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林肯六天“印太外交旋风”如何影响印太战略与中美关系?

李亚琦 何文翔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2024-11-13

*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


引言

7月27日至8月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进行了对老挝、越南、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和蒙古国的访问,期间布林肯在东盟外长会议上还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此次布林肯为期6天、横跨6国的“印太毕业行”试图在美国国内外局势风云诡谲,拜登政府进入任期倒计时之际,稳定印太盟友对美国的信心,并准备为拜登四年来的印太战略画上句点。
 
8月5日,美国印太战略三大推手:国务卿布林肯、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三人刊发社论,重申印太地区的重要性,总结了执政团队在推动多个地区安全和经济框架方面等诸多成果。在选战正酣、哈里斯与特朗普在外交议题激烈交锋之际,布林肯此行印太外交取得了哪些成果?对美国印太战略转型与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01

布林肯掀起的

“印太外交旋风”成果与评价


1

“盟伴结合”:布林肯的主要印太棋盘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通稿,布林肯此行旨在“重申美国与印太地区盟友和伙伴在推动地区安全与繁荣、促进自由开放地区愿景方面的合作重要性”,重点在美国国内政局变动之际,巩固与调整既有的印太战略成果,为拜登政府的印太外交遗产“树碑立传”。对于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四国则是此前美国始终重视的印太外交重点。
 
布林肯的外交行程也囊括了这些主流印太关系:双边层面,一是以高规格的“防长+外长”(2+2)会议形式,升级美日安全同盟、巩固美菲安全对话等盟友关系。二是拓展美越、美新、美老等新兴伙伴关系,打造“融合盟友与伙伴力量”的盟伴体系。多边层面,布林肯此行聚焦“东盟系列会议”“美国-湄公河伙伴关系”“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重要印太战略机制。

布林肯印太外交首站选在老挝。作为东南亚最不发达的内陆国之一,老挝近年经济快速成长,并吸收大量投资和发展援助。美国国际开发合作署(USAID)顺势而为,将在该国的年度预算从2016年的约700万美元增加到今年的4800万美元。同时,美国为清除老挝越战期间遗留的境内未爆炸弹药(UXO)提供了超过3.91亿美元的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国关系。

在会前发布的事实清单中,美国国务院列举了美老两国合作的核心领域:(1)人文交流(2)越南战争遗留问题整理(3)发展援助和执法合作。然而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布林肯仅是象征性地强调了对老挝东盟主席国的支持,并表示期待两国深化合作,而较少提及具体的合作成果。在老挝,布林肯的外交重点显然是东盟会议。

7月27日,布林肯与老挝外长科马西斯会晤
来源:法新社

27日晚,布林肯动身前往越南,并访问已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居所,表达对阮富仲的敬意并向其家人传达了拜登总统的哀悼。随后在与越南主席苏林的会面中,布林肯重申了美越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表示美国支持越南实现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区域”的愿景,并支持越南成为“一个强大、独立、繁荣和具有韧性”的国家。

越南国家主席苏林会见布林肯
来源:X

但布林肯此行却没有带来越南政府最重视的东西:对越南“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在美国大选背景下国内工会不断,经过考虑后美国商务部近日决定维持越南“非市场经济体”地位不变。布林肯此行访越,最大的战略意义在于接触新一届越南领导班子,延续美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7月28号举行的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2+2”会议)是布林肯一行的高潮。会后还举行了“延伸威慑”首次部长会议,双方就强化“延伸威慑”和深化战略层面的讨论达成一致。所谓“延伸威慑”指的是美国核保护伞向无核国家提供的威慑保护,“延伸威慑”中的核机制则体现为美国与盟国之间的核共享。为完善自卫队与驻日美军的指挥统制框架,双方确认把驻日美军整编为“联合部队司令部”并加强合作,会后发表了汇总成果的共同文件。

美日军事指挥系统的升级是布林肯此行的最大突破之一。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会谈开始表示,升级驻日美军司令部是“美日同盟史上最重大的进展之一”。与韩国不同,由于日本《和平宪法》限制日本与他国“共同行使武力”,美日同盟由各自指挥官分别指挥。根据联合声明,新的“联合部队司令部”将促成与日本自卫队深化协同作战能力。除此之外,双方还商定加强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和地对空拦截导弹“爱国者3”(PAC-3)的生产合作。


7月28日,布林肯与防长奥斯汀在东京会见了日本外务大臣上川洋子和防卫大臣木原实
来源:美国驻日本大使馆

在菲律宾,布林肯表示此行带来了“拜登总统、哈里斯副总统以及奥斯汀部长的问候”,同时回顾美菲近年来的合作成果,并表示美菲双边关系是有史以来最牢固的,而本次会谈将建立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势头”之上。
 
在具体合作事项上,布林肯主要延续了4月美日菲三边峰会当中美菲的合作成果。军事安全方面,布林肯表示美方承诺为菲律宾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资助,用于“加强菲律宾军队和海岸警卫队的现代化改革”。此外,双方还强调了在多个防务领域的合作,包括加强情报共享、共同军事训练,双边防务技术和军事基建。经济方面,布林肯着重强调了在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资助下菲律宾半导体供应链的打造与“吕宋经济走廊”(Luzon Economic Corridor)的建设。


美菲双方举行外长和防长的“2+2”对话
来源:美国驻华大使馆

2

东盟“中心地位”:真心还是假意?

表示对东盟和东南亚的重视是布林肯一行的重点,但未必真心认可东盟“中心地位”。东盟不仅是美国构想的印太地区地理和经济人口的中心,更是打造共同“印太认知”的关键地带。27日在东盟与美国部长级会议后续会议上,布林肯表示美国大力支持东盟发行的《印太地区展望》(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并宣称该展望与美国发行的《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布林肯指出,“这个共同的愿景,如其所言,正是‘自由开放印太’(FOIP)概念的延伸:一个“自由、繁荣、安全、互联互通、具有韧性的印太地区”。

在同日举行的第三届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MUSP)外交部长会议上,会议声明亦强调了这两个印太概念的协同关系。美国将自己视为湄公河次区域的“坚定伙伴”,自2009年奥巴马政府启动“湄公河下游倡议”至2023年,美国向湄公河地区的五个伙伴国家提供了超过58亿美元的双边和区域援助,现已成为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推行水政治的关键抓手。


7月27日,布林肯出席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部长级会议
来源:美联社

尽管布林肯极力表达对东盟本身的重视,但仍遭到一些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布林肯依旧将双边与小多边外交置于首要位置,而不顾东盟整体利益与东盟在东南亚的中心地位。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 (RSIS) 的陈诗成表示,布林肯选择访问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哈里斯此前曾访问过这些国家),是拜登强调“务实双边关系”的延续,而非与东盟的多边外交,“他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加强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美国认为这些国家对其对抗中国的战略很重要。”

3

以小博大:访问新加坡与蒙古

布林肯此行中的两个国家值得引起注意:新加坡和蒙古。一是其国土和人口规模较小,却因特殊的地理节点位置,在印太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其均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条约盟友,也非一般意义的“战略伙伴”。三是这两国均与中国保持较好的关系,在美中竞争中的角色较为微妙。新蒙两国如何看待与处理对美关系,对不愿“选边站”的地区国家具有参考作用。

7月31日,布林肯与李显龙在新加坡总统府进行会面
来源:路透社

与美日、美菲安全防务为主的会谈内容不同。布林肯此访新加坡关注两国的新兴技术合作。7月31日,双方签署了俗称“123协定”的民用核能合作协定。次日,布林肯与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数字发展及新闻部长暨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共同主持第二轮美新关键和新兴技术(CET)对话,国安顾问沙利文线上参与。两届美新CET对话由布林肯、沙利文和新加坡新一代领导人黄循财一手操办,囊括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数据治理、生物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技术供应链、国防创新、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六个主要领域。

美新双方人士在国际贸易理念上出现了罕见的交锋,主要是针对“自由贸易”。《纽约时报》分析指出,亚洲国家领导人都认为美国两党都在与所谓“自由贸易”保持距离,但二战后却正是自由贸易帮助提振了该地区的经济。在一场公开对话中,曾任新加坡驻美大使的陈庆珠当面指责了拜登政府。“如果不促进贸易,就无法促进民主……所以当我听到美国人说我们不能进行贸易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沮丧。”

布林肯则试图解释美国背离传统自由贸易的合理性:美国是一个“伟大的贸易国家”,但必须确保“贸易为我们的劳动人民服务,为我们的企业服务,为我们的社会服务”。布林肯还“甩锅”给中国,称中国企业在政府补贴下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获得了“不公平的市场优势”,形成了所谓的“过剩产能”。

在新加坡的亚洲文明博物馆,前新加坡驻美大使陈庆珠与布林肯对话
来源:《纽约时报》

布林肯行程的最后一站是蒙古国。蒙古国在历史进程中常被视为大国竞争的棋子,尤其是受到中俄关系的影响。冷战后,蒙古国凭借其丰富的矿产和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拓展在中俄之外的“第三邻国”外交战略,吸引了美国的高度关注。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乌兰巴托会见布林肯时表示,加强与美国的关系是蒙古国外交优先事项之一。

布林肯将提升人文交流的“软实力”视作对蒙外交的抓手。美蒙计划通过开放空中协议以增加两国间的直飞航班,为贸易和旅游业创造新机会。此外,布林肯宣布了“美国-蒙古卓越英语计划”,其旨在提高蒙古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并增加高中生和研究人员的英语学习机会。

在乌兰巴托举行的户外活动上,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向布林肯赠送了一匹马
来源:《纽约时报》

02

布林肯访问后,

印太战略与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1

拜登任期末印太战略如何转型?

2021年拜登在东亚峰会上提出与东亚盟友国家一同实现“开放、互联、繁荣、有弹性和安全”的印太目标,接过了特朗普任内提出的印太战略。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开始推行作为国家战略的印太战略。运行两年半,印太战略迄今打造了全方位、多样化的小多边同盟和框架机制,议题涵盖军武、安全、贸易、供应链等,主体涉及军队和公私部门等,塑造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输送机制与对华竞争圈,也成为拜登任内的外交遗产。

随着布林肯结束本次印太多国连环外交,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也逐渐走向尾声。尽管拜登任期进入倒计时,布林肯出发前拜登本人还退出了大选,多方分析认为拜登已成“跛脚鸭总统”,在剩余任期内难有作为。然而,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印太战略却反而能迎来调整更新的战略窗口期。

首要因素是,拜登退选后已无竞选压力,无需“死磕”内政议题,而转向全力在任期末捍卫政治遗产以求“青史留名”,正如8月19日拜登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讲中动情地回顾自己任期内的成就与政治遗产。如此一来,印太战略摇身一变成为拜登任期末的重要议程。其次,民主党团队需要为哈里斯竞选增添光彩,这离不开拜登政府的助力,进一步强化哈里斯在选战中的“在任者优势”,而对基础较牢的印太战略下手是稳妥的选择。加之拜登为最大程度捍卫政治遗产,还需提防主张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特朗普回归对美国与印太盟友关系的破坏。对此,拜登需要利用新手段强化印太多边盟伴关系。

以上三点因素也决定了布林肯团队如何通过印太外交调整印太战略。布林肯此行,不难看出他追求对印太战略之下的分散成果进行整合,同时强化印太战略与地区的深度对接,也将地区利益嵌入印太战略,由此“放大”与“筑牢”这一外交招牌。例如布林肯正推动各种小多边关系的集中化,例如“四方安全对话”和美日“2+N”等,同时突出强调东盟整体与印太战略的对接。

在8月19日举行的202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拜登在演讲中激昂动情地回顾自己的政治生涯
来源:TIME

这种整合思路可溯源至近期奧斯汀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上的讲话,他指出印太地区“几乎在各方面都出現了新趋同”,这种“新趋同”(New Convergence)意味着印太关系不再只是单一的同盟,而是通过“共同愿景”与“双向义务”推动一系列重叠与互补的倡议与机构进行融合,由此正催生出“更强大、更具韧性、更有能力”的盟伴关系网络。

布林肯在印太外交议程中强调对安全和防务议题的重视,例如美国与日本和菲律宾举行的“2+2”会谈、美日韩三边防长会谈、美日印澳外长会等,意图将颇具军事同盟色彩的“美日+”小多边机制打造为印太安全合作的典范,着力扩大安全问题在印太战略的优先地位,尤其是美日联盟条约中的“延伸威慑”,实际是“北约亚太化”的表现。

2

布林肯印太外交与中美关系

布林肯在老挝出席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一场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段时间会晤。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布林肯和王毅进行了”公开而具有建设性的”讨论,这是美方一贯对美中会谈的形容词。综合双方会议通稿,会上布林肯指责中国为俄罗斯军工“提供支持”,而王毅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的立场坦坦荡荡,将继续坚持劝和促谈。针对美国将对俄制裁扩大至中国企业,王毅表示美国应该停止实施制裁,“中国不接受施压讹诈”。

7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外长王毅在老挝万象会见
来源:中国外交部

两国也讨论了自旧金山元首会晤以来的合作思路。布林肯希望两国在加强高层军事沟通、共同打击毒品贸易方面加强合作。王毅也表示对于执法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两国官员近期一直保持沟通,但美国“对华遏制打压并没有收手,甚至变本加厉”。

作为拜登宣布退选后双方外交团队首会,中美在此时的沟通极为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马奥尼指出,大国间坦诚对话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潜在冲突非常重要。“各国对美国选举感到焦虑,双方可能会过度反应,因此进行坦率对话是明智的。”而中方希望延续“旧金山共识”,保持中美止跌企稳趋势。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峰认为,随着美国总统选举的剧烈变动,中方试图了解拜登退出后其对华政策是否会改变,同时,中方也希望哈里斯在大选期间不要投机地炒作中国问题。

中国议题不仅是中美会晤的直接议题,也侧面出现在布林肯的印太议程中。在东盟与美国部长级会议后续会议上,布林肯试图以南海为切入点塑造共同的“中国威胁认知”,在发言中将所谓“俄罗斯非法入侵乌克兰、朝鲜的核武计划、缅甸危机”与“中国对菲律宾的行动”相提并论,将其共同描述为“印太共同愿景面临的挑战”。

7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左)、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右)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中)会面
来源:美联社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和平研究所教授马克·科根(Mark S. Cogan)表示,布林肯此行的整体目的是推动东南亚国家“采取坚定或主动的立场来应对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他推测,美国已传达了副总统哈里斯几年前在新加坡“针对中国南海行为的尖锐批评”,这一动向将是未来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核心内容。

与中国相关的南海、东海、台海“三海议题”更占据美日、美菲会谈议程。“三海”任一利益相关方希望协同其他当事国来干涉中国在其他海域的行动,由此联合对华施压。美日方面,美日联合声明表示反对中国在东海、南海和日本“西南群岛”方面的行动,又宣称“重申维护作为国际社会安全与繁荣不可获取的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美菲方面,布林肯在美菲会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菲双方都对中国在相关水域地区采取的“升级行动”与“强制性手段”抱有“共同的担忧”。“四方安全对话”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虽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间接批评了中国在南海与菲律宾船只的对峙。

由此可看出,尽管布林肯与中方进行了会晤,但其印太外交议程的实施却离不开对华强硬的底色与“中国威胁论”的认知。因为无论是美国与印太盟国的经济与安全合作,还是印太盟伴关系的整合,都离不开将中国作为潜在威胁因素的预设前提。但即使拜登政府从捍卫政治遗产的角度进行亚洲外交时,也需要认识到从2023年11月中美元首会晤到2024年4月中美元首通话,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旧金山共识”也同样是拜登的外交遗产之一。展望未来,沿着政治遗产的思路看待亚洲诸国时,如何平衡印太战略与中美关系,将是拜登政府布林肯外交团队需要再三斟酌的问题。

03

印太战略

和拜登外交路线的“盖棺定论”


在拜登退选后任期告终之际,美国战略界掀起了一股关于拜登外交遗产的讨论。与此次收尾访问相配合,布林肯、沙利文和奥斯汀三人在访后刊发社论,总结印太战略的成果和长远影响。

布林肯等人在文中首先强调了印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们宣称,经济上,该地区产生了世界60%的生产总值,其商业活动支撑了三百万美国就业;印太的制造业引擎更赋能美国经济运转;在安全上,中国、朝鲜的“挑战”都产生了超越地区的“深远影响”。

接着,布林肯等人渲染了政府接手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展开新外交的政策语境:“该地区仍在从新冠疫情中艰难恢复,盟友担心美国已变成一个不可靠的朋友”。布林肯更直接渲染印太战略的中国背景,他宣称“一个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国正利用美国的内向转变,推进其对世界的另一种设想——一种对美国利益持敌对态度的设想。”

在重重铺垫之后,布林肯等人将“这种转变及其带来的巨大成果”归功于“拜登总统和哈里斯副总统推进的外交政策战略”。他们所归纳的成果如下:一是升级了旧的“轴辐”外交模式,建立了一个集成的、互联的伙伴关系网络。他们宣称,虽然美国与印太国家有着一对一的伙伴关系和联盟,但就像车轮的轴和辐条一样,这些单独的伙伴关系没有重叠。本届政府的突破在于“将这些伙伴以新颖创意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体现在奥库斯(AUKUS)、美日韩、美日菲、四方安全对话及印太经济框架等安全和经济倡议中。

二是“与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共享的挑战”。其后布林肯等人列举了一系列盟友帮助美国的例子:日本在防务上的历史性投资,加强了美日联盟和区域安全;韩国在东南亚关键产业中增加经济投资,增强了美国经济依赖的供应链;澳大利亚帮助太平洋岛国提高对气候变化和所谓“经济胁迫”的抵抗力。也就是强调盟友在合作中承担了更多义务,而不是美国单向投入。
 
布林肯等战略精英的印太观有着更深的思考理路。近日,布莱克威尔(Robert D. Blackwill)与方丹(Richard Fontaine)两位外交专家出版专著,检讨了前任政府的政策败笔。其中,布莱克威尔曾在小布什政府任职驻印大使和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方丹则是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的CEO,与拜登政府的外交精英关系密切。
 
在其新著《失去的十年: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实力的崛起》(Lost Decade:The US Pivot to Asia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Power),他们认为,从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洲”,到2021年左右拜登政府开始部分地将重心转向亚洲,期间是所谓“失去的十年”。这两位作者认为,在此期间,中国的实力和自信大幅扩张,美国国内分歧加深,世界对美国的意图、持久力和能力的怀疑日益加深,如今美国在亚太所处的位置比宣布“转向亚太”时更弱。

《失去的十年: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实力的崛起》
(Lost Decade:The US Pivot to Asia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Power)
来源: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正是在“亚太再平衡”的废墟之上,两位战略学者肯定了拜登政府从阿富汗撤军到与日韩加强盟友关系的举措,并向未来两党的新政府喊话,呼吁他们深化这一路线。作者认为,无论是哪个候选人获胜,国防开支都需要 “大幅增加”。即使两党都对传统自贸协定持保留态度,特别是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持“美国优先”立场,作者仍呼吁美国加强与地区国家的自由贸易联系。

在战略圈内,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已获得两党战略精英的普遍认可,其在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经济和安全联系,显示出对亚洲的深度投入和承诺。然而,这一战略仍需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不断适应和调整。国内方面,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以及战略收缩的呼声不断,这些声音可能削弱对外政策的连续性和效力。国际上,中东、欧洲地区的多点危机和全球资源的有限性也给美国的战略执行带来了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挑战,布林肯的“印太外交旋风”不仅是对美国承诺的重申,更是对其战略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的测试。即便印太战略在战略精英层面达成了共识,它的未来实施仍需在国内政治的波动和国际竞争的压力下,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如何保持与地区盟友的紧密联系,同时处理与中国等大国的复杂关系,将是摆在拜登政府及其继任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赵明昊:《盟伴体系、复合阵营与美国“印太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6期,第26—55页。

Blackwill, Robert D, and Richard Fontaine. “In Economic Struggle with China, America Has Switched to Defense.” Foreign Policy. August 2024.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8/01/lost-decade-us-economic-pivot-to-asia-defense/.

LEE, MATTHEW. “Blinken to Celebrate Biden Legacy, Reassure Allies in Asia after

President Drops out of 2024 Race.” The AP News. July 2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asean-us-russia-china-blinken-7520b0284554c2d627f32cc237d307d2.

Office of the spokesperson. “Joint Co-Chair Statement on the 3rd Mekong-U.S.

Partnership Ministerial Meeting.”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7, 2024.

https://www.state.gov/joint-co-chair-statement-on-the-3rd-mekong-u-s-partnership-ministeria

l-meeting/.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at the ASEAN Post Ministerial Conferen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7, 2024.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at-the-asean-post-ministerial-conference-with-the-united-states/.

Siow, Maria. “Blinken’s Asia Trip a Boost for Bilateral Ties, Reinforces Stance in South China Sea Row: Analyst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6, 2024. https://www.scmp.com/week-asia/politics/article/3273304/blinkens-asia-trip-boost-bilateral-ties-reinforces-stance-south-china-sea-row-analysts.

“The Latest on Southeast Asia: Shoring up Indo-Pacific Partnerships | the Latest on Southeast Asia | CSIS.” CSIS. 2024. https://www.csis.org/blogs/latest-southeast-asia/latest-southeast-asia-shoring-indo-pacific-partnerships.

“The United States-Lao PDR Relationship.”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6, 2024. https://www.state.gov/the-united-states-lao-pdr-relationship/.

Wong, Edward. 2024. “As Biden’s Presidency Wanes, U.S. And Asian Nations Do a Delicate Dance.”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7,2024.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07/us/politics/biden-asia-china-blinken.html.

“The New Convergence in The Indo-Pacific” U.S. Embassy In Singapore. June 3, 2024.

https://sg.usembassy.gov/the-new-convergence-in-the-indo-pacific/

Lin Huijie. “Austin reaffirms U.S. commitment to Indo-Pacific, says region is ‘more prosperous when we work together’.” CNBC. June 1,2024.

https://www.cnbc.com/2024/06/01/austin-reaffirms-us-commitment-to-indo-pacific-region.html

Blinken, Antony, Lloyd Austin, and Jake Sullivan. 2024. “Opinion Biden’s Indo-Pacific Diplomacy Has Made America’s Future More Secur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5, 2024.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4/08/05/blinken-austin-sullivan-biden-indo-pacific-military-economic/.

CNAS. 2024. “A Real Pivot to Asia Is Critical to U.S. Interests, Blackwill and Fontaine Argue in New Book.” Cnas.org. 2024. https://www.cnas.org/press/press-release/new-cfr-book-on-why-the-u-s-must-pivot-to-asia-now.

往期精选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公众号!
微信编辑:那一佳
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zhongmeifddi@fudan.edu.cn。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