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与我的海外求学之路——潘正遥同学读经夏令营结营式演讲稿
读经与我的海外求学之路
——2015年上海嘉定惠风学堂夏令营结营式演讲稿
作者19岁,业余读经9年
各位老师家长们,大家晚上好!
时间真的是如白驹过隙,一晃19年就过去了。回首这么多年来,真的是觉得成人不易,要成才更是道阻且长。无疑,读经是我成人路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和家人为之付出了无数的努力,经典也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年夏令营的时候,我跟大家分享了我从小读经的心路历程,那今年就不再重复了。出国留学归来,想必大家对国外的学习十分好奇,那我今天就从经典教育对我国外求学的影响说起。
很多人问我:你觉得国内教育和国外相比哪个好?我都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能明辨是非对错,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做到慎独,那就去国外吧。”他们听了以后都觉得很高兴,看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乖乖听话,没犯什么大错,就觉得这是明辨是非;看自己的孩子都能自觉把作业都完成以后再玩,就觉得那是有自控能力;但殊不知,这些都是在高压与管束之下的假象。在国外,极度自由,在大把自由分配的时间下,我们的孩子不会像外国人一样去运动、学习、奉献社会。而是将自由变成散漫:游戏、娱乐、聚会、逛街、购物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渐渐地,他们觉得连课余的时光都不够用,就开始逃课,通宵;而当你的同学们逃课玩乐,逍遥自在;穿着名牌,开着豪车,获得他人的无尽的称赞羡慕时,作为一个十六七岁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又能在这扭曲的社会影响中坚守多久呢?我在温哥华的住家阿姨,从事这份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见过了无数的小孩。每当有家长抱怨孩子学习如何不精进时,她都是这样回复的:“孩子没有学坏,没有去抽烟吸毒,你就偷着乐吧!”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是坚信自己的孩子在国外是可以管好自己的,没有人送自己的孩子出国是希望他们去享乐,更不要说是去吸烟、吸毒了的,但事实证明,这些自信都是错误的,是盲目的。所以能明辨是非,坚守本心,做到慎独,是经典教育给与我最基本,但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需要理解上的苛求,只是在反复的诵读中,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已是了然于胸;那股浩然正气,已是坦荡荡塞乎天地人心之间。正如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看看我们孟子班的同学,年纪轻轻,却已满是浩然之气。这样的孩子,将来不管去到哪里,我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成长为明辨是非的正人君子。我要出国的时候,很多人问我妈:“儿子要一个人出国了你担心吗?”我妈很自信地反问他们:“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我相信,有朝一日,当我们读经的孩子羽翼丰满,要自己去闯荡的时候,为人父母的你们也可以骄傲地回应别人:“何虑之有!”
经典不仅养了我的正气,更是提高了我的眼界。在国外的学习,其实是令我失望的,因为我想学习西方文明的心愿并未实现。西方文化其实如我们一样,是没落的,真正的经典被广泛地遗忘,而浅薄的文章却大行其道。在我高中的英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诗歌”却只占到了学习比重的五分之一。而学习的内容也仅仅是肤浅的现代诗,是没有内涵深度,有辱“诗歌”之名的诗。所以在国外的课堂学习上,我并不会耗费太大的心神,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王教授出版的《英文名著选》、《英文常语举要》等经典的诵读上。在英文诗歌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我跟他们分享的,说是一首叫做Peter Manley的著名伟大诗人所作的诗,老师同学们听完,反响都特别好,说它好在哪里,各种分析表扬,等他们发表好意见之后,我就笑笑,说:“Peter这个人根本不存在,这首诗其实是我写的。”当时所有人都傻了眼,我就问他们:“你们学习的初心是什么?当你们在分析诗的时候,是对其由衷的欣赏、热爱,还只是为了课业的完成而去机械违心地赞扬?”然后我也把一些我学习的英文经典分享给老师同学,帮他们渐渐拾起被遗忘的文化,和学习的初心。所以经典的熏习使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诗歌作品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令我不会“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对于西方的教育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经典对于我的影响,第三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使我虽身处他乡,却一直有着爱国之情。那怎么样才能称之为爱国呢?我的很多同学们也觉得自己爱国,在国外,当有一些老师批评中国政治国情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愤愤不平,但在老师面前却大气不敢出一声,只能在中国人的的圈子里抱怨,说这个老师一点也不好,他们觉得这样是爱国;还有些同学,坚持不移民,觉得有本中国的护照,就是爱国。经典的学习,使我知道了我们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明白了将我们的文化传出去,才是真正的爱国。加拿大不像美国是个大熔炉,要把移民进来的所有文明都消融掉,加拿大政府是推崇“多元化文明”的,鼓励不同文化的传播。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我们中国人现在传出去的文化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学校有一次办了一个“多元文化节”请不同的民族来表演,展示自己的文化,也召集了学校、社区里非常多的人来观摩。轮到我们中国代表的时候,我满心期待,但是等来的却是一群大妈大叔在台上跳广场舞。我们中国泱泱大国,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但到现在却仅仅是浓缩成了一支广场舞,在世人面前丢脸!岂不叫人痛心!所以在学校装饰中国春节的时候,看着大厅里放着恶俗卡拉OK,我会跟他们说:“把这个收起来吧,我帮你们写一副春联。”在做演讲的时候,我会把古琴作为我的背景音乐;也会跟老师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汉服。他们都是非常的喜爱,向我不停表达他们的欣赏。这样,我们所传出去的才是真正能够代表我们中国的文化。
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经典的诵读让我明白了,不论书法,音律还是服饰,都还只是较为表面的。我们真正能引以为傲的,是影响了无数代中国人,培育出无数的贤者的思想,是我们诸子百家的经典。所以在英文课的写作上,虽然老师告诉我们写记叙文的分数会比议论文高许多,但我还是坚持议论文的写作,以古圣先贤所言为我的论据论点,将我们的思想传出去。我虽无刻意强求,但最后英语课的分数还是超越了班上大半的同学,达到了能评奖学金的标准。论英文的实力,我无疑是与外国人相去甚远,之所以能超越他们,胜就胜在了思想的深度上,而这思想的来源,正是在我们的四书五经之中。有一次,我选择课题演讲的题目为“中西方宗教对比”,跟老师同学们介绍起了我们的儒释道。按规定,每个人只有十分钟。但我却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下课老师也没有打断我。老师听了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但她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汇成了一个词“speechless”:无言以对,来评价。而我第二年见到她,她的桌上也多出了一本禅诗。我想当我能将我们中华的思想传出去,让外国人对我们文化的喜爱、千言万语的赞叹化为对我们文明无言以对的崇敬、折服,并能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影响时,我想我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才算是成功的,才不愧于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不愧于王教授传播读经教育从黑发讲到白发,也不愧对于我妈妈对我十几年的栽培。
讲了那么多,我在国外的学习就分享到这里吧。其实我并不是很想讲这段,感觉意义不大,但是被贴上了“海归”的标签,觉得不讲又不合适,所以就把它当做一个开场白吧!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孩子刚出生之时,并无善恶之分,是没有人性的,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而我们教育的使命,就是赋予这个纯洁的生命体以人性的光辉,帮助他成人。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禁锢她的天性是罪恶的,所以就让他无忧无虑地玩乐。但到了幼儿园,看到了别的父母已经给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我们就开始有了危机意识,也要给他上课,又亲手剥夺了自己曾信誓旦旦承诺给孩子的那所谓的天性,早早就开始了竞争。上了小学以后,这更是一条不归路,小中高多少年,父母整日把“学的时候就要认真地学,玩的时候好好地玩”挂在嘴边。而读了大学、毕业,父母的期望达成了,才悲哀地意识到含辛茹苦那么多年的养育,从小念叨着的成才,乃至于成凤成龙也只不过是工作赚钱,成家立业,做一个为家庭生计发愁奔波的小市民,不免觉得可笑痛心。所以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所传输给他的不是玩乐,就是竞争,除了物质,还是物质。而玩乐,竞争和对物质的追求,到底是人性,还是兽欲?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所谓的成才之路,到底是对人性的培育滋养,兽性的抑制;还是对兽性的宽恕纵容,对人性的泯灭?我们好好看看当今的社会,是不是率兽而食人!
有很多人会说,读经的孩子虽然可能是有了品行德行人性,但是到了社会上是没有办法与别人竞争的。先姑且不说体制内的孩子毕业后,是否就真的那么有竞争力,想必大家心中已是早有定论。我先举一个例子:谢老师有一个学生叫做小尹,也是个读经的孩子,今年刚考好大学。虽然家里经济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已开始打工,小尹他并不动心。谢老师看了就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答道:“现在打工,无非是去餐厅之类的地方,与其低层次地接触社会,不如在家多读些中英文经典,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如抄写《汉书》等来提升自己。提高见识,为以后能高层次地理解社会,看待社会甚至影响社会打好基础。”一个19岁的青年,就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一个有如此志向,见解的青年,你还会担心他将来只会是一个收银员吗?所以当我们人性的光辉,思想的深度真正被经典激发出来之后,与社会上终日不是竞争就是玩乐,满是兽性的人相比,就如孟子所说,是“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禽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必定能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所以荀子说:“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这个全,是指学问、生存技能的全吗?错!荀子所言是指德行的大圆满;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44 34203 44 15287 0 0 3921 0 0:00:08 0:00:03 0:00:05 3920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曾子所言“致其知”致的是知识吗?是生存的技巧吗?错!致的是良知,是人性啊!古人还说“上学而下达”,这形而上的学问是什么?是知识、生存技巧吗?错!这些都是形而下的,德行才是形而上之学。上学必将下达!这就是道!何必要为之忧愁焦虑呢?圣人早就告诉了我们“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只要做到“居易以俟命”,切不可自作聪明“行险以侥幸”,只去看表象去抓表象,光治皮毛而不查五脏六腑之病原。正如王教授所说:“太阳一出,积雪全消。”当我们真正能够通过经典,将孩子的思想打深,将他们人性的光明与广大唤醒,那么一切的担忧与不安,都会如积雪般在太阳的光芒下黯然消退,正如大学所说“虽不中,不远矣。”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有孩子将来只是一个收银员,如果他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能做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那我们又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人最怕的不是没钱,没有地位,而是心无所安。怕我们无法舍弃社会的见解、世俗的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的关照。如果孩子能意识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真正能够“至于道,据于仁”;能够有圣贤为伴,每天过着充实、不空洞的生活,那我们还有什么好不乐意的呢?为什么偏偏要用我们庸俗愚蠢的世界观价值观来限定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呢?如果孩子真的是如此安贫乐道,那我要恭喜你,因为是他一个慎独、心安之人;因为他是一个“克己复礼”之人;因为他的生命是一个圆满的、不叹息的生命。
前年听完了我的分享(编者注:见今日推送的另一篇发言稿),很多家长都很有感触,觉得我挺不错的,然后说“我以后一定要让孩子坚持周末和夏令营读经,以后也像遥遥这样就好了。”我听了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所以,今天综上所述,如果给家长们以这样的想法,想:“要像遥遥这样好好业余读经以后也考个名牌大学。”那我给大家道歉,是我误导了大家。首先,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不厚,则其覆大舟也无力。”如果孩子们能做到老实大量地读经,将自己的底蕴积累得比我深,那超越我就会是一个自然、必然的结果,是根本没有必要去刻意学习、效仿的。其次,其实我一点也不值得大家学习,我只是一个学问不精进,心中有愧、有遗憾,心无所安之人。这次的文礼书院之行,给我的震撼与反思极大,我意识到,我与书院的阿学生,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可能你们看我现在还是滔滔不绝,但到了书院我却是沉默寡言,所思所想所念,不是忏悔就是悔恨。当张丽华老师在跟我们讲座的时候,看着老师引经据典,下面的学生对答如流而我却哑口无言时,我头都不敢抬起来。低着头已是泪流满面,因为我心中有愧啊,因为我心无所安啊,我祖宗的文化没学好,却一个劲地要往国外跑去丢人现眼;读书未破万卷,却急着要去行这万里路。怎么对得起往圣先贤,怎么对得起王教授,怎么对得起母亲。所以孩子们,你们立志就要立大志,发愿就要发大愿,立“为往圣继绝学”之志,发“未万世开太平”之愿。要读书就好好背他个50万字,不要像我一样大了以后再自怨自艾、心无所安、心中有愧。
还有大家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发心是什么。正所谓“心之所发,意之所动,一言足以为天下则。”而你的孩子正是你的天下啊!所以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起心动念,孩子们都是感受的到的。那大家思考一下,是应该以怎样的发心来读经,是否是依自己的良知而起愿。大家可能只知道我是业余读经,但却是不了解我妈妈顶着家里四位老人的反对,为我能坚持读经,甚至去读私塾、上文礼书院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正是她纯正的希望我能成圣成贤,为往圣继绝学的发心才能促使她为之付出如此大的努力。而她的发心与坚定,她身体力行上的教育,也才是真正感化我的地方。现实与心愿是有不小的差距的,我妈妈虽发愿要让我去私塾、书院,却是碍于家里的强烈反对,不得不放弃。所以去国外上大学,并非本愿,是“困而行之”,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而大家如果只看到我在国外的成就,而发小愿,想要去外国学习,却是“利而行之”,把读经当做了工具,当成了去提高成绩、考取大学的坚甲利兵,那绝对是大错特错。而至于是否能完成这个愿望,达到我的程度,我也表示怀疑,因为你的起心动念已然不纯,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就。
张丽华老师去书院,和学生们聊天,最强调的一个话题就是问他们,来书院的初心是什么。如果初心不是以悲悯苍生,为万世开太平,而仅仅是为了给自己修身。张老师说那他们是不配在书院学习的,请他们明天就下山。可见发善心起大愿的重要性。因为唯有立了大志,虽不一定成功,才有机会以此为目标去接近。而发了小愿,却只能是将自己故步自封,也落入了俗套。
我们都不是圣人,很多人最初读经的发心可能都是“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但只要我们及时改正,做到“安而行之”,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愿。那到成功之时,肯定会如《中庸》所说一般:“及其成功,一也。”孩子们也一定能够成圣成贤,成就生命的安定、圆满。谢谢!
最后再说几句,因为我说了很多也比较委婉,怕大家不是很清楚。所以就把我发言的中心给大家总结下,十分简单,就一句话:“去私塾、去文礼书院吧!”很短,但听起来很难,做起来更难。但这就是考验大家的发愿是否纯净是否真心、坚定的时候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中国有道,却是暗无天日,率兽食人。正是因为能弘道的大才太少了啊!所以请大家好好地思考一下,回味我刚才所说的全部,到底应该怎么做。到底是要去迎合这个被蒙蔽的社会,还是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焉”去开创我们中国的新社会、新纪元,乃至于影响整个世界,做到真正的内圣而外王。
妈妈从事经典教育事业已有十几年了,其中的付出和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期间无数的家长学生们是来了又走,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无数的心血也付之东流。我都看在眼里,苦在心里,我跟我妈说:“你那么辛苦干嘛呢,咱不办学堂了,大多人都不能坚持,你不仅身体累,心更痛,这有什么意义呢?”她每次都只是笑着摇摇头,并不做答。但当我今天看到她流泪对孟子班同学所说的一番话,我才明白,我妈妈为什么能苦苦坚持那么多年,是因为她只是单纯地希望,这些经典能对孩子们有所帮助,就算只来了一天,只要能在孩子心里埋下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那就是值得的;哪怕只来读过一句论语,只要那句话能对孩子的未来有所帮助,那也是无悔的。十几年如一日,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决心,要发多大的愿啊。妈妈为了我,为了我们所有的孩子,发了那么大的愿。但是我却没法完成她对我最殷切的心愿:去文礼书院学习。所以在心中有愧的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惠风的孩子,能有人帮助我为我妈妈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如果她能看到你们的成就、成为大才,能看到你们有福气去书院学习,有能力去为万世开太平,想必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了吧。谢谢!
海外读经是国际读经教育推广中心之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海外读经,关注国际间最新最全面的读经动态!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国际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微信平台“海外读经”。
1、分享与订阅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或关注公众平台 haiwaidujing
2、投稿
分享您的海外读经故事与读经心得经验至海外读经微信平台投稿信箱 overseadujing@gmail.com
3、查看历史消息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
4、关于国际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海外读经推广中心)
网站:http://iclassics.org
国际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博客:http://blog.sina.com.cn/overseadujing
国际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微博:http://www.weibo.com/197397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