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闻原创丨人大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微电影”该何去何从

2016-11-08 王国华 中闻律师事务所


文/中闻律师事务所 王国华


2016年11月7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涉及电影制作放映的法律,全法六章六十条。其中第一章是总则,明确了电影的定义,并在具体条款中规定了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第二章规定了电影的创作和摄制,在相关条款中明确要求摄制电影前的电影剧本梗概的备案或审查,及摄制完成后电影上映前的审查制度,并规定了电影内容所禁止含有的十六项内容;第三章规定了电影的发行、放映,其中个体工商户满足相关条件也可以放映电影。在放映主体方面并未有限缩性规定。但又规定了年放映场次对于国内电影放映场次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的限制性规定;第四章规定了电影产业的保障,但具体如何落实这些条款,不得而知;第五章规定了法律责任条款,即没有备案或审批从事电影制作、摄制、发行放映等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六章总则。


纵观《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部法条,关于电影的产生到放映等环节已全部涉及。但《电影产业促进法》是否适用于“微电影”,“微电影”是否受该法规制?这需要从《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电影”的定义,及关于“微电影”的定义来综合分析。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活动(以下统称电影活动),适用本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电影”,是指运用视听技术和艺术手段摄制、以胶片或者数字载体记录、由表达一定内容的有声或者无声的连续画面组成、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用于电影院等固定放映场所或者流动放映设备公开放映的作品。由此定义来看,该《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的“电影”定义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指运用视听技术和艺术手段摄制、以胶片或者数字载体记录、由表达一定内容的有声或者无声的连续画面组成的影像;二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三是用于电影院等固定放映场所或者流动放映设备公开放映的作品。且这三项条件是并列条件,即所创作的视听作品均需符合上述条件才属于该法中的电影,也即受到该法的规制及鼓励和保障。


“微电影”指的是什么,要基于“视听作品”行业同行的理解及通常做法来确定。在百度百科中对“微电影”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定义,百度百科定义“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由此来看,“微电影”的定义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这里限定了传播的平台是新媒体,非固定的放映场所或流动放映设备;二是移动状态和短时状态下观看的,即在非固定环境下的观看;三是短片,即一般在十几分钟或不超60分钟左右的视听作品。


综合以上来看,微电影并非在固定的放映场所放映的作品,且也无需满足电影作品的国家技术标准,在创作投入方面也较少,单个人也可完成微电影的创作,这些与电影的创作等均存在根本不同。因此,“微电影”与《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的“电影”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规制的电影显然不包括“微电影”,《微电影》的制作者们原来干嘛继续接着干嘛,这部《电影产业促进法》与你们没关系。



人物简介

王国华,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执业纪律与执业调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大兴区出版业反盗版协会副会长。著有《知识产权风险防范须知》、《网上取证应注意的问题》、《商标无效宣告程序不能缺少开庭审理环节》等,王律师拥有多学科专业背景,有丰富的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经验,曾多次参与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修改活动。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可将其视为中闻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结论。如需转载或引用文章中的任何内容,请邮件联系我们:lixinyao@zhongwenlaw.com;如您有意就该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中闻资讯丨中闻上榜《The Lawyer》亚太区百强律所

中闻原创丨新民法典应汲取国家户籍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闻原创| 吴革:中国网民,你的真名是中国互联网公民

中闻原创 |干货来了!融资租赁若干实务问题解析

中闻原创丨从滴滴出行与优步案看并购交易中的注意事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