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全!社会工作再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两处社会工作

社工君 中国社会工作 2022-08-27


自从2015年“社会工作”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每年两会期间社工界的伙伴们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寻找“社会工作”的字眼。

而在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2019—2020年,“社会工作”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未再出现。

今年,它又双叒叕回来了!


新华社312日受权发布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对比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了81处。其中一处修改就是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信访制度,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链接戳

两会受权发布丨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部分表述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此外,新华社3月12日还受权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包含19篇65章,共6万余字。其中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了55处修改。

与2020年11月3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比,此次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增两处社会工作的内容。

在第八篇第二十九章“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部分的“现代社区培育”中提出,“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新增),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

第十四篇第五十一章第三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部分,明确提出“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新增)。↓↓↓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五十一章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三节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培育规范化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支持和事中事后监管。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相应表述为: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链接戳

两会受权发布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有的社工小伙伴可能纳闷儿了: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及“社会工作”,而现在新华社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怎么又出现了呢?社工君给大家普及一个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程序的小知识。



是谁审议报告?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政府工作报告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议程中都把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主要任务。

3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在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各代表团就会展开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所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则是讨论报告。

以啥形式进行?

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定,代表审议工作报告有三种会议形式: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团小组会议。按照日程安排,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一般需要两天。

有啥程序?

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方式。主要有这几个步骤:

第一,听取。会议第一天参加全体会议听取报告。

第二,审议。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小组会议,讨论审议报告。

第三,建议。代表在讨论审议中,可以对报告和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代表在审议报告时,对于不清楚或有意见的问题,可以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询问,有关部门派负责人作出答复。

第四,表决。代表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弃权。大会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对报告进行表决,形成关于报告的决议。

审议、讨论报告的过程,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代表们既对政府的部署有了总体把握,同时又充分表达意见。可以说,表决通过后的政府工作报告,熔铸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补充修改的81处内容,从总体上看,涵盖了代表委员提出的大部分意见建议。现在知道为什么你看到的两个政府工作报告版本不一样了吧?那是因为社会工作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责编:汪昊

制作:谢霄


往期推荐



推进制定社会工作事业促进法、配置精神康复社工……代表委员再传声

社工站建设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养老护理引入社工......再听代表委员建言






立即关注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