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50亿买完百草味,又豪掷38亿美金收购Rockstar能量饮料,不差钱的百事为何买买买?

凯凯​ 新消费智库 2021-03-30
这是新消费内参第882期文章来 源:新消费内参作 者:凯凯


 新消费导读


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百草味”,百事(PepsiCo Inc. ,PEP)已经再次出手,豪掷3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收购Rockstar Energy Beverages——一家能量饮料生产商。
Rockstar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是名副其实的能量饮料行业的摇滚明星。
颜色鲜丽的品牌标示和配色夺目的宣传海报都叫嚣着Rockstar年轻不羁的品牌态度。
Rockstar在英文官网上这样写道:
从运动员到摇滚明星,Rockstar能量饮料为积极的生活方式而生。Rockstar在30余个国家都铺设有销售渠道,并提供超过20种令人赞叹的饮料口味。Rockstar支持极限运动、赛车运动和现场音乐节,提倡Rockstar式的生活态度。
个性张扬的Rockstar宛若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但百事将其收入麾下既是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

可口的前车之鉴,百事的自我松绑

 

据预测,2020年全球能量饮料销量将会达到116.8亿升,销售额将超过420亿美元。 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增速更是维持在每年百分之十左右,呈现迅速扩张趋势。

 

相较之下,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碳酸饮料已经逐渐被更丰富的选择替代,所有品牌的碳酸饮料都正在经历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下滑。

 

美国碳酸软饮料销量已经11年连续下跌,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也持续低迷不振。百事等巨头们为了避免陷入残酷的存量竞争的泥潭,挺进新领域势在必行。

 

百事的棋逢对手——可口可乐,于2015年收购了魔爪(Monster)母公司怪兽饮料公司(Monster Beverage Corp.)16.7%的股权,双方还在2016年联手为魔爪饮料开拓中国市场。

 

面对可口可乐的亦步亦趋,百事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百事在功能饮料领域拥有激浪(Mountain Dew)品牌,同时,在2019第二季财报说明会上百事也表示将推出“百事牌能量饮料”,亲自开发属于自己的能量饮料新品牌。

 

而此次收购Rockstar,也百事是在整盘博弈中一步重要的落子。

 

Rockstar成立于2001年,在美国能量饮料市场份额中排位第三。

自2009年以来,百事可乐与私人持股的Rockstar在北美达成分销协议,对其产品进行分销。

 

虽然二者之间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但这也掣肘了百事在能量饮料方面的创新和与其他公司的合作。

 

毕竟,可口可乐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去年4月,香港可口可乐公司推出全新能量饮品 Coca-Cola ENERGY,提供有糖以及无糖两种选择,并呈现出极富创意和美感的包装设计。


 

显而易见,可口可乐并不满足于在能量饮料领域做一个普通参与者。

 

但是在可口可乐公司推出Coca-Cola ENERGY之前,魔爪(Monster)对此举非常抵触,认为可口可乐违反了2015年的最初协议,双方将产生直接竞争关系,并申请仲裁。

 

所以,可口可乐不得不暂停了Coca-Cola ENERGY功能饮料新品的上市——直到2019年4月。

 

要想在这场高手如林的游戏中抢占先机,百事收购Rockstar势在必行,这不是为别人做嫁衣,而是为自己松绑。

 

百事首席财务长约翰斯顿(Hugh Johnston)表示,如果该项交易完成,百事将能够与其他能量饮料制造商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被百事收购后,Rockstar将会获得百事强大的渠道能力,极大赋能自身的品牌扩张能力,Rockstar在能量饮料市场的增长能量也将转化为百事自身的竞争力。

更进一步,被“解绑”后的百事,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意。

 

无论是之前许诺的推出“百事牌能量饮料”,还是寻求与其他能量饮料制造商的合作,百事的未来之路都免去了诸多不必要的阻力,从而一往无前。

与其说百事看重Rockstar的现在,不如说百事用268亿买到了自身的未来。


健康、个性、功能——Rockstar or Star ?

 

消费者的主流需求是什么?

 

健康化、个性化、功能化。

 

据Market Research Hub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美国的能量饮料市场将达到169亿美元的规模,百事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商机。

 

Rockstar的能量饮料口味丰富,包装绚丽夺目,年轻感和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同时,在其官网上,显示着几栏内容:

 

极限运动、赛车运动、音乐、模特——类似《速度与激情》中令人肾上腺素急剧升高的意向,营造了Rockstar极具个性化的品牌形象。

 

年轻而热爱极限运动的人,恰恰也是Rockstar的忠实顾客与拥趸。

 

无独有偶,无论是魔爪还是红牛,都以对极限运动赛事进行赞助作为品牌宣传方式,以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

 

2019年,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推出全新品牌宣言——“FOR THE LOVE OF IT”,中文译为“热爱全开”,倡导年轻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寓意是对年轻人来说,机会和理想是无限的,他们可以尽情地遐想和追求。

 

百事可乐与Rockstar的气质对于年轻市场的迎合如出一辙,这也让此次收购显得并无违和感,甚至令人不禁感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但值得警惕的是,Rockstar的独特品牌调性背后是美国文化的价值观与审美导向。

赛车运动和极限运动在美国境内的确有着很高的人气,饮料罐上酷炫的标志也足够吸睛,但是在中国等国家的东方文化视角下,这些赛事的吸引力和魅力并不足够获得消费者关注——这导致能量饮料在海外市场推广常常陷入泥牛入海的窘境。

 

加之,Rockstar向来并不以营销见长。

 

Rockstar在创立之后的头六年里成长迅猛,营收平均每年增长103%,但在之后的年月里,Rockstar似乎陷入了前路漫漫的瓶颈期。

 

这也直接导致了,比其晚创立一年的魔爪后来居上。

 

而Rockstar的创始人兼拥有者韦纳显得知足常乐,他曾在采访中讲到:“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很容易说出那句老话:要花大力气营销或者投资你的品牌。你投入得越多,后期得到的回报就越大。而我宁愿存钱。当我真的赚了大钱的时候,我会把钱存入银行。”

 

这种另类的“摇滚精神”并非不值得人们的尊敬,但可以肯定的是,Rockstar进入百事的大家庭后,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能量饮料行业的“Star”。


豪购迭起——百事的布局


前几日百事豪购百草味还未来得及让我们细细品味,此次豪掷268亿收购Rockstar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事的频频出招,豪迈表象下是更高远的目标与野心。

 

随着消费群体观念的转变,“健康”已经成为购买决策路径里最核心的指南针。

 

全民都在追崇健康饮食,选择饮料时也更趋于理性。


在全球饮料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碳酸饮料消费的放缓更为明显,这既是有力的佐证。



相比碳酸饮料的颓势,功能性饮料则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因为“无糖”、“低卡”,不仅仅代表了一种口味,更代表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同样,在选择零食时,坚果、干货、蜜饯等天然食材作为原材料的零食也正在不断获得市场更高的认可。

 

在百草味吸引百事的众多优势中,“健康零食”毫无疑问具有着强大的磁力。


再将时间拨回六个月前,百事公司完成了对五谷磨房的投资,如今三项交易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不难让人看出百事公司在健康食品和饮品行业的布局正在显现。

 

无论是五谷磨房,还是百草味,或者Rockstar,都搭乘现代全球社交媒体上盛行的“阳光与活力”风潮,或多或少刺激着营收额的水涨船高。

 

百事公司产品线丰富,而此次收购Rockstar,产品线的丰富度不仅会更上一层楼,其气质与调性更会产生积极的转向。

 

未来,能量饮料行业双强寡头的局面或许会出现。

 

但这场游戏里,仍然有着许多神奇的变量。



去年3月份的时候亚马逊旗下品牌Solimo在美国亚马逊官网上线了两款能量饮料,分别是Solimo Red Energy Drink和Solimo Silver Energy Drink。

 

这也是亚马逊首次尝试进入能量饮料市场。

 

众所周知,亚马逊是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也是美国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亚马逊本身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暗示着它从美国消费者网购饮料的动作中发现了一些趋势。

 

这种趋势正等待着时间的证明。

 

而这场巨头林立的游戏,也在等待着最终的赢家。



- 欢迎扫码加入饮料创新研讨群 -



- 寻求报道 -


寻求报道、项目推荐、商务合作,请联系【xxfnc3】
可长按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备注“社群”加入我们哦


- 往期精选 -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实体零售不会消亡,看好户外消费市场...

我们采访了Keeplend、Shape塑健身...多角度解析“线上化”能否撬动万亿健身市场?

行研 | 我们分析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从渠道为王到新零售,对休闲零食行业进行了四大预测

专访 | 对话圣牧高层:创业10年,零售规模达10亿,圣牧牛奶如何锤炼核心产品?海外案例① | Chobani:用小众品类打入传统酸奶,年入10亿美元的新消费品牌如何炼成?
专访 | 一年内获超 1.2 亿美元融资,“凯叔讲故事”到底拥有怎样的核心能力?
5位投资人支招: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生存指南万字长文分享 | 星陀资本管理合伙人刘泽辉:疫情过后,中小消费型企业逆袭靠这三大人群、三大刚需专访 |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烧钱为什么是最愚蠢的做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