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不愿买菜的年轻人都去建国门老菜场了|西安城市更新


城市的迷人之处,在其流动,大厦楼房之间,夹杂着老旧民居,主干街道中间,纵横着老旧街巷,秩序之下又有一种复杂零乱之美。在一座城市生活,闲逛其中,穿梭于街头巷里,目光也经常会在那些犄角旮沓里停留,日常情感在此汇聚,市井生活的戏剧性与诗意藏匿其中。


一个历史稍久的菜市场,“无疑是一个城市古老的生活智慧发源地,从祖辈沿袭而来的生活文化习惯而不察地隐伏于其中。就像是一个城市的本土素材博物馆,透露着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活习惯”,更能窥见当地人的个性,在保持着城市生活最真实模样的同时,又给予人们创意灵感。


01『信义巷内的建国门菜市场』


建国路东六巷行至尽头,转入一条叫信义巷的小巷,巷子口刚进去,就是一个很大的农贸综合市场,这就是“建国门综合市场”,人们习惯称之为建国门菜市场。


建国门综合市场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西安市平绒厂,位于建国路信义巷5号(分为南北厂区,南厂区位于顺城东路东南角),占地12.75亩,原是西安市纺织工业局下属一个纺织集体企业。


△ 平绒厂的往昔岁月


由于市场变化,加上西安市城区不让使用燃煤锅炉和抽地下水,平绒厂于1998年全面停产,700多名职工下岗,无收入。为给企业谋出路、求生存、解决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问题, 2001年平绒厂响应市政府号召,取缔占道经营,自筹资金将南厂区改建成5000平方米的建国门综合市场。


△ 建国门菜市场建成之初


当时的厂房大多保留下来,外立面的墙壁和车间高窗还在,内部被改造成了菜市场,也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曾经的织绒车间、成品库、医疗所,现在变成了果蔬肉蛋类经营大厅、水果经营区、水产豆制品经营区、餐饮小吃城……


△ 如今的建国门菜市场


菜市场里大多数的经营者,在这里的时间也都超过了十年以上,全家老小都以这一片区域为圆心,在此工作、生活,围绕着建国路东这片方寸之地,为一个小小的摊铺奔劳着。


△ 摊位老板


建国门菜市场也成为了老西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清早赶来买菜的市民、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和络绎不绝的讨价还价,共同构成了古都市井风情。


02『 建国门菜市场“微更新-轻改造”计划』


类似于建国门菜市场这样的市井文化、市井生活,一直是市民生活最鲜活的部分。菜市场、老城街巷、老式建筑都承载与见证了时光流动中保留生活痕迹 。如此一来,更应该思考如何赋予旧的建筑新的生命,让城市变得宜居,同时又不破坏原有居民生活状态,保留原有市井文化。


城市更新进程中,能够保留这些重要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生活肌理,是一个重大的城市课题。


△ 平绒厂的旧厂房及老建筑


老钢厂创意园创始人,西安世界之窗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建彪,与西安市平绒厂达成提升改造菜市场及周边区域的合作,同时希望能联合各方面的力量,让城门里的这片区域回归到大众的视野,焕发新的生机。 


按照规划,建国门菜市场将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的前提下,改造成为西安首个市井文化街区,改造范围包括建国门内顺城巷、信义巷、老菜场,将融入美食、民宿、咖啡、杂货、阅读、展览、酒吧等元素,在城门里,营造与展现“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 


03

『未来的菜场不应该是商超

而是一个市民公共开放空间』


菜场作为城市中最活跃的公共空间之一,每日承载着物流,食物供给,交易,社交等多种活动,但在中国的菜场公共空间的探索中,众多菜场的命运是被抹去,绅士化。


近几年的菜市场可是大变样,“整改”、“爆改”呼声不断,各种风格款式,花样百出。从台湾士东菜场到上海蒙西菜场再到台湾另一家新富—东三水街市场还有深圳的罗湖乐园肉菜街市、北京的三源里菜市场等等等…


每一个爆改都成了年轻人们的打卡圣地。


△台湾士东菜场

△上海蒙西菜场

△新富—东三水街市场


改造风气的盛行,市场的魅力,似乎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他们开始主动走进菜市场,沾染烟火气,获得心灵治愈。


但在媒体对于各大改造菜市场的后续追踪报道中,问题随着时间正在凸显。


新鲜出炉的网红菜市场确实很吸引人,但许多90后和00后他们承认确实会因为好奇去打卡,但过了这股新鲜劲,发完朋友圈,如果不是一定要出门买菜,不会刻意跑一趟菜市场。菜市场的本质是生活,不是打卡。


△深圳的罗湖乐园肉菜街市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


其实早在18年底,建国门菜市场就曾举行过一次「菜市场大会」,将摊贩、周边群众集结在一起,融入了展览、演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人们呈现出一种别致的菜市场体验。



这场别样的生活市集中还有现场乐队演奏与城市文化分享座谈会,一些艺术家与餐饮家深刻畅谈了自己内心对于菜市场的想法与感情。



建国门菜市场大会将菜市场作为一个公共场域,不仅发挥其自身具有的商品交易功能,还使这块场地变成一个可以交流思想、完成文化体验的场所,用创意的想法和设计为传统菜市场增添了一份生气,使其演变为更加具有价值的公共空间。



为了“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依托菜市场自身独有的日常生活气息,改造方对建国门菜市场持续进行“微更新”与“轻改造”。


建国门菜市场的改造只是整体改造的一部分。对于现有的菜市场商户,在保留其正常经营状态的下对门店外立面进行优化设计。



而新引入的业态将入驻到之前未被开发的厂房二楼、三楼及城墙根的空地,在城门里,营造与展现“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


△已经开业的回音公园概念书店位于老菜场信义巷2楼


当菜市场不再只是卖菜时,还提供了社区居民更多想象空间,并且它变得足够有趣,吸引年轻人进驻,才是重生的关键。寻找老市场文化,注入新文青活力,打造成舒适的共同空间甚至是社交氛围场,让老市场重新展现生机,也是多元生活方式的选择。


04『建国门市场改造直击』


△老菜场城市展厅


老菜场改造的旧书屋,几平方里,摆满了樊娟平夫妇收集的旧书和老物件。这里成了老菜场或不可缺的一部分,联系着社区、菜场商户和每一位路过的居民,在旧书屋淘淘货,谝谝闲传,来买菜这件事才算完整。


已经进行了部分改造的信义巷 ,老化严重的道路已经一去不复返。

改造保留‘信义’等文化积淀,将其打造成显著的标识展示在大量的围墙上。 

利用两处违建拆除形成的空地在信义巷增设“口袋公园”,丰富周边居民的活动空间。

△老菜场市民休闲空中广场

市场新建的露台,成为这片区域公共空间,市民可在此休息、交流……

由老钢厂艺术总监赵海涛老师设计的水果市场顶棚涂鸦,斑斓的色块给菜市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水果。

空中连廊,对面露台的老菜场 & 雲Cloud天台酒吧将于7月初开业

今年5月的上城集市展览,以复古、国潮为主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互动的复合消费场所,让更多的人们感受了新旧生活交融的市井气息,重拾老城西安的烟火气。近期的改造调研显示,大部分商户与顾客对改造都持支持态度。


▼▼▼


在多元化经营和转型升级的行业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聚焦到生活配套和民生相关领域。


老菜场就是一个例子,通过关注和改造城市微空间、探索旧城配套更新模式、推动城市发展和美好进程。


---

-来源:陕西城市更新

-THANKS FOR READING-免责声明: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

阅读


△ 城市微更新 | 诗意的日常:广州东山肉菜市场改造

△ 城市更新赋能“老街新生”--把马路还给街道,让街道温暖生活

△深圳沙井古墟新生——基于日常生活现场的城市微更新


……


 

CBC建筑中心是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实践者,汇聚国内外顶尖城市更新专家及机构,为城市提供城市更新整体性解决方案。CBC城市更新研究院,联合来自城市更新各领域专家及研究员,分享、解读城市更新最新政策、前沿思想、成功案例。





- 案例回顾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