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评估与诊治指导建议》发布!


非典型特征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伴随特征之一,这类患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共病率高、预后差、转相风险大、自杀风险高等特点。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提出了《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评估与诊治指导建议》,以期为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参考。




诊断标准


对于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诊断仍然基于症状学,推荐DSM‑5作为临床诊断标准:目前或最近的抑郁发作或持续性抑郁的多数日子里,如下特征占主导地位:(1)心境反应性;(2)有下列2项(或更多症状):A显著的体重增加或食欲增加;B睡眠增加;C灌铅样麻痹;D长期存在人际关系的被拒敏感,导致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损害;(3)在单次发作中,不符合“伴忧郁特征”或“伴紧张症”的诊断标准。



治疗目标


遵从抑郁症治疗的总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预防复燃和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真正意义的痊愈。



治疗流程


1.充分评估、明确诊断: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评估与诊断,需全面结合临床特征、量表评估等指标。考虑到约45%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将转归为双相障碍,而非典型特征也常见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阶段,必须谨慎筛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相较其他亚型,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更高,共病焦虑障碍、强迫症、物质滥用和人格障碍更常见,需要加强关注。


2.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治疗药物的选择除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躯体状况、药物耐受性与安全性等个体的临床特征外,还需注意嗜睡、食欲增加等非典型特征,所以优先考虑镇静作用较弱,对食欲影响较小的药物。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共病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更常见,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包括心理教育、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


3.疗效评估与优化治疗:建议根据多维度的评估结果,与患者讨论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通常以HAMD减分率为疗效评价标准)。

急性期评估建议2周一次,急性期末(12周末)治疗有效,进入巩固期治疗;4周末无效则需调整治疗方案。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复燃/复发风险高,巩固/维持期可以1~2个月一次系统评估与监测复燃风险。治疗过程中,还需全程监测药物等治疗的不良反应,评估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躯体情况和存在的风险。尤其需要密切监测转躁风险,一旦转相应遵照双相障碍的治疗策略,建议用HCL‑30 筛查双相障碍的风险。


4周末无效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包括

(1)强化初始治疗,包括增加抗抑郁药剂量,延长初始药物治疗时间(如4~8周);联合心理治疗则需评估该心理治疗的适用性。

(2)转换治疗:心理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换用抗抑郁药治疗,也可以选择联合药物治疗;在监测安全性的基础上,不同种类药物替换必须有充分的清洗期。

(3)强化联合治疗:伴非典型特征的抑郁症发展为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大,因此联合治疗策略可考虑:①加用心境稳定剂,例如锂盐或抗惊厥药;②加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其他联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例如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治疗(CBT) 、行为激活治疗(behavioractivation)等。


4.转归与结局: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治疗流程见图1。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评估与诊治指导建议[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1, 54(2) : 87-95.

【下载临床指南APP,快速查阅更多指南、共识】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  难治性抑郁的定义、高危因素及评估:2021年加拿大专家共识要点❤  ω-3脂肪酸治疗抑郁症,看最新指南如何推荐?❤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发布!❤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看看最新指南怎么说?❤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共识一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临床指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