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驿道,感受满布闽地乡野的历史印迹 | 新刊来了
福建博物院楼建龙经过三年田野调查,对福建古驿道进行了全面的梳理。2019 年,福建画报社策划、组织、拍摄,历时两年,跋山涉水数千公里,拍摄上万图片 , 最终汇集成《福建古驿道》一书,让我们有机会重温这些满布福建乡野之间的历史印迹,也让我们有机缘走进福建交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本期特刊选编书籍部分内容,希望可以窥斑见豹,了解福建古驿道,感受福建瑰丽山川。
随刊附赠福建古驿道图
纵览闽地全景
参照明清之际的驿铺分布情况,福建古驿道可分为西北险道、西南隘道、中南鸟道、东南间道、东北岭道五大分区体系。如果以各处的入省边界为起点,则西北路起于闽浙、闽赣间绵延分布的松政柘岭、浦城仙霞、武夷分水、光泽杉岭等各处古关隘;西南路起点含由闽西转闽西南的建宁、泰宁、宁化、长汀、武平、上杭等闽西客属各县与江西、广东间的各处隘口;中南路起点为与粤东相交接的永定至平和沿线,并北向穿越闽南博平岭、闽中戴云山;东南路起点为诏安及东南沿海各府县;东北路则始于福鼎、寿宁、柘荣等与浙南相接的省界关隘。五大区系以东北-西南向的闽中大山带为左右分水,闽江干流及上游富屯溪为南北分界,铺石凿路,水陆相接,织出缀连于山、河、海之间的这片东南路网。
目录
006 福建古驿道
010 重走古驿道,穿过福建数千年历史014 山行而水处,闽越先民出行的主要模式018 汉晋往来迁徙,古道逐渐成形024 福建全境驿道,至晚唐五代联通四方030 官方民间共拓宋元水陆交通036 明清商旅物流发达,闽地交通路路贯通042 险峻的八闽古道,穿行于崇山溪谷之间
柘岭松溪/仙霞南浦/武夷分水/杉岭富屯/福延福瓯
084 西南隘道,客家通廊金溪建泰将/九龙宁清归/汀州古大道110 中南鸟道,千山飞渡漳龙古驿道/漳平华安道/德化戴云路128 东南间道,桥渡相济漳诏万松分水/泉厦大小盈岭/泉州朋山古道/仙游古道156 东北岭道,山高路峻福温分水/车岭古道/白鹤石壁/大北岭道专题选编自/《福建古驿道》
撰文/楼建龙
图片/由福建画报社提供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双脚踩出最为原始的道路,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于路况的优劣或是路径的通达又会产生更高的要求。福建古道形成既晚,路况异常险峻、崎岖,即便只在不远的清朝,一县之内的日常巡视,普通官吏也要“动须旬月”;就百姓而言,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小山村的,也是占了相当多数。
但道路对于古代福建的意义,不啻血脉之于身体,对这一僻处东南一隅的区域繁荣,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道的发展与完善,也成为地方社会成长与区域成熟的主要标志。
由汉迄清,福建古道依势定向,逢山砌蹬,遇水架桥。因为天多阴雨,土路遇雨则泥泞易滑,所以大道的路面无论坦夷,均采取铺石以就的方式。修路的材料,主要以大小石材为骨干,因为溪流资源丰富,石材多数取自溪中的大小卵石,一般取大块的居中、平整、面朝上铺砌,稍小的用于外侧砌造路沿,更小的用于路面间填缝平铺 ;上山的石阶,多采自山石,开凿錾平,平铺使用 ;遇到山间横亘的大块岩石,或绕行,或直接凿阶而上。
修路时,一般利用砂土作为路肩和底部的铺垫,必要时加以一定量的垫或枕木。依赖庞大的人工伟力和简易的工具,先民们将随处可见的土、石、木等有效运用,铺凿出遍及八闽、无限延伸的条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