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新理解创业:一名创业者的中途复盘(2018~2019)

PM熊叔 PM熊叔 2022-06-06
↓已使用讯飞语音转录,解放双眼请听音频↓
最近,我看了周航的《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深有感触。人们都爱讲、也爱听成功的故事。但在创业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而那些失败后的反思才是弥足珍贵的。如果把周航老师当做顶尖创业者的话,我可能只能算得上底层创业者。但是视角不一样,看到的创业问题也会有所不同。或许我碰到的这些问题,是更多普通创业者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一名最最普通的创业者的视角写下了这篇同名的文章,复盘了我2018至2019的创业经历。

一、初心


近两年是我变化比较大的两年,我原来在公司里面呆了三年,领导认可、环境稳定,基本没遇到太大挑战。直到我在17年,接手了一个关于上海文化的重点项目。由于一些公司资源的限制,导致项目一直无法良好的运转。


在混沌之中,我回想起精益创业的方法论。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画像,找到了沪语这个需求点,并通过搭建沪语学习社群的方式验证了用户模型。


通过每天的沪语打卡,我们也获得了不少的粉丝和口碑。也是在那段时间,我把昵称改为“熊叔”,希望能给小朋友带来更多的亲切感和稳重感。



直到线下见面会的时候,小朋友见到说:“原来你就是熊叔?你为什么那么年轻!”我顿时觉得是不是名字取得老了。但取名字本就是一个头痛的事情。再说年纪确实已经上去了,也不想改了。


最后,在18年年初的时候,我也被公司评为2017年度优秀员工。通过这个项目,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产品思维始终是商业的内核。但是我也觉得在公司死板的体制下面,拳脚难以施展。


我相信,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还是应对变化。我期望给自己多一些变化,也希望用产品思维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我在昵称前加了“PM”。最后还是应了那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一看。于是,一场新的探险拉开了序幕。

 

二、重新理解创业


从原来公司出来以后,我先后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三个项目:知识付费、MCN、智能写作。说来也神奇,三个项目都和新媒体密切相关。


可能和众多创业者一样,当我们开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我们都是心怀期待的,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一些问题如果跨不过去,那可能就是死亡。



不同的项目团队遇到的问题,看上去可能不一样,但是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都是类似的。我姑且把它称之为创业的诅咒。大致分为:概念的诅咒、团队的诅咒、思维的诅咒、资源的诅咒。


1.概念的诅咒



很多创业者在拿种子轮时候,出发点只有一个新概念,例如,区块链、短视频、AR、AI……如果你的梦想够大,背景优秀,信心够足,要的钱还不多,投资人还是愿意试一试。说好听点是有很强的融资能力,但说不好听点是中了诅咒。


现实是,许多创业者除了讲故事以外,一没有知识储备,二没有经验储备,三没有资源储备,四没有人才储备……只是在一腔热血和机会的怂恿下想要去创业。


初期的这种表面的成功,这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觉——高估了自己的融资能力,以为路演就是演讲比赛一般,谁能讲得好故事就能进入下一轮。而这个错觉还严重误导了落地执行。


在概念的诅咒下,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必须套到概念和故事中检视一下。但要命的是,由于根基不牢靠,导致怎么执行都不对,甚至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


然后在投机、失败、焦虑的三重作用力之下彻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更换目标,发现能力不匹配,又更换目标,又发现能力不匹配。最终,导致执行层的小伙伴,一头雾水,军心涣散。


2018年,我写了不下10份项目计划书,做了大概不下20份的PPT,勾绘了许多宏伟的蓝图。



但在经济下行时代,投资人也变得很谨慎,就算前期谈得再好,他们最终还是会看你的团队能力和营收数据。


现在想想,与其把时间花在给投资人编故事和讲故事上,真的不如好好打造好自己的基础能力,好好打磨好产品和服务好客户。


创业维艰,请不要为了一个概念去创业,也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去创业,更不要因为走投无路去创业。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切莫被概念冲昏了头脑。

 

2.团队的诅咒



在概念的诅咒之下,创业者早期为了急于启动项目,往往都会陷入一个匆忙找人的状态。


不管他在原有领域怎么优秀,但是在新的概念之下,依然是一个小白。就算他们有不少资源积累,但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错觉:“只要找到一两个懂的人入伙,事情就有可能做成了”。例如,非技术型互联网创业者往往会想:“万事俱备,就缺一个程序员,只要能把东西做出来就能拿到下一笔投资。”


其实此时,匆忙找来的人,大多数只能配合你完成当前的需求任务。但是要搭建一个创业团队,找个把人解决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推移,问题也不断地变化,复杂度也不断上升。真正的合伙人不仅要有独当一面有经验的,还要有能与你长期的并肩作战的勇气。


但作为创业团队,优秀人才加入进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往往在职场拿着较高的薪资,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与你一起创业?就算加入进来,也是不小成本。


于是,创业者开始又产生了第二个错觉:”既然那些人看不上我们,那我们自己培养人才、提拔人才。“于是开始赶鸭子上架,搞得鸡飞狗跳。


学习本是一件可贵的精神,但是想通过自学成才来解决专业问题,显然有些天真。因为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成本,招聘的基层员工都是没有经验背景的新人,从零起步,还要出类拔萃,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合伙人里面都是业余选手,基本上执行层也不可能专业到哪里去。


最后,创业者又产生了第三个错觉:“你们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不如我一个人来。”最终,树倒猢狲散。


李哥曾经和我说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能够支撑桌面的四条腿,水端得平不平,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桌腿。”但我现在觉得创业更像是组建家庭。


在“结婚”之前,你可以多谈几场“恋爱”,一方面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找到自己真正心仪的“姑娘”,切莫为了“结婚”而“结婚”。但在“结婚”之后,大家必须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平等沟通,切莫把家人当做孩子一般对待。



也许有些人问:时不我待怎么办?


很多优秀的人也并不是安于拿死工资,他们也有35岁/40岁危机,他们也在等待机会。但是人家为什么不和你一起创业?无非就是对你缺乏信任。


《一代宗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如果你有创业之心,本就应该提前做好谋划和资源的积累。结识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潜在合伙人,本就是创业者长期工作。


倘若你已经在创业途中,请坚守住自己的信念之灯。你走的每一步都会照亮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在看着你。但在创业初期,人多也未必是好事,倘若无法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结果依然是灯灭人散。


切记,只有当你的灯越烧越久、越烧越亮的时候,越来越多更优秀的人才会真正的聚集在你身边。


 

3.认知的诅咒



在概念的诅咒下,创业者还会产生一种错觉:我一定是在认知上比普通人要高的,所以有人愿意相信我。但这种高人一等的认知优越感恰恰带来了新的诅咒——认知偏见。


可能创业者的确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历史成功经验和别人正面的肯定,却固化了自身的认知牢笼。其实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人心在变、对手在变,创业本就是复杂多变的,没有绝对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如果我们始终站在高人一等角度上看待问题,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忽视问题,要么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真正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到头来只是一场“皇帝新装”的闹剧。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些假设的问题还很容易陷入激烈辩论的状态。但创业不是《奇葩说》,这种辩论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关键是执行结果。



大部分创业者觉得自己最强的是学习能力,但其实大部分人只是学习意愿强。他们愿意花大量的钱买书、买课程、参加培训,各种新的术语名词张口就来。但很少去研究每一概念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实践的执行细节。


究其原因,他们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重点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也有许多创业者认为自己的执行能力很强,但其实也只是照猫画虎。如果缺乏细致入微的专业执行,最终效果也是初学者水平。



倘若有那么一场针对创业者的高考的话,及格的标准只有一条——能不能自负盈亏。如做不到,只能回炉重造。


如何破除认知的诅咒?


首先,我们要保持谦逊,懂得聆听和吸收,一些忠告可能当时听起来不对,可能过几日回想起来发现是对的。


另外,我们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要以为看懂了一个概念或者思维模型就觉得学会了,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过程中,对执行细节地不断优化和打磨。


最后,其实商业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买和卖,只是吃相好看不好看之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米其林餐厅,放下成见,懂得认怂,活下来才是第一位的。



在中国谈到资源,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是人脉资源。或许很多创业者在原有的领域非常成功,有很多行业资源、认识很多大佬、认识不同圈层的人物……但是到真正创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资源,仅仅只是个朋友圈,是没有办法盘活的。


道理很简单,当我们自己没有任何能力和价值的时候,别人和你就算有再好的关系,也不会轻易给你。因为商业社会讲的是利益互换。当别人把机会施舍给你的时候,也期望你能把它做好,而不是丢给他一个烂摊子。


有些创业者,连自己都没有准备稳妥的情况下,就期望通过朋友关系来调动相关资源,这样其实冒着极大的风险。除非是自己的家族企业,如做得不好爸妈骂一骂就完了。而你做得不好不仅是毁自己的信誉,还可能失去了整个人脉圈。


林老师曾告诫我:“能力、资源、机会是相互交叠,螺旋上升的。”真正的资源应该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


创业初期手头资源也是有限的,没有钱、没有人、没产品,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在这个时候切莫好大喜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的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先修炼好,打磨好一个有用功能、深挖一项有价值的服务、研究好一项技术、做出一个说服力的案例,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价值输出的状态。


但吊诡的是,很多创业者都知道要“舍九取一”,但并不知道自己要强化什么能力。


究其原因,创业者在概念的诅咒之下,在宏大的梦想和残酷的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梦想宏大到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什么都想试;但是现实太残酷,缺乏落地经验,试了一圈发现什么都不对。


创业维艰,如果说一个创业者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基本上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真正的创业者,应该“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当我们在说“资源”的时候,我们首先问的不是我们认识多少有价值的人,而是我们自己:你能做什么,你能帮别人做好什么?


最后,请记住这句话:“找到你的客户最想要的需求和你的公司能够做得最好的东西,并请专注于两者的交集。”

 

三、总结



佛法有云:“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


写了那么多,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诅咒,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妄念。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心外无物”,当我们正在匆匆找寻答案的时候,其实真正的答案已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世间万相都由我们的妄念在起作用。如果我们看到了世间万物空的本性,也就达到了佛的境界。或许“戒除妄念,认清自己,回归本心,做好小事”是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掌握的必修课。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神仙必须下凡历劫之后,才能飞升上仙。有时候我也在想,创业是何其的相似,当你选择了创业的时候,这些困难和挫折已成为定数,跨得过去方能飞升。


两年的时间,现在再做总结的确感慨良多。《重新理解创业》这篇文章是在我的星球“PM熊叔|未来产品经理”率先更新完成。今天我开始陆陆续续在星球上写《重新理解产品》,尽可能争取春节到来之前更新完成,也希望你持续的关注。


最后送大家一首歌,华晨宇的《山海》,创业本就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旅途:




 说明 


本微信号以长文为主,知识星球以短文为主。

我最新写的文章以短篇的方式先更新在“知识星球”,然后再整理成微信文章。因为公众号发了一次就不能修改了,我会把它作为精品来做,每一篇文章尽可能详实,转录成音频,便于您的收藏和保存。

如果你不习惯看长文,或者想要和我深度讨论一些问题,可以至我的知识星球“PM熊叔|未来产品经理”。一些未最终发表的内容,以及一些资料都会放上面,如果觉得还不够,加我微信gold3bear,我拉你入群。


现在用券购买我的99元星球享50元的折扣,一杯咖啡的价格,但不仅是一年的知识服务,也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相互认可。



我的好朋友Shadow也开通了个关于AI+的星球,很荣幸被他邀请为合伙人,我会把关于AI+所有产品相关知识和资料往上面发。





 2019文章排行 


#标题阅读量
1交互设计精髓摘要及103条设计原则(附中英PDF资料)1348
2创业团队从0到1,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与职业成长之路883
3未来生存手册:站在年轻尾巴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660
4AI时代下的产品思维(一):AI不是神545
5什么是熵?读这篇文章或许就够了:从宇宙大爆炸到AI算法再到世界观505
6不要追求名利,让名利追求你485
7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答网友问440
8产品经理:改变世界,从心出发431
9如何定义AI产品?对于GET智能写作的半年小思考411
10智能写手满月记378




文章分类 


产品总结

产品经理:改变世界,从心出发

如何定义AI产品?对于GET智能写作的半年小思考

智能写手满月记


职业成长

未来生存手册:站在年轻尾巴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答网友问

创业团队从0到1,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与职业成长之路


人工智能

2020工具产品智能化趋势

AI时代下的产品思维(一):AI不是神

什么是熵?读这篇文章或许就够了:从宇宙大爆炸到AI算法再到世界观

文科生都能看得懂的贝叶斯定理,从白袜到飞机失事再到人工智能

倘若产品不讲逻辑只看结果,那该如何验收?


方法论

化繁为简的一页纸思考法

交互设计精髓摘要及103条设计原则(附中英PDF资料)


新营销

什么场景思维?顾客体验地图给你答案

拆解:日销百单!女大学生课余卖水果的秘籍

最全干货,低成本引爆社群的秘籍

2个案例弄清楚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

优质社群的七个特征和五个要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