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棍!上海阿姨十几年间卖5套房,投入1个多亿,只为做1件事…

新闻坊 2021-11-29


60岁的王瑛在上海经营着

自己的服装品牌

近日,因为一段先前在抖音上

发布的视频

她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视频中,王瑛透露

自己在过去十多年里

先后卖出了五套房产——

其中包含两套别墅和三套大平层公寓

全部投入自己的服装事业

在千阳路上某个工业园区的工作室里,王瑛讲述了自己的打拼史——

一名昔日的纺织女工,辞职后跟随先生在花园路服装批发市场摆摊头起家。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一批订单赔掉近千万元,但初心不改,亦或死性不改,总之继续做服装。


如此,才有了此后“卖五套房”的传说。


王瑛的讲述不动神色

但听得人“心惊肉跳”

虽说人生历经几度沉浮

但王瑛认为,不到结束

就无法评定自己的成败


王瑛的故事,既是一段个人经历

也是上海40年间的服装变迁史


第一批进驻

国营百货的个体户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第二年。17岁的王瑛差三分落榜,被分配到上海第十毛纺厂,成为一名挡车工。


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在花园路服装批发市场摆摊头的个体户阿福,两人1986年结婚。一年后儿子出生,阿福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王瑛辞了职,和阿福一起卖衣服。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国营百货公司开始向社会上的个体户开放租赁柜台,他们成为第一批入驻者,于当时上海最大的国营时装零售商店上海时装公司五楼,租下一只柜台,挂出“福王制衣”的招牌。


因为生意越做越好,之后,他们一度从时装公司五楼搬去了一楼。


一款大衣卖了45万件

在流行趋势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用想象去触及那个时代:一件单品可以卖几年不过时,且市场需求依然庞大。


上世纪90年代,王瑛他们曾推出过一款双面呢大衣,卖掉45万件,用了将近100万匹布料


这款大衣的灵感来自先生在华侨商店里给她买的一件外套,他们对衣服版型做了点修改,以便大众都能接受。“一出来就轰动了。”


为了保护好自己的产品,不被其他人抄袭,王瑛夫妇没有在商店里真正铺开来卖。他们的批发业务是通过设在“超飞捷”批发市场的档口将大衣销往全国各地。


当时他们将位于浦东的一家老式服装加工厂租赁下来,用做服装加工基地,一辆车浦东浦西两头跑。


随着全国各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服装的生产量也越来越大,这时候运输就出现了问题。上海当时只有南浦大桥已经开通,但是单双号限牌。为了把浦东的货拉来浦西,他们买了两辆依维柯。


单这一款大衣就把生意做大,做出了身家。两辆依维柯每日满载出厂新衣驰骋于浦西和浦东之间,用一种现代的方式形象诠释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境。


700万元没了

一个跟头栽闷掉

1996年,王瑛觉得可以实现自己做品牌服装的梦想了。当时就创了个品牌,叫“千慕”,意思是“让千万人羡慕”。


将品牌服装区别于普通服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设计师,他们开始启用设计师。到了1998年,由设计师设计的“千慕”双面呢大衣展览会举行。场面轰轰烈烈,一共接到200万元的订单。


王瑛回忆,头版样衣是用意大利进口面料定制而成,当时手工的工艺在国内还没有普及,由于吞吐量大,为了降低成本,王瑛去辽宁抚顺做了产品开发,等到大货出来,王瑛一记头懵了。


这么多订单,最后连一半都没卖掉,甚至赔掉了100万元定金。再加上手里囤的存货,总共损失了近700万元。


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

王瑛被这个跟头几乎栽闷了


当时已临近过年。一个批发商朋友在杭州四季青市场摆摊,知道王瑛遭了难,提出把档口借给她卖囤积的衣服。


王瑛的两个阿姨去四季青市场看摊头,临近春节,衣服又是亏本卖,因此行情很好,每天可以卖200多件。看着依维柯杭州上海两头跑,给了她一点希望。


当时沪杭之间没有高速公路,只能走国道。但国道因为大雪已经被封,就决定走小路。只见小路上也已挤满了车,


最后,王瑛夫妇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终于将这批囤货亏本处理干净。


先生爱我

迫于无奈卖房子

第一个自创服装品牌“千慕”算是做死掉了,但王瑛做服装的心还不死。2004年起,他们创立新品牌,第一家进驻的就是巴黎春天。


作为一个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前期研发需要巨大投入,于是夫妇俩先卖掉了一套沪青平公路湖畔佳苑的别墅。先生阿福当初以500多万元购入,出手时是700多万元。


之后则要面对现金流的循环问题,最初三年,投资最大,亏损最严重。好在后来还是慢慢走上正轨了,做大以后逐渐往全国扩张,这时就又面临后续在某个城市卖得不好而亏本的问题。就这样,两口子陆续卖掉五套房,再加上其他投入,花掉了一个多亿


在王瑛卖房这件事背后

存在一个最大的疑问

就是关于她先生的态度


“他当然不是心甘情愿卖的,但是他爱我,所以他只能无奈卖房子。现在回过头看看,卖房子对吗?肯定是错的。我在某个时间狠狠心把牌子掐掉,现在日子多少好过!”


2009年之前

在电商没有形成大势的时候

实体店的整体发展趋势

是一片光明的

最鼎盛时期

他们的品牌在全国近20个省市

高端商场开设专柜,年销售额上亿


真正让王瑛痛下决心经营线上业务的是这次疫情,各地的专柜关了好几家,她坐不住了,决定转型。

“哪个地方有点疫情,整个商场都没人了,疫情好了,人流却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慢慢回来。”


现在,王瑛的业务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块。为此,她成立了两个团队。她的企业号暂时粉丝还没过万,但她决定“慢慢来”。


王瑛今年60岁了,但自从成为一名电商,她好像就又回到最初做品牌的时候。那时她热情四溢,一天工作16小时,把品牌当小孩,却把儿子撇到一边。


如今,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的儿子加入她的团队,成为团队里的一名设计师,帮助母亲继续追逐梦想。


王瑛表示,自己有野心

“想把失去的都弥补回来”

努力的人终有回报

希望这位上海阿姨心想事成!


编辑 | 金莹莹

来源 | 周到上海 (作者 沈坤彧)

推荐阅读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