其风貌亟待改造。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形象窗口,目前的华工南门前广场区域维护不佳,界面破碎,经历多次翻修设计元素杂乱,植物长势亦不甚良好,缺少了大学校园的气质,其景观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项目沿路多有出入口,除校园形象展示之外,也是师生日常活动的要道,进出校园,穿越校园及家属区、体育场馆等重要校园场所,以至于校外人士入校,皆需要往来此处。但是现状缺少聚集休憩空间,校门及校铭石的合影区,与一些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现状设计道路破损、交通混乱,车行及步行系统分流不理想,校园入口性引导也比较弱。
为了做好校园第一面的设计,设计团队研究学习了大量国内外历史校园空间,借鉴其对城市开放的中央校园主景,取“百年学道”之意,打造自然大气的疏林草坪学道场景,将华工的校园时空记录化作景观节点设计的元素。同时选取考究的造景材质,以匹配原有校铭石及校门的设计风格,营造沉淀的历史感。在植栽设计上,完全保留了场地原有的乔木作为校园记忆,结合易维护的新增灌木地被,营造了舒适自然的植物空间。
华工南门及其周边区域,城市道路斜穿而过,人、车流量极大。新设计在并行的路段腾挪绿化空间,在不影响现状树的前提下以绿化隔离,防止人车混行,以实现良好的校园步行体验。在步行沿线还布设有休憩和慢行的花林空间,以及规范集中的校园非机动车停放位置。对于道路进一步拓宽,以缓冲绿化带实现人车分流,也有助于缓解交通的紧张局面。
场地空间设计不仅提升校园形象需求,而且同时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多种使用场景需求:集合休憩,慢行,参观打卡,校史宣传等功能。成为了周边居民津津乐道的地方。
知新园,即原南门正广场。此处是华南理工大学主入口与校铭石所在,华工学子入学与毕业时大多会在这里留影纪念。知新园景观次第有序,将各景观要素的远近高低仔细推敲,最终形成一校三区水景广场——校铭石——孙中山先生像的校园门户画像。新设计以此中轴展示华园发展历史,讲述华工故事。
▽生机盎然的校门门户,简洁开阔的草坪主景,尽头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校铭石
▽广场镜面水景抽象记录了华南理工大学三大校区的地理位置及广州市各个重要文化节点
▽华南理工大学三大校区及广州市各个重要文化节点图标设计
学子林依托现有的校园林木重新添加穿插步行路径,改造原来密而不达的绿化空间,改造成为一片写意浪漫的休憩和慢行空间,深受师生喜爱。▽林荫细密,笼罩着往来散步与停坐的人群,静谧而惬意。学思岛位于华工东门与华工附属幼儿园附近,是交通要道。为疏解紧张的交通矛盾,在这里做了道路的拓宽并规范了沿路机动车的停车区。环岛缩小,改用简约现代的表达语言,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区及家长等候休憩林下空间,加大了东门入口的开敞感及形象性。▽简洁大气的环岛,保留原状的大王椰子,营造整洁的林下草坪空间。
设计团队:郑旸 林宪詠 周国欢
欧建聪 刘继顺 陈璧如 史梦霞 董健帆 侯雯琪 钟颖涛 张绮婷 徐家欣 谭鸿健 赵笑寒 庞钦元 杨石泉 陈媛斯 柳静 巫慧芊 欧洁雯 叶雨馨 杨赐桐 罗永昌
- 感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近期阅读
IP设计丨以超级符号营造TOD社交新场景
时尚潮玩圣地 | 成都 金辉商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