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求甚解,所为何事

2016-03-06 潘正遥 国际读经


按:此文为多伦多大学行文社的经典晨读“班长”潘正遥,在晨读开课前夜,向报名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解释为何要以不求甚解地反复诵读原文为本,又为何应从儒家经典《论语》读起。文章首发于“TCCC多大行文社”微信平台,经作者同意,海外读经平台全文转发。相信此文对于在海外带孩子读经的家长们会很有启发,对帮助家长们进一步理解成人读经,亦会有相当的帮助。


另,多大行文社欢迎更多海外学子、读经家长以及有志于学、有文化情怀的成人朋友,一起加入到经典晨读的队伍中来。欲知详情,敬请点击今日本平台推送的相关文章。


不求甚解,所為何事?

改變晨讀計劃之我見





寫這篇文章時,已是凌晨2:37了。一晚的思想鬥爭痛苦而掙扎。我看著《老子》的備課,讀著“大道至簡”“天下皆以美之為美,思惡矣”,但幾小時後,要分享給大家的方式,卻是天下皆以為美的繁瑣小道。做著一個知行不一之人,我的良心不安。


  · 不想以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作為教材,並不代表著我不尊敬他。相反,南師的著作給了我莫大的啟發。我只是不希望,在我們還沒有熟悉經典,還沒有切身的體悟讓經典能夠與我們的生命相契合時,就有他人的思想先入為主,剝奪了我們每個人與古聖先賢那獨一無二的緣分。



  · 難道南師就不明白這解經的大道嗎?不,我相信他肯定知道。翻開《論語別裁》的再版記言,我想了解南師在這本書越發被大眾認可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老師寫道:“後孔子而生,非孔子無以明”;“古道微茫致曲全,由來學術誣先賢。”;“我輩縱有所見,亦無非先賢的糟粕而已,何足道哉! ”一字一句,震撼著我的心。在感嘆南師的卑以自牧時,我也不禁幡然領悟:南師講別裁,不正是希望我們不落入宋理的教條中嗎?又怎會想我們被他的個人理解所束縛呢? “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若只是將南師的感悟化為己有,何言慎思?未諳世事的我們互相討論,怎能明辨?每日只有那寶貴的半小時,卻還不願誦讀原文,又豈叫篤行?
 
  · 可能,我們之所以抗拒純讀,是因為不相信小和尚念經般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如此高深的道理。我也曾對這個方法不屑一顧。感謝母親的堅持,“威逼利誘”著我把經典至少讀滿了一百遍。有了與經典的親近,長大了接觸的人、事、物多了,才慢慢懂得:道理,從來都不是靠理解的,而是靠悟的。回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有父母怎麼勸導,都不願聽話的任性?那是因為我們儿時的人生閱歷不夠,無法單純地去理解他們所說的道理。人就是有這樣的倔強我執,一定要等自己經歷了,摔倒了、痛了才會領悟,這是成長的過程。所以人生不就像是攀爬一座高塔嗎?唯有經歷的豐富,才能使我們更上一層樓,看到更遠的美景。固然兒時,有父母站在比我們高的地方,呼喚、扶持著我們更上一層樓。但是,一旦我們與他們站在了同樣的高度,是不是就需要智慧、閱歷更為豐富的聖人幫助了呢?所以,多讀一些原文吧,因為再好的註釋都是他人經過聖人啟發而有的人生寫照。唯有建立起我們自身與聖人的親近,他們的真知灼見才能在我們人生需要指引時大放光彩。
 
  在人生迷茫痛苦的時候,在看著窗外風景發呆的時候,甚至只是在“有口無心”的誦念的時候,我都有過這樣“悟”的經歷。那是一種妙不可言、可遇而不可求的體驗:不知何時,緣何而起,那讀過的古句便一閃而過,我驚喜它的出現,但也惶恐它會溜走。牢牢地抓住、思索、最後感悟。有所得的那一剎那,醍醐灌頂,聖人跨越時空“有朋自遠方來”,整個世界都為之光明。

  · 分享完了讀原文而非《老子他說》的提議,我想再提出讀《論語》,而非《老子》的觀點。南懷瑾先生說:“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就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可能,儒家思想養了我們民族的氣節與氣質;而道家,從個人來說,則給了我們慰籍和釋然。但如果我們青年人,在沒有浩然正氣的情況下,就終日想著“過剛則易折”,是不是太失朝氣了呢?儒家偏日用;道家尚覺醒。而在儒家的日用中,我相信,我們也能找到覺醒:一種更適用於英華外發的青年人浩然正氣之覺醒。
 
  · 考慮到課程不至於那麼的枯燥,我會加入共學以鼓舞調劑。 《青年與學問》,以提高我青年人之志氣,而致於學;歷史故事,在前人“知行合一”的實例中提高我之民族氣節;亦或是節選好文,以堅定我之信念。
 
  · 最後,引用宋孝宗之說:“用明於心,汲汲於下學,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功深力到,則他日之上達,無非今日之下學也。”青年為學,慎之慎之!
 
                                                                                                                 潘正遙 於 2016.2.3 清晨6:47分



                  另
附答疑






問:如果只加註釋,不看別人的評析。是不是就會更容易理解又不會被他人先入為主呢?因為有些那時的語義不是光靠悟就能理解的。

答:不提倡看註釋是因為註釋比原文更難,不讀原文就看註解多半沒看幾頁就不了了之了。因為當我們去看註解時,我們內心渴望著一個答案,我們會急,想得到經典的好處,是“利而行之”而非“安而行之”。這時我們心急、浮躁不安,缺失了治學的踏實嚴謹與厚重,無法磨礪心智。而如果這時我們無法找到渴望的“利”,便會挫折懊惱甚是懷疑,故無法堅持。不依靠大量誦讀的話,要達到靈活運用、隨境而感就很難了,所以提倡讀經以純讀為首要。有純讀理念並有此讀誦基礎,看看註解也無妨。不過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急於看注,就會被看註解吸引,進而忘了純讀,最後不能堅持而不了了之。所以純讀,讀它100遍甚至300遍,感悟會隨著讀經遍數和經歷豐富自然遞增,越讀越明白,越讀越對註釋有興趣。
當然,不看註解不是絕對,讀經之後的解經方法稱為移注。把註解寫在原文邊上,各名家註釋同時看。但此法不建議在早期使用,要等我們把通篇《論語》背誦後再做此學問比較好。

總之有讀經信念者,先讀再理解、邊讀邊理解都是可以的。不要放棄讀就對了。


· 當有什麼看似捷徑的方法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要提醒自己“天下皆以美之為美,斯惡已”:有了方便之門,卻是失了治學的厚重。而想要有所成就,又有哪個人可以逃得了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呢?在安定的讀書聲中,我們不僅磨礪了心性,更是陶冶了氣質,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千遍,方可斂心默思、洗去鉛華躁動,收穫君子中正平和之德之氣質,令人如沐春風。



关于海外读经


海外读经是文礼书院国际读经教育中心之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海外读经,关注国际间最新最全面的读经动态!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国际读经教育中心微信平台“海外读经”。

1、分享与订阅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或关注公众平台 haiwaidujing

2、投稿

分享您的海外读经故事与读经心得经验至海外读经微信平台投稿信箱 overseadujing@gmail.com

3、查看历史消息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

4、关于国际读经教育中心(海外读经中心)

网站:http://iclassics.org

国际读经教育中心博客:http://blog.sina.com.cn/overseadujing

国际读经教育中心微博:http://www.weibo.com/19739734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