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文学散步地图

王大冬 TimeOut北京 2019-10-24


翻开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有一批作家,他们曾经生活居住在北京,作品也多有描述京城的风情和人事。后来,这些文人的作品被传颂,改变成话剧、影视剧,从而有更多人知晓,让人对北京这座城市多了一份遥想,也对这些文人走过的足迹产生不少好奇。这一次,TO君选取了民国时期那些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梳理这些文人的作品、生平和在京城的足迹,向大家推荐一条“北京文学散步路线”——我们将从现代文学馆开启这次文学散步,然后走向作家的故居,接着去看看他们在城市中的足迹,以及作品中描写的地方,最后一站,去拜访作家们长眠的地方,在一片宁静中向大师致敬。   文/图 王大冬  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站:中国现代文学馆




北京文学散步之旅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芍药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用“总-分”的思路,首先建立起今天的文学之旅的整体框架。



位于北四环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它的建立和巴金先生的努力密不可分。巴金先生晚年创作《随想录》的时候,提出了建立一个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愿望,这个专门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和展示现代作家作品。



于是,在1981年的时候成立馆筹备委员会。主任是孔罗荪,成员有巴金、冰心、曹禺、艾青等等。最初的现代文学馆位于西三环的万寿寺,1996年时,万寿寺已经放不下逐渐增加的手稿、书籍等藏品,于是就搬家到了现在的馆址。



现代文学馆的常设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展览的体量很大,细细看完要至少两个小时。每一章节的主题从“五四文学革命”、“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到“战火洗礼中的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等,最后以“迈入21世纪的文学”为结束,每一个阶段都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好像是在看一部很立体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本。我们熟悉的鲁迅、沈从文、老舍、张恨水等等作家,都能在此找到他们的身影。



参观完展览后,别忘了去到花园中散散步,有不少文人的雕像就藏在绿树繁花中间,好像还在思索问题呢。



地址: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

网址:www.wxg.org.cn




第二站:文人故居探访




参观完现代文学馆的展览,接下来我们移步,去实地探访这些文化大师的故居。京城里尤其是二环以内,分布着不少文化名人的故居。这些故居的展览可以让人了解到文人的生平故事,另外这些故居的建筑本身,也是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或者花园,逛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1老舍故居




位于灯市口丰富胡同的老舍纪念馆,是老舍先生在1950年从美国回国之后购置的,一家人在这个小院里生活了16年。因为老舍先生喜欢侍弄花花草草,所以一家人生活在此的时候,院子里打理地非常干净漂亮。1953年,老舍和夫人胡挈青,一起在院子里栽种了两个柿子树,所以这处小院也起名为“丹柿小院”。



住在丹柿小院的时光,老舍先生创作了《龙须沟》《茶馆》《全家福》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同时,也方便他去人民艺术剧场上班,和演员们交流。



现在的老舍故居成为了纪念馆,东房和西房被开辟成展厅,通过“走进老舍的世界”来介绍这位人民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生活故事,而北房则保留了之前的生活原状,是家里接待客人的客厅,墙上还挂着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归牧图》,画上面还有齐白石的题字呢。


地址: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6:30(16:00停止进入)

网址: www.bjlsjng.com




2

凌叔华、陈西滢故居

(史家胡同博物馆)



说起来这对夫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在民国时期的风云程度,完全不输给徐志摩、陆小曼。



先说凌叔华,她是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她的父亲凌福彭,是和康有为同榜的进士,辛亥革命之后,还曾经担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告老还乡之后,在史家胡同置办了一大片产业,广泛结交京城各界的文化名人,绝对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凌叔华就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她从小就在文化和绘画方面受到了顶级的培养,比如,凌叔华的绘画老师——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女画师缪素筠,而文坛的怪杰辜鸿铭,则是她的文学导师,所以凌叔华在古典诗词和英语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



不止如此,当年凌叔华在史家胡同的“大小姐的书房”,几乎可以网罗京城各类名流,泰戈尔访华的时候,在专程造访这里呢。她和徐志摩之间那段红颜知己的交往历程,还引发了后面一段“争夺百宝箱”的风波。



陈西滢的出名,源自他和鲁迅之间的文坛论战。其实,他本身也是留学英国的大才子,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外文系当教授,还和徐志摩等人一起,创办了《现代评论》等杂志。



凌叔华和陈西滢因为杂志结缘,又由胡适做媒,在1926年的时候结婚。史家胡同的这处带花园的院子,正是凌叔华的嫁妆。现在这里已经开辟为史家胡同博物馆,展览的其中一个章节,就详细讲述了这对才子佳人的故事(当然后来他们之间的婚姻问题,是另一段玫瑰色的往事)。


史家胡同博物馆

地址: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30-16:30

微信号:史家胡同博物馆




3鲁迅纪念馆




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少有人可以媲美。



算起来,这位从绍兴三味书屋中走出的少年,其实在北京生活了14年,甚至我们熟悉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和《伤逝》等作品,都是鲁迅在北京生活期间创作的。


上图:鲁迅工作的教育部,是以前的清学部旧址


32岁的鲁迅受到教育部的邀请,来北京工作,他受到蔡元培赏识,参与设立京师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希望能向公众传播“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



前前后后,鲁迅在北京住过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砖塔胡同,最后因为和周作人一家出现嫌隙,于是他搬出来,在白塔寺不远处,购置了一处房产,接来自己的母亲和原配妻子朱安。



鲁迅居住的这处小平房的院子里,有两棵当年他亲手种植的丁香树。小院朝北有一个延伸出去的小空间,这就是“老虎尾巴”——也是鲁迅的工作室和卧室。



现在,鲁迅故居一侧的大院子里,建起了气派的鲁迅博物馆。展厅有地上和地下两层,按照时间轴的顺序,讲述了鲁迅从年少到日本留学,之后辗转北京、厦门、广州,后来与许广平定居上海的人生历程。因为鲁迅博物馆的重要地位,所以这里可以看到不少鲁迅先生生前的用品、手稿、藏书、拓片,藏品非常丰富。



地址: 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6:00(15:30止票)

网址: www.luxunmuseum.com.cn




4茅盾故居



茅盾先生创作的《子夜》,即使在今天重读,也毫不过时。关于上海滩金融证券业的风云变幻,十里洋场的金融风暴,写得淋漓尽致。

同时,茅盾也是我国第一任的文化部长。从1974年,茅盾住进了这处小院里,一直在此工作生活,直到去世。



现在的茅盾故居,影壁上有邓颖超题字的匾额,院内陈列室里是关于茅盾生平的展览,还有原貌保存的书房、会客室,你还能看到茅盾收集的剪报资料,以及晚年时阅读的书籍。这处静谧的小院落,隔绝了南锣鼓巷的喧嚣,也展示了一个文人暮年时候的生活样貌。


地址: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9:00-16:00




5郭沫若纪念馆



单论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他绝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学巨匠。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了著名的新诗集《女神》,后来又专注于学术研究,《屈原》《武则天》《青铜时代》等不少史剧史论都出自郭沫若之手。同时,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也颇深。



郭沫若的故居位于什刹海一带,这处宅院最初是和珅家的花园,后来卖给中医世家乐家当做私宅,后来先后成为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的寓所。



一直到了1963年,郭沫若一家才从西四大院的胡同搬来这里居住,并在这处院子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5年。



在郭沫若纪念馆里,除了有关于郭老一生的生平介绍、文学史学等成就,还保留了客厅、办公室的原状陈列。同时,这处院子还有一棵巨大的银杏,大家称之为“妈妈树”,那是在女主人于立群生病之后,郭沫若和孩子们一起,从西郊的大觉寺移植过来的,有非常深情的寓意。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9:00-16:30




除了上面提到的故居,还有齐白石故居(南锣鼓巷的雨儿胡同)、梅兰芳故居(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李大钊故居(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等不少故居和纪念馆,可以参观探访。




第三站:文人足迹追寻




看过了这些民国文化大师的故居,接下来TO君为你挑选了一箩筐的好逛地儿,有些是作家笔下推荐的美景路线,有些是当年这些文人喜欢去的地方,当然还有民国美食家推荐的好吃餐厅,到了今天可都变成了美食界的老字号,味道倒是其次,吃的是背后的故事。



1沈从文爱逛琉璃厂



湘西青年沈从文,怀揣着领到的最后一次军饷,来到了北京,希望寻找他的信仰和希望。这位青年刚到北京时,落脚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杨梅竹斜街,湖南的酉西会馆。



只穿着单薄衣裳的沈从文,住在酉西会馆里一间又湿又霉的小房间里,但是他一点都不觉得这段日子辛苦,反而满怀着好奇心,探索着周围的一切。“恰好住的地方是北京前门外一条小街上,向右走就是文化的中心,有好几百个古董店。现在看来,可以说是三千年间一个文化博物馆。”。沈从文喜欢在前门和琉璃厂一带,一边逛一边看这里的“活文物”,这段经历为他后来打下了文物历史研究的基础。



今天再逛逛杨梅竹斜街、琉璃厂一带,还是会收获颇丰,新型的文创、传统的笔墨纸砚,这一带都能找到。



2梁实秋是民国美食活地图



说起来生活情趣,散文家梁实秋绝对算是大拿。尤其是写“吃”,他的《雅舍谈吃》简直是一本最经典的关于“吃”的教科书。


梁实秋就读的陶氏私立小学,现在只剩下了门楼


出生在内务部街的大宅院里,念的是私塾,梁实秋打小就跟着老饕餮的家父,吃遍了京城的各种美食。说起来北平的美食,梁实秋心心念念,尤其是出远门回来,下来火车的第一件事,行李都来不及放下,就奔去前门吃爆肚。



梁实秋喜欢玉华台的汤包,致美斋的煎馄饨,信远斋的酸梅汤,宝华春的鸭三吃……



现在还有迹可循的梁实秋笔下的老字号,还有全聚德和便宜坊的烤鸭,但是梁实秋其实更喜欢吃便宜坊卖的一种用剔骨肉炸的丸子,这种肉丸子夹在烧饼里,上学的时候当早点,真是惬意。



梁实秋笔下还写到京城的烤肉,烤肉宛和烤肉季想起来依然令人垂涎。



吃烤肉分为“文吃”和“武吃”,文吃就是店家把肉烤好之后直接给你端上来,但武吃的架势可不一样,一群人围着一张大桌子,一条腿还要踩在长条凳上,一边烤一边吃,非常豪迈。这种“围炉”的吃法颇有些北方游牧民族的感觉。



烤肉宛中间搬过地方,但是烤肉季自从在后海银锭桥旁安家落户之后,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挪过地儿。

最后还要说一下梁实秋对京城的酱菜的喜欢,“北平的酱菜,妙在不太咸,同时又不太甜。粮食店的六必居,因为匾额是严嵩写的,格外的有号召力”。时至今日,六必居的酱菜依然是不少人的生活必备。




3老舍笔下的“北京最美一条街”



为什么说老舍先生是京味儿十足的作家,你看他在《骆驼祥子》里,借着祥子的眼睛,描写了“北京最美的一条街”。不论你多少次走过这段路程,不论春夏秋冬,从文津街到五四大街这一段路,都绝对是老北京的精华风景聚集地。



老舍先生是这么描述的:“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



如果你从文津街开始散步,首先能看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然后穿过横跨水面的金鳌玉蝀桥,正好欣赏北海的白塔,穿过“最小的军事防御”团城,迎面看到故宫的角楼,连同绿柳碧水一起,正好是绝佳的取景地,再继续往前走,接连路过中国美术馆、北大红楼(现在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这条最美的散步路线,最美的时节当属春秋,不论逛多少次都不会腻。



4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说起来朱自清,除了在北大哲学系读书的三年多是常住在城里的,其余的日子,几乎都住在海淀的清华园。

最鼎鼎大名的《荷塘月色》就描写的是清华园的荷塘,这篇文章几乎每个学生都被要求背诵过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朱自清的荷塘。现在的清华荷塘边上,还立着一座朱自清的雕塑,望着荷塘风景。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人们还有没有这个雅兴,在夏日的夜晚走过荷塘边,看看这迷人的荷塘夜色。




6鲁迅的私家大栅栏地图



要说鲁迅先生不会享受生活,那一定是你还不知道他在大栅栏片区的生活模式。



首先,逛琉璃厂是首要大事。除了兄弟周作人说过,鲁迅每个月都要上琉璃厂两次,而且在鲁迅的日记里,还记录了更多他造访琉璃厂的故事。鲁迅绝对是琉璃厂的常客,每次都会购置大量的书籍画册,还会去相熟的几家碑帖店,聊聊天,买点古帖回去。



琉璃厂跨过一尺大街(现在只剩下一个地面的铜牌路名了),就是杨梅竹斜街,当年最摩登的shopping mall青云阁,就在这条街上,据说还是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约会的地方。



鲁迅在这一带的路线是,在青云阁喝茶休息,顺便吃碗虾仁棉;去升平园浴池洗澡、劝业场理发、致美斋小酌几杯、瑞蚨祥买衣服、广和楼看戏……这些行程放在今天,都让鲁迅绝对算得上“玩家”。



今天要去大栅栏一带散步,不少老店只剩下了旧址,但是瑞蚨祥老字号、杨梅竹斜街的文创小店、琉璃厂的各种书店文物铺子都还在,也绝对让你逛得津津有味。



如果还不过瘾,可以去大观楼看场电影,这也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整栋建筑还保持地古香古色。鲁迅搬家去上海后,最爱的娱乐活动就是,写稿写累了,和许广平去看场电影喝杯咖啡。



6张恨水工作的编辑部排长队



鲁迅和张恨水两个人之间不对付,但是鲁迅的母亲却是张恨水的书迷!因为张恨水的小说,情节引人入胜,讲的也多是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符合大众口味,读起来过瘾。就算现在,不少娱乐类公号还在写《金粉世家》里的金燕西和冷清秋……

自然而然,张恨水有一大批自己的忠实读者。



他在北京创办《新民报》,一个人几乎撑起来整个副刊的内容。当年他所在的编辑部就在今天东交民巷和正义路的交叉口——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旧址,现在改成了法院博物馆。

关于张恨水写小说的逸闻趣事很多,比如因为他爱打麻将,一旦上了麻将桌,十头牛都拉不下来。但是报纸要下印刷厂,又催的急。于是张恨水命人拿来纸笔,左手继续搓麻将,右手奋笔疾书,飞快写完小说的新一篇章交差。



据说,当年有痴迷的读者等不及他的小说付印报纸,太想知道后面的情节,甚至跑来东交民巷的编辑部,来贿赂编辑,希望能率先一读还没来得及送去印厂的小说。



7北大红楼往事多



今天对外开放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北大红楼,在民国时候,连同这栋建筑周围辐射的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圈,这片区域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被新文化运动吸引而来的年轻人们。



除了沈从文一样的农村青年,更有鼎鼎大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授学者们,蔡元培、鲁迅、辜鸿铭、李大钊、胡适、陈独秀……他们的身影都出现在这里。连同附近的中老胡同、银闸胡同,都成为“教授一条街”。

PS: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周二-周日9:00-16:00)




第四站:大师长眠之地




如果不是清明节等特殊日子,一般人或许想不到去拜访这样一处静谧之地——八宝山革命公墓。



有人说: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安睡的灵魂们,带走了一个宏大时代的精彩故事。


只有更了解死,才会更敬重生。



这次文学之旅的尾声,可以结束在这些大师长眠的地方。在公墓的绿树成荫的小道中,为这些大师献上一束小花,遥寄一段哀思。

同时,不同的墓碑也能够看到些不同的故事。



林徽因的墓碑,是由梁思成先生亲自设计的,其中的汉白玉花圈图样,采用的是林徽因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图案。这位因为“太太的客厅”而一直被津津乐道的民国才女,其实是中国非常顶尖的建筑师,她和先生梁思成一起,为营造学社的古建筑考察和测绘工作,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努力,这些资料,至今都是古建筑专业学生的案头书。同时,她在病床上还坚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图案,这些成就是比那些爱恨情仇更被时间记得住的往事。



走到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挈青的墓碑前,则是简简单单的几何形状,上面一行字“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一句话概括了老舍先生的一生,还有人生态度。



北京城的文脉如此深厚,绝不止这一次文学漫步可以涵盖的。即使不去远方,我们也可以带着一本书,在这座城市散步、寻找、追忆。



/ END / 


欢迎朋友圈分享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城市散文 | 朝阳门内,忽而立夏

5月演出季,放飞奇妙与热烈

那个唱着“越长大越孤单”的北京女孩,与我们共同度过48小时

这位“中华谈吃圣手”,他吃过的餐厅很多老北京都不知道

寻味 | 美颜控预备,高颜值下午茶进行时

798的艺术场馆精选地图

2018Time Out餐厅大赏报名开启!30万吃货都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