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观察丨垃圾分类很难办?这个小区有妙招
如果说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垃圾分类就是眼下最热门的考卷。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金水源小区,连续7个月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超过99.9%。作为答卷人,是用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答案就是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社工机构、社区志愿者乃至全体居民多元共建,共同努力。
赋能,激发培育居民内生力
2018年,上流佳苑社区在金水源小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垃圾桶分开了,但居民分类投放的习惯没能建立。2020年,社区引入青岛你我创益社工中心,以垃圾分类为切入口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能力。
社工对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基线调查的结果显示:17%为无效问卷,错误率为49.3%,只有33.7%的居民能够正确回答垃圾分类基本信息。要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必须宣传服务到位,同时激发居民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并找到自我管理的动力,这样居民才能从被动的垃圾分类管理对象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并持续践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社区党委、社工机构和社区志愿者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其中的关键是社区内生志愿者的发掘和培育。
上流佳苑社区党组织具有熟悉社区、受居民信任、社区动员力强的优势,招募令发布后, 76名楼组长、居民骨干积极报名。社工首先开展了两场参与式垃圾分类培训,从分类方法、分类心法、管理和实操等方面进行能力提升,由内而外武装志愿者,完成外部社工专业能力到社区内部志愿者能力的转换。
7名社工与76名志愿者联合做入户调研和宣传动员,走访了小区全部1088户家庭,发放垃圾分类居民调查问卷、生活垃圾分类承诺书等宣传材料和垃圾分类用品,平均每家3次入户,以“绣花”功夫换得居民100%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
▲居民全部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
19号楼是廉租房和公租房,刚开始该楼居民参与度、配合度明显落后。社区不放弃任何一户居民,加强宣传,楼长反复入户动员,物业通过监控及时发现不按时按点投放的居民,并登门劝说,社区、物业、社工多次在19号楼前召开现场讨论会。该楼居民态度慢慢松动,逐渐变得积极配合,冬天还给志愿者送上热热的八宝粥,表达感谢和敬佩。
从2020年4月22日启动,300多天时间,76名志愿者全天在岗,早晚两小时值守在分类指导岗位上,小区连续7个月垃圾分类准确率超过99.9%,“新时尚”已然成为居民的“新习惯”。
参与,精细化治理的源头活水
垃圾分类前端的家庭分类动员、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关键环节都在社区完成,切实考验社区治理能力和智慧。金水源小区垃圾分类全面实现的背后是一套科学合理管理体系的建立,由多方主体组成的管理团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实施方案和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优化并严格执行,确保了调研需求、入户动员、家庭源头精细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志愿者督导指导、实名考核反馈、递进式激励和表彰等环节有效执行,强化了居民家庭端分类行为习惯的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各方主体各负其责、各展优势、分工合作、紧密团结。社区党组织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和群众工作优势,做好沟通、协调、制度和物资保障等工作。社工发挥教育者、使能者、倡导者、支持者等角色,和社区共同发现需求、唤醒意识、建立管理体系、培训志愿者,推动建立可持续的垃圾分类运转体系。志愿者从热心的学习者、参与者转变成主动的组织者、计划者、动员者和实施者,成长为社区公共生活的内在“发动机”。物业公司的保洁、绿化、维修、保安各岗位人员都动起来,高效配合,做好垃圾投放时间段垃圾桶配备、清运、桶体清洗维护等工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堆肥示范介绍图
可以说,青岛你我创益社工中心在上流佳苑开展的这一持续社区营造项目是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社会工作为服务手段、以社区志愿者培力为关键核心,通过资源整合、全员参与增进社区居民公共福祉的创新尝试。这项实践表明,在社区治理中,构建起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就能调动起千家万户的参与积极性,进而破解各类社区难题。
作者:徐敏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1年4月上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END
责编:张世华
制作:谢霄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