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经济+体系标准化,煮葉为何觉得用星巴克模式更好卖茶?

新消费内参 新消费智库 2022-06-28


这是新消费内参第1192期文章

来源:新消费内参

作者:鲍妍伊


 新消费导读


第二届“饮”领者峰会中发布《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估算称,到2020年底中国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人民币。


通常意义上,新式茶饮可以总结为“用卖咖啡的方式卖茶,实现从档口店向空间体验店的过渡,也同时融入了各类文化元素”,是对传统茶饮的升级。喜茶、奈雪の茶……品牌纷纷搭上这一波消费大潮。


新式茶饮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女性,这一个人粗略印象在《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得到了一定佐证,2020年新茶饮市场中,90后与00后在市场中的占比达70%,女性仍为新式茶饮市场的消费主力。


这里绝不是说男同胞拒绝新式茶饮,只是不禁好奇,男性消费群体和非年轻群体想喝茶时有什么选择呢,是袋泡茶还是不道骨仙风就不好意思进去的高级茶馆?


再进一步说,约会、休闲或商务会谈,这些日常场景能否在「茶」语境中得以覆盖?


新式茶饮品牌「煮葉」似乎就在尝试这样的路径,其创始人兼CEO Helen(刘芳)曾为星巴克华中区总监,她认为,中式茶饮同样可以承载现代都市人休闲、社交、释放自我空间的需求。




为什么茶饮在中国少有大众消费品牌?


Helen是从这样一个疑问开始思考的。


她在下决心离职创业,在星巴克工作了近10年,任职星巴克中国区华中运营总监,但她向往的路径是,做一个自己的茶品牌。


在她看来,茶和咖啡本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都具有深厚历史,都具有「成瘾性」,都蕴含文化因素。


但在咖啡领域,除了最为熟知的星巴克,各区域市场也存在头部品牌,英国的Costa、加拿大的北美传奇咖啡Tims,以及日本「国民咖啡品牌」Doutor等,他们也都在中国市场上发力。


等人、约人或歇歇脚时,这些连锁咖啡基本承包了消费者的空间需求,甚少有人想到找个茶馆。


实际上,「茶馆」业态在中国存在千年了,老舍先生曾在作品《茶馆》中生动表述了当时人们的社交场景。但几十年后,茶馆却基本淡出了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别说年轻人,普通的中年人也没兴趣。


一方面是贵,动辄几百元的消费,大家不会想进去坐10分钟、半小时,当作休憩。


另一方面是茶馆经营出的那种「高级、文化会所」的气氛,除了资深茶道爱好者,大部分人对此不习惯,年轻群体拒绝得更强烈。


那么,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Helen用了半年时间,对中国茶市场进行了考察。


茶在中国有2000年历史,但作为商品交易的历史却没这么久远。而直到当代社会,茶在商品分类上还普遍被归为「农产品」,它不是大众消费品,因而在大众心中缺少明确价格认知。


人们普遍将茶视为礼品消费,比起产品品质,更看重它的溢价价值,于是包装、节令或珍贵产地成为重要衡量,茶的产品本身反而乏人问津。


因此还滋生了炒茶等混乱现状,让消费者更难衡量产品价格。


一边是消费者因此越来越远离茶产品,另一边则是圈内人的自嗨,大谈茶道、文化精髓,把茶馆这类社交场所也抬高到普通市民的生活圈外。


Helen感觉到,茶文化没有很好地与现代生活融合是其中的最大问题——年轻人觉得喝茶是中老年生活,大部分中老年消费者又觉得茶馆太贵,不会消费。


结果在中国流传千年的这种饮茶习惯,反而变成了普通人很难轻松走进去享受的事情了。


用新式茶饮完成一次

咖啡到茶的「平行横移」


2015年,新式茶饮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喜茶等品牌还没有如日中天,但大范围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不少主打茶+奶、茶+水果等新式茶饮品牌了


这些茶类饮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原因主要表现在:


1. 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大众的日常消费;


2. 从产品到环境设计,侧重其文化创意的表达,让消费者形成品牌认知(甚至成为粉丝);


3. 制作工艺标准化,保证品质;


4. 增强门店体验,消费场景融入社交属性。


从这几个维度看,似乎与星巴克文化、运营方式有几分相似。


Helen认为,新式茶饮市场仍存在她可以去填补的空间,也存在连锁化机遇。


无论原叶茶还是调制茶饮,煮葉都有发挥空间,但和喜茶、奈雪の茶这些强调年轻、潮流的新茶饮品牌不同,煮葉将自己的定位倾斜向商务场景,覆盖更广阔的客群,品质上更偏高端,也更强调传统茶文化。


一提到中国的饮茶文化,人们或许首先想到慢生活代表的成都,但Helen反复推演,将着眼点确定在快节奏的商务人群需求。


都市中生活中的打工人,大部分时间被分配在工作上,每天建立最多的可能都是商务关系,对他们来说,一个与人洽谈、交流的空间是「刚需」,当然这个空间可以是「星巴克」,但也可以是「煮葉」。


Helen说,她认为茶饮完全能够,也应该承载现代都市人休闲、社交、释放自我空间的需求。



她的规划也非常具象:煮葉要走一条类似星巴克的路,打造茶品牌连锁店,为消费者提供茶饮的「第三空间」,这意味着品牌需要对空间体验上的极度重视。


煮葉,在空间和品牌调性上更强调东方美学。她说:“中国茶同样需要强调场所、文化、空间感,以及产品所共同传递出来的内容。”


煮葉的表:原研哉打造的「間」


2017年,首家煮葉在北京悠唐购物中心店开业了,从室内、Logo到茶具设计都出自设计师原研哉(KENYA HARA)之手,以「」为设计理念,意味着焦虑、快时代下所品牌提供的留白和安全感。



与Helen的这次交谈正是约在这里,抛开对店面的主观印象,可以看到,店内消费者年龄层分布较为广泛,同时相对安静和私密的环境也符合了泛商务的日常需求。


Helen认为,品牌必须是可感知的,否则它就无法影响消费者心智。


其实无论从茶饮还是咖啡来说,各家的产品区隔度到不了天差地别,最终圈住消费者的,是对这个品牌喜爱、认知,以及因此而生的相对忠诚度。


而品牌、体验或文化都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承载,这方法不一而同,煮葉的路径是门店装修、门店体验、门店产品呈现。


“做空间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各种度,要给他们足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哪怕今天顾客走进了另一家价格区间近似的店,明天他依然选煮葉,因为这里的空间足够有熟悉感。”


Helen这样描述,星巴克的工作经历让她深知体验式消费的精髓。门店空间也是品牌和产品的一部分,其中所有细节都要精准扣住消费人群心理。


煮葉没有档口,全部是大店。在店里还能和店员聊茶文化。“我们希望煮葉是一个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宁静,能够交流茶和茶文化,有温度的品牌。”


煮葉的里:冰山之下的体系


星巴克成功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提出了「第三空间」,Helen在供职期间更为清晰地看见了星巴克的体系,一个深植产业的体系。这是星巴克经久不衰真正秘密。


最初,Helen希望将这套标准化体系移植到茶饮上,但随着Helen开始深入各大茶产地调研发现,茶要建立标准体系比咖啡复杂得多。


同一种茶工艺,师傅不同做法就不同,更不要说地区间的差异,以及茶的存储方式、饮用习惯等的区别了,对初学者来说都是挑战。


这意味着像咖啡一样,用咖啡机和冲泡流程来彻底标准化茶饮,是不现实的。“茶都有各自的特色,太过标准化就会丧失茶原本的魅力,要尊重茶的多元化。”


在供应链端,Helen表示,煮葉需要在接受多元化的前提下,建立像星巴克那样深入产业的“标准化采购体系”:透明、标准化的采购流程,标准化制茶工艺,对茶进行评级、定价。以此保证持续优质的茶高效流入它的供应链体系。


在服务端,煮葉制作了饮品手册,所有饮品都按照SOP(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给顾客呈现标准化的高品质茶饮。


在产品端,「煮葉」采取满足消费不同层次需求的原则。目前饮品分为三条线:


第一种是手冲的原叶茶,针对喜爱传统茶的人,其中男性居多;


第二种是用 Steampunk 制作的风味煮,包括各种花草茶,植物饮品;


第三种是用茶咖机制作的调味饮品,借鉴咖啡的制作方式,以茶为基底调制,包括各种茶拿铁和冰饮等。



这同样在星巴克商品的逻辑中有迹可循,从咖啡到咖啡饮料(星冰乐等)以及茶饮、果饮等,多条产品线基本覆盖了不同消费者,甚至同一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煮葉」饮品也覆盖了茶饮爱好者、颜控年轻人、热饮或者外带等各种消费场景。


目前,「煮葉」还推出了“煮葉暖心送”微信小程序,作为门店业务补充,提供外卖/自提等服务。


要做好一个连锁餐饮品牌,除了供应链管理,人员体系的培养也非常关键。吸收了星巴克等跨国连锁品牌的管理经验,煮葉也强调品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让员工成为传递品牌的重要窗口。


进入煮葉的员工都会被要求学习茶教材和门店经营管理教材,员工需要不断学习茶的知识,经营知识,定期进行考试。


Helen表示,星巴克的管理流程十分精准,因此全世界世界任何地方的星巴克都口味一致,并享受一样的服务和环境,这种高标准化是它足迹遍布世界的重要因素。目前,煮葉也构建了这套体系。


不过从2015年创立至今,「煮葉」发展的脚步说不上快速,但在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后,品牌似乎要加快扩张步伐,宣布计划在未来3~5年开出100家门店,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 往期精选 -


《船歌鱼水饺成立食品品牌「一船小鲜」,水饺中的LV如何进军零售业?》
《千亿市场的果酒争夺战,果酒C位到底花落谁家?| 新消费研究系列②》
《成立3年,精品咖啡M Stand如何凭借个性化设计估值7亿人民币》

《低度酒赛道资本疯狂涌入,200亿预调酒的新消费爆品机会在哪里?| 新消费研究系列①》

《新消费领域的黑马们,或许搞懂了“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买什么?” 》

《让用户爱上看“广告”,雅迪传媒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年度销量增长232%,玩具市场的“布鲁可”现象》

《获吴伯凡投资,「玛丽雪莱」如何以贵腐酒切入数百亿精品女性酒市场?》
《2021年护肤品市场超3000亿!新国货护肤品JUNPING如何借势而上?》

《什么是“中国好产品”?来看吴晓波和“国货奥斯卡”的回答》
《破解连锁化难题,圣贝拉如何突破月子中心天花板?》

《抖音国货观看量增长84%,2020“国货白皮书”透露这些要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