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多上海人买过!买60年保险退休拿36万!27年后账户才2万?爷叔等不起了

吴浩亮、陈玮 新闻坊 2022-11-07

这些年大家的理财意识

已经大大提升

相信不少坊友也曾经将

寿险类长期保险

作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

不过最近,家住上海的李先生

却遇到了“货不对板”的情况

十分焦心


李先生向《新闻坊》

同心服务平台反映

早在1996年

他通过友邦保险销售人员

为4岁的儿子购买了一份

增值红利型的

“分期支取储蓄终身保险”

根据当时的介绍

每年支付保费400多元

到儿子65岁时

就可拿到36万多元


在1996年时

每年交近500元

也不算笔小支出

但36万元在当时看来

更无疑是一笔巨款


证据存27年就为这一天!

友邦保险承诺高额回报哪去了?


可是如今27年过去了

最近李先生核对友邦公司发来的

"周年通知书"发现

账户中加起来还不到2万元

这和当初的承诺大相径庭


李先生向记者表示,27年前,友邦保险销售员何女士找到他,拿来一份《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终身保险》说明书,材料上写着:


每份保险金额为1万元,平均每年只需缴纳462元;

每满5年可领取保额的百分之15,即1500元作为生存金。生存金可以取出,也可存入继续享受8%的复利;

另外,根据保险金额的5%,每周年派发增值红利。


李先生的儿子当年4岁,对照费用与利益表,到65岁时缴纳保费总计2.88万元;届时退保可得36.82万元。



投诉人 李先生:

当时我听听这个数字也是比较兴奋的,就给小孩买了这份保险,孩子大了可以有个保障。



双方争议:

8%复利究竟是不是确定的?


时间过了27年,李先生无意间核对了一下友邦公司发来的"周年通知书",惊奇地发现账户中加起来还不到2万元,倒推计算发现,生存金、增值红利利率与当年承诺相差甚远。


满腹疑问的李先生当即询问友邦保险销售员何女士,对方明确表示,65周岁拿36万多元,根本不可能。



投诉人 李先生:

今年已经第27年了,到现在加起来只有2万多都不到。他们说36万这个数字不可能的,我问为何,她说现在银行利率都在下调。还有27年的增值红利,当时说好5%,现在变成了3%。1500元是每5年的生存金,我一分钱都没提取过,存了27年,只有一万多一点点。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采访现场,坊记与李先生一起致电了保险销售何女士,按照何女士的说法,友邦保险的计算公式其实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公式里的关键参数:利率



友邦保险营销员 何女士:

每5年1500元是可以拿的,这1500元存在我们公司,当年的年度利息是8%,但这是假设利息,不确定的,因为银行利息现在逐年在递减,现在放在我们公司的利息,没有8%那么高了。这保单我也和你明说,买的人许多许多,我们在回访的时候,都和人家说清楚了。


何女士进一步解释说,当年利益表上标示的总收益36万元,是按照1996年的银行利率计算的,而公司实际执行的是浮动利率,利率每年公布一次,最低不低于3%。


银行利率有变

当年约定的保险利率就会跟随浮动

这在订立合同之初

有没有清楚说明呢?


拿出李先生当年的合同文本等各种材料,记者反反复复查找,并没有发现生存金利率变动的任何条款;"分红逐年决定、最低3%"的条款,见于主合同第17条,但针对的仅是三项收益中的其中一项:增值红利,与"生存金存留"根本无关。


可见,误会的关键
就在于这8%的复利


去掉由8%复利产生的金额,高达36万元的总收益瞬间崩塌。从文本看,合同中根本没提,说明书中却是清清楚楚写明了,完全没有8%复利将来可能变动的任何表述。


律师:

说明书属于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应当履行约定


那么,合同中没有写

但说明书等材料中写了

说明书的效力该怎么认定?

坊记也请教了法律界人士



上海市润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李婕音:

我们认为保险公司作为合同拟定方和强势方,肯定要尽力遵守契约精神。


保险本身自然人对于保险合同条款不是专业的,保险公司有义务要对你进行解释,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解释文件,属于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我看了一下他所有的材料,都是保险公司制定的,不是业务员手写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保险合同的附件。本案中这位先生保留了20多年前的完整材料,到儿子65周岁时,把这些材料提交给保险公司,我觉得保险公司应当给他约定的36万赔付收益的。


保险公司回复:

给予退保给付,合计约3万元


目前,友邦保险公司官方回复称,他们会兑现材料上的内容,如果李先生要求现在退保,按照合同仅可拿到13000多元;他们将按照李先生提供资料上的生存现金计息方式(8%)给予退保给付,合计约3万元。


当前,双方仍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


市民购买保险图的是长期保障

最终能否按照约定赔付

需要几十年时间予以验证

这既对保险公司的信誉是个考验

也让投保人有所担忧:

难道我要用一生的时间

来证明这是/不是个坑吗?


坊友们有投过类似保险吗?

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你也有急难愁盼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

为您排忧解难

↓↓↓


今日·帮侬忙·坊记:吴浩亮

不断追寻真相的新闻“真”探

市民大爆料

坊记帮侬忙

长按扫码提交爆料


坊记 | 吴浩亮

摄像 | 陈玮

编辑 | 李丽洁、cc

       
推荐阅读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