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一家要关了?上海人的回忆!印海蓉30多年前采访过的小伙,如今还在坚守...

吴骥 新闻坊 2024-03-07

说到阿拉上海电视台的主播

印海蓉

相信坊友们都很熟悉!

之前在《繁花》里的真实“演出”

让不少人都大呼惊喜!


当时就有不少坊友留言

这些珍贵的播报画面

也是宝贵的上海记忆!



话说最近小坊的同事

在一条新闻的采访过程中

无意间“挖掘”出几段

更为久远的新闻画面!

34年前,也就是1990年

印海蓉曾采访过一位“沪上红人”...




事情还要从报刊门市部说起...

曾几何时

报刊门市部、书报亭

是上海人不可或缺的记忆...


在《繁花》中,阿宝靠在书报亭边等爷叔、发梦想,书报亭上贴着“代售邮票”“代寄明信片”“拍照”“长途电话”...


神秘的书报亭老板

更是“消息”百事通


不过在90年代

有一个人真的

因“卖报纸”而上过电视!

早在1990年

吴淞路上的报刊门市部

在上海小有名字

当时刚卖了两年报纸的姜俊

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卖报状元"


据了解

姜俊当时每年零售报刊60万份

营业额超过11万9千元

居全国报刊发行系统之首


那时的他32岁

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

印海蓉就曾经去采访过他




印海蓉:你对小姜的服务态度满意不满意?


顾客:服务态度顶呱呱,没话说的,他非常热情,而且他为我们买报的人着想,有时候我要是来晚的话,他知道我喜欢什么报纸,他给我留一份在那里

这份状元的成绩单的背后

是每天的披星戴月

姜俊每天凌晨5点多去取报

然后开始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忙碌




"现在报纸经营品种大概是315种左右,我基本上一天要接待3000多个读者。"


"每天早上我总是5点半来这里取报纸,这里报纸比较多。"


为了使得动作快

姜俊点报纸也是有技巧的

↓↓↓



"我们点报纸是这样子点的,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五、三十五四十…抽开以后,再把它合起来这样子读者买起来就一张张动作比较快,再一张张嵌进去。"


来买报的很多都是老顾客

姜俊常常一看到人

就能把他要的报纸给准备好


忙过早高峰

姜俊还会为老顾客留好需要的报纸

他们有空时来取就

这是当时的小姜自创的服务

——预约留报

获得了客人们的一致好评

姜俊因卖报纸成了全国劳模

还和很多读者成了老朋友




顾客我认为这是上海滩唯一一个可以挑报纸的地方,其他地方不给你挑。


看到这些珍贵的画面

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记忆?

如今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

大家习惯了刷手机获得各种资讯

报纸、杂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不知不觉间

姜俊所在的报刊门市部

成了仅存着的最后一家...

最近门市部的租约即将要到期

最后一家报刊门市部

也许真的要说再见了!


虽然从小伙"熬"到了爷叔

但姜俊的生活从来没有改变...

37年来每天清晨6点开门卖报

日日做满13个小时

不曾休过一天

这间门市部见证了报刊的黄金时代

也记录了姜俊从小伙儿

变成大叔的大半人生


不时有顾客专程来买报

老姜还是和曾经一样

总能飞快地找到他要的那份


吴淞路529号,一个有些老旧的报刊门市部,12平米的空间铺满了1000多种报刊杂志,守着这里的是65岁的姜俊。连顾客都说:"过节都不休息,实在不容易。"


然而时代在变

纸质报刊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老姜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

但他的报刊门市部仍

每天准时营业

和读者之间的默契和承诺

也依然没有变


现在

来门市部的除了一些老顾客

还多了不少新面孔




顾客:今天新闻晨报头版正好是张学友演唱会的内容,我是代一个朋友来买的,她现在人在日本。


顾客:一个朋友的女儿写了篇文章在上面,让我看到就买两本。


顾客:我是广东中山过来的,我觉得报刊亭是承载一种历史。


只要有顾客买报

就会让姜俊感到自己的存在

是有意义的

↓↓↓



"我感到很高兴,真的很高兴,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就是觉得可惜,所以才一年一年留下来,我尽职尽心在这个亭子里,但是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亭子的。"


这一天,或许就要来了...


↓↓↓

今年

这间门市部的租约将到期不续

告别的这一天

也许终归是要来了


"卖报状元"姜俊

把人生中最好的时光

都留在了小小的报刊门市部里

回看着年轻时的自己

老姜很是感慨

他说

当年最高兴的

就是每天当顾客从他这里

买到称心如意的报纸

高兴而归的时候




"当初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希望报刊门市部继续生存下去,即使我退休以后也有人传承,也希望广大的读者能买到他所喜欢的报纸,这是我的心愿。"


"不让读者吃闭门羹"

是老姜一直以来的座右铭

他就这样

在小小的报刊门市部里守了37年

守着这份和读者间的信任与承诺

老姜希望

门市部还能有机会继续生存下去

人们想买报的时候

还能够买得到报纸


时代在飞奔,大家习惯了手机轻点、了解一切,但用一辈子认认真真地做好这一件事的姜俊相信,飘着墨香的实体报刊、杂志,依旧会有人需要,依旧有着不能被完全替代的人文力量。上海,应该能留得下更多有温度的文化符号、城市情怀


戳视频回看详细报道↓↓↓


最后小坊也想问问大家

你家还买报纸吗?

关于报刊门市部,

你有哪些记忆?

对于实体报刊的未来,

大家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记者 吴骥 蒋文越  濮妍(实习) 冯丹(实习)

编辑:盛莉(见习)

推荐阅读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最后一家要关了?上海人的回忆!印海蓉30多年前采访过的小伙,如今还在坚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