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发布!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为进一步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该,维护患者健康,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以下主要为文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临床应用推荐用法。
急性发作期
①成人:
在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的初期,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ICS(2~4倍基础剂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②儿童:
轻中度:在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大剂量布地奈德(每次1mg)作为起始治疗,bid,或必要时4~6h重复给药1次,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7~10d。
中重度:在第1~2小时起始治疗中,联用雾化吸入大剂量布地奈德(每次1mg,每30min雾化吸入1次,连用3次)能显著减少住院治疗率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并有效改善肺功能,在非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慢性持续期
①成人:对于病情较重、需较大剂量治疗的患者,可使用雾化吸入ICS。
②儿童:起始治疗剂量,每次0.5~1.0mg,bid,1~3个月后进行评估。
急性加重期
每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6~8mg(每次3mg,bid,或每次2mg,q6h),能达到与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mg)相当的疗效,疗程10~14d,根据病情加重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和疗程。
稳定期
雾化吸入ICS适用于年老体弱、吸气流速较低、疾病程度较重、使用干粉吸入器存在困难的患者。布地奈德每次1mg,bid,长期应用。
急性加重期
除使用抗菌药物外,可按需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ICS雾化治疗。布地奈德每次3mg,bid,或布地奈德每次2mg,q6h,疗程10~14d。
急性发作期
布地奈德每次3mg,bid,或布地奈德每次2mg,q6h,疗程10~14d。
①重度:布地奈德每次1.0mg和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吸入。如病情需要可每20min1次,连续3次,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为4,6,8至12h。
②中度:给予上述联合用药,每天2次,连续2~3d。
③年龄<3岁哮喘高危儿,需长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起始剂量1.0mg•d-1,逐渐减量,每1~3个月调整方案,直至最小有效维持剂量(布地奈德为0.25mg•d-1),疗程个体化,酌情吸入3,6,9或12个月。
急性期
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同时给予ICS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如有明显咳嗽、喘息、胸部X光片肺部有明显炎症反应及肺不张,应用布地奈德每次0.5~1.0mg,bid,同时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使用1~3周。
恢复期
如有气道高反应性或胸部X线片有小气道炎症病变,或肺不张未完全恢复,可以用布地奈德(BUD)混悬液雾化吸入,0.5~1.0mg•d-1,1~3个月后复查。
根据患儿年龄,分别于插管前30min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次,拔管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30min1次,每次0.5~1.0mg,每天4~6次,依据患儿病情及拔管后喉部水肿恢复情况而定,一般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使用ICS 3~5d。
布地奈德每次2.0~4.0mg,每0.5h重复1次,若2或3次后呼吸困难不能缓解,应及时做气管切开。
布地奈德每次1.0~2.0mg,每天1或2次,疗程为7~10d。
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手术患者,推荐在术前3~7d和术后3~7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次2.0mg,每天2或3次。
定期评估并调整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措施可有效避免气道痰痂形成。布地奈德1mg,每天2或3次。严重哮喘或气道痉挛,在积极处理原发病及诱发困难时,可配合布地奈德2mg,bid。
成人:布地奈德每次1.0~2.0mg,bid,疗程一般不少于8周。
儿童:布地奈德每次0.5~1.0mg,每天1或2次,疗程一般不少于8周。
成人:布地奈德每次2.0mg,bid,应用>8周。
儿童:布地奈德每次0.5~1.0mg,bid,持续应用≥8周。
成人:布地奈德每次2.0mg,bid,持续治疗>4周。
儿童:布地奈德每次0.5~1.0mg,bid,ICS持续治疗需>4周。
成人:布地奈德每次2.0mg,每天2或3次。
儿童:布地奈德每次0.5~1.0mg,使用频次依病情而定,疗程2~3周。
多数研究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初始剂量为1.0~2.0mg,此后每12h雾化吸入1.0mg。也有研究应用每次2mg,q12h,每天最多4次。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防治BPD的剂量和疗程不明确,有研究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次0.5mg,bid,共14d。
布地奈德每次1.0mg,bid,连续用药7~10d。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指南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