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团今日于港交所上市 详解它未来的两场战役

张珺 房宫一柳 财经杂志 2018-10-04

美团滴滴默契休战但未必是结局,而阿里是美团长期要面对的敌人

 

《财经》记者 张珺 房宫一柳 | 文 宋玮 | 编辑

 

2018年9月20日,刚刚经历完台风天的香港迎来晴日,港交所也迎来第二个以“同股不同权”政策上市的新经济企业。美团点评(3690.HK)于今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现场来宾有300人左右,到场人数仅为小米上市时的半数。对比小米上市,这次上市流程相对简单、时间也紧凑很多。

 

一位同时经历了小米和美团上市现场的人士半开玩笑地感慨说,小米上市,雷军带着管理团队上台看上去像一群香港古惑仔,而美团上市,团队更像是有些稚气未脱的学生,表情更多是腼腆和害羞。

 

美团点评定价69港元/股,开盘涨5.65%,报72.9港元/股。截至记者发稿股价为72.6港元/股,市值达到3989亿港元(约合508亿美元)。这一市值和小米相当,小米(1810.HK)市值4141亿港元(约合527亿美元),超过京东(JD)的389亿美元和拼多多(PDD)的254亿美元。至此,美团点评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告诉《财经》记者,过去十年尽管BAT三巨头的格局没有变化,但前十名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领域之间的渗透会继续演变,互联网产品边界越来越模糊。“巨头之间的位置还是充满变数。”沈南鹏说。红杉资本是腾讯之外的第二大机构股东,招股书显示持股比例为11.44%。

 

仅仅在2017年10月,美团点评创始人兼CEO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如果我们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该公司于今年初启动了IPO计划。

 

沈南鹏说,美团在选择上市时点上有相当的灵活性——作为一个成长可观、多条业务线盈利的领先互联网公司,私募市场一直看好美团,近几年每次融资都大比例超额认购,公司的cap table(股权结构表)是一级/二级市场中主要玩家的“联合国”(尽管每家都持股不大),而这次融资是让公司走向公众公司的一次自然延伸。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林海峰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美团选择此时上市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从2009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大概经历了快10年,很多公司的发展已逐渐到达成熟阶段,美团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公司之一,这个时间点上市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美团作为大赛道上的领导性公司,在任何时间节点选择上市,我们都不意外。”

 

摩根士丹利中国互联网投资银行部主管陶忆阳对《财经》记者说,作为本次IPO的保荐人,在整个路演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全球投资人对美团点评的关注和热情。在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大背景下,美团点评IPO 吸引了全球大批长线和对冲基金的大额不限价订单,簿记非常强劲。

 

对比7月9日那场声势浩大的小米IPO,“机构投资者更看好美团,散户更喜欢小米,很难说谁更受欢迎。”富途证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华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据悉,美团点评公开认购中,通过富途证券认购的人数占全球总认购人数的32.6%,认购金额占全球总额的19.7%。

 

美团上市是这家公司创业8年的一次阶段性胜利,但是上市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治久安,它接下来还将要迎来两场大仗。

 

美团滴滴默契休战但未必是结局

 

美团向出行业务的扩张上,股东意见存在分歧。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支持,他们的担心是——烧钱太多,并且滴滴已经形成垄断可能会难以对付,同时导致在和阿里的战争中贻误战机。“大家肯定还是有比较大的争论。”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陈少晖对《财经》说,“我们的心态非常开放,我们积极听取不同股东的意见,但是我们会站在公司整体的利益去做判断。”

 

《财经》在9月17日“滴滴、美团暂缓战火,滴滴外卖有意转战海外”一文中报道,美团和滴滴已经默契停战,滴滴外卖从今年4月开始先后进入无锡、南京、泰州、成都和郑州五个城市后,突然在7月底紧急叫停济南和西安,团队正准备从国内转而探索海外业务;而在南京和上海两地试运营后的美团打车也不准备再继续扩张。

 

据《财经》了解,在美团点评9月5日更新招股书前夕,美团董事会达成明确协议,不再继续开拓网约车业务。业界普遍认为美团对打车业务由坚定变为观望态度,和美团的上市计划有关,也和网约车面临的政策环境有关。网约车市场政策环境尚不明朗,特别是在滴滴先后两次出现顺风车事件后,政策不排除有收紧的可能。一位滴滴中层人士对《财经》说,如果按照现在要求的今年12月31日前网约车全部合规,那么滴滴的体量要折损一半以上。

 

“经过两个城市的评估,我们认为打车这个商业模式目前是有些问题的,没有我们想象的商业模式那么好。”陈少晖称,打车商业模式中供求关系不匹配,导致司机不满、乘客抱怨、平台模式目前看来未能有效解决问题。

 

《财经》曾在2017年11月“美团新逻辑:壁垒、管理与它的新战场”一文中写道,美团打车本来准备沿用在酒旅上的策略,即不以激进方式扩张,而是作为后来者依托平台流量优势和线下运营经验逐步转化用户。他们在首站南京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让供给方和需求方在不依赖外部补贴的情况下达到可匹配的状态。南京试点完后,公司内部反馈还不错。

 

但结论在扩张到上海时发生了变化。“上海的测试对我们非常重要,这个结论不是自己拍脑袋的。”陈少晖说,美团当时选择南京、上海做试点就是基于两个城市的不同特点,市场规模、容量、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匹配程度都有不同状态。测试完的结果是,“打车业务的商业模式目前有点问题”。

 

今日资本CEO徐新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现在从资金量的需求、精力的分散,可能不是最佳时机,但是,长远来讲我觉得是一定要做的。”她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互联网的特点是从高频打低频、大用户数打小用户数,中国日均过三千万单的交易场景是外卖、单车、打车和商品的电商;二,打车市场有明显的潮汐效应,早晚高峰供给肯定稀缺,这时候用户有下第二个App的动力;三,出行市场远没有成定局,出行方式未来还要面临从汽车到电动车再到自动驾驶变革,整个行业还会面临洗牌,“每一次技术颠覆都可以创造新的大公司,你一定要买张门票先进去。”

 

虽然滴滴外卖已经转而扩张海外,但一位接近滴滴外卖人士对《财经》说,目前内部收到的指令是,要随时“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不排除美团在网约车政策风暴过去后还会卷土重来,如若这样,美团、滴滴之战将会全面爆发。

 

和阿里的竞争对美团是长线战役

 

《财经》曾在8月31日“美团点评确定IPO定价,最高达547亿美元”中报道,当前二级市场投资者对美团最大的担忧在于它和阿里的竞争。“阿里在扔烟雾弹,还是他们会真的大力做?”一位美国基金的二级市场投资人说,“大家感觉有点慌的,多少有些受阿里的影响。”。

 

在4月2日阿里宣布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阿里为饿了么配备新的CEO王磊。他上任后,饿了么启动30亿元人民币的“夏季战役”,王磊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现在饿了么只有一个重心,就是夺回市场份额,他们的中短期目标是50%。(据国家信息中心方面数据,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为62%。)阿里巴巴已设立一家控股公司,将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两项业务,打包两者独立融资,已获得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以上举措虽然更像是阿里对美团IPO的“干扰”策略,但还是有投资者担心,阿里大规模投入资本,美团也会被迫烧大量的钱。

 

徐新认为,万亿级市场很难实现一家独大,至少有两家才能维持健康的生态。垄断一旦实现,团队会变得缺少创新意识,用户体验变差,同时容易用涨价来赚取高额利润。“我觉得这样是不长久的。”相反如果有两家互相竞争,第三家进不来,会更加良性。

 

我们跟阿里最大的不一样是在于我们会对传统商业的渗透和改造做得比它更深。” 陈少晖说,在“吃”上面,美团现阶段才只做了前端,包括帮用户和商家做配送、平台做订单。在这之后,后端会是美团的发力重点,其准备给商家做整套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包括IT系统、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经营管理流程等

 

他说,美团和阿里的方向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不一致。一致是两家公司都是做大商业,用科技手段解决整个商业运转、效率和体验;不一致在于,阿里是实物电商,更多是做商品本身的线上化,过去阿里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买家和卖家在平台上匹配;而美团做的是服务电商,很多服务体验必须在线下完成,美团更多是用科技手段把线上和线下结合。

 

外卖是阿里和美团的直接冲突地带,但长期来看,阿里是要做一个更通用的商业基础设施,而美团在“吃”上做得更深,是希望贯穿“吃”的产业链成为一个重要科技平台。陈少晖称,过去纯粹比拼补贴和烧钱打市场的模式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的竞争重点是产业链的深耕和给商户提供更好的综合解决方案。

 

“《孙子兵法》说,有的战役是要‘一战定天下’,我觉得吃就是美团的那一战。”徐新说,“先把吃彻底拿下,才能赢得天下。”

 

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后,致力于对人、货、场商业元素进行重构和全链路的打通,这导致其会更为深入线下。饿了么CEO王磊也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今天美团和饿了么还在竞争外卖这件事本身,但融到阿里生态后打法会完全不一样。对商家端,之前给商家提供的是流量、配送,进到阿里生态后还会有供应链、SaaS、金融的服务;对消费者,以前只有饿了么一个客户端,今天有支付宝、手淘、会员体系对接等。“后面是深入的新零售改造。”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人士对《财经》表示,美团和阿里的竞争是阿里的战略“缓冲带”,是为了美团不危及自身实物电商的主体业务。现在来看美团没有进军实物电商,“但如果美团已经牛X得不行了,它找不到任何对手的时候,一定会跟阿里干。”这位人士判断说。

 

陈少晖说,随着美团在“吃”上面深耕,美团和阿里长期来看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精彩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国何时种下自己的转基因粮食?

她们搏在高龄生育的路上 |《财经》特别报道

滴滴42小时:平台、资本、舆论、监管多方角力,网约车巨兽命运何如?

张旭豪放下枪杆——饿了么的十年创业故事

金焱看美国 | 始于白宫的信任危机:四海之内皆内鬼

责编  |  黄端  duanhuang@caijing.com.cn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