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深中通道通车】挑战破局|李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者
开栏语
今天,举世瞩目的深中通道迎来历史性的通车时刻。历经7年岁月,上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建起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铺设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造出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一步步攻坚克难,创造出一项又一项“伟大奇迹”。
中山市总工会围绕这一重大现实题材,共派出16组由工会干部职工组成的采访组深入深中通道建设现场,创作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龙腾伶仃洋·建设者说》,将分为《缘起伶仃》《匠心筑梦》《挑战破局》《见证辉煌》以及《番外篇·采访手记》五个篇章,用最真实、最直观的视角,讲述超级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动人故事,聚焦“伟大工程”背后建设者的艰辛与荣耀、力量与智慧。
“刚来的时候,我们感觉深圳好远,随着大桥工程的完工,感觉深圳变得好近。”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总工程师李勇,自2018年加入深中通道建设后,带领技术团队一笔一画勾勒这个超级工程。他的一番感慨,也道出许多“深中人”的共同心声。
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虽然没有参与到水上主桥的建设,但是1.6公里陆域引桥的建设难度一点不比水上施工容易。该段地质表层为50厘米覆土、下部是平均深度达30米的海积流塑状淤泥,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就好比在一块大型豆腐上进行基础建设,如何保障施工安全高效、满足深中通道品质工程要求是极大的挑战。
“接受这个任务,压力肯定是很大的。那时我的想法就是想去做这个事情,把它做好。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困难,何况接到这么重大的任务,我更没有退缩的余地了。”李勇带领技术团队创造性地引用路基边坡土体位移观测系统,监测确定了下部软基土体在大型机械施工下应力影响深度,采用了合理的钢护筒长度,节约建设资金近500万元。“非常辛苦,但再苦再累,也要干好!”这是常挂在李勇嘴边的一句话。
2019年11月21日,深中通道桥梁工程S07合同段首片40米箱梁架设成功,吹响了深中通道上部结构快速施工的号角。
创新,没有标准,只能探索,向更精细、更美好、更强大的目标冲刺。“没有可借鉴的技术,一切都得靠工程师自己创造与制造。”李勇回忆到,“深中通道引桥为双向八车道,单幅宽度达20.5米,墩身平均高度30米,最高达40.2米,独墩构造,比常规公路项目的结构尺寸要大得多,若按常规施工工艺,工效和安全风险较大。”经过研究国内快速施工和整体预制吊装技术,李勇结合项目地质及场地条件,提出并推进大型盖梁钢筋整体吊装工艺,实现了盖梁快速施工。“给大家机会,才能激发年轻人的奋斗动力。”李勇通过组织劳动竞赛,带领同事们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箱梁湿接头和路缘石施工,还提前6个月完成了万顷沙匝道箱梁架设。
寒来暑往、潮起潮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汇聚成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他们在岗位上坚守、奉献,从一个工地到下一个工地,有家,却不能常回。
深中通道建设初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李勇常常带着同事通宵达旦地埋头苦干,已经很久没有“过年”的概念了。为了更好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李勇萌生了将全家从四川搬到中山的想法。“妻子有稳定工作,两个女儿也准备上幼儿园了,从一个生活了多年的地方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家人肯定是不愿意的。”李勇说,“但工程师就是为工程而生,就是为解决困难而来。国家需要这样的工程,群众需要这样的工程,我们必须顶上去。工地在哪,家就在哪”。为此,他多次向家人讲述深中通道这项超级工程的重大意义、海域箱梁架设中面对的各种难题,最后终于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全家在中山落户扎根。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将会成为更多家庭的团圆路,见证深中两地的融合与发展。对于未来,我们无比期待。”
在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就是这样一群朴实而又可爱的人儿,7年间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用智慧和汗水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面对世界级技术挑战交出了精彩答卷。
编辑:胡秋露
供稿:陈小健
一审:卢志芬
二审:黄 薇
三审:吴焕湘
来源:中山市总工会
往期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陈伟东率队到中山调研 勉励工会组织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龙腾伶仃洋·建设者说》即将重磅推出,敬请关注!
往期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陈伟东率队到中山调研 勉励工会组织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龙腾伶仃洋·建设者说》即将重磅推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