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英:与家长合作的艺术(一)| 新学期教师必学技能

郑 英 源创图书 2021-09-22

点击标题下方的“源创图书”关注我们。源创图书,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若把班级比作企业,班主任就是主管,家长就是合伙人,学生就是员工,其中作为主管的班主任必须有纵观全局的胸怀;


若把班级比作球队,班主任就是教练,家长就是亲友团,学生就是球员,其中作为教练的班主任必须制定好训练计划,同时组织好战略进攻。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必须以共同的目标来增进整个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只有班主任、家长、学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共赢。这是教育者都已认识到的道理,也是教育中永恒的话题。


所以,班主任必须高屋建瓴、全局在胸,积极建立起与家长的良好互动关系,并与科任教师一同构筑教育的“统一战线”,三位一体,多维度、立体式地凝聚成教育合力,从而产生教育的整体效应。



1

乐做桥梁,从中斡旋


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子女的努力,而作为中间人的班主任,也可以对此有所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中协调,帮助家长提升对孩子的影响力,从而间接为家庭教育助力。


(1)巧设活动——融洽亲子间的关系


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这些节日每年都有,我们不妨好好利用,使其成为点化教育、 润泽亲子关系的资源。我们还把每年的亲子节日固定下来,把孩子对父母的爱称为“康乃 ‘心’行动”,把父母对孩子的爱称为“向日葵行动”。这些固定的节日又有着不同的形式,真是有趣又有味。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尽可能多地创造了亲子互动的机会,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当然,这些活动只是增进亲子感情的载体,从中体现出的平等、尊重、信任和关爱才是最为可贵的,其意义远超活动本身。


(2)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


学生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这是教育中的常见现象,但常见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视而不见,一推了之。班主任需要为此积极协调,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顺势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和家长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并最终将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和行为结合起来。如此一来, 教师不再是“消防员”,而是“调解人”。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远胜过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和坐视不理的漠然无为。通过这样的协调, 教师将同时收获家长和学生两方的认可。


(3)指导家长——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层次。无论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还是行为问题,或是他们与家长间的矛盾,都或多或少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并常常是家教误区的一个直观反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所说的, “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 ”,我们班主任能做的就是告诉家长 “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存在的缺陷和误区,并为他们提出一两项可行的建议。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对象,同时讲究交流的场合,并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4)搭建平台——让家长露一手以提升其形象


所谓“艺多不压身”,我在班级活动中特意为家长保留了这样的节目 ——“我老爸最棒”和“老妈,加油”。除了活动搭台,让家长“露一手”之外,我还积极调动家长这笔独一无二的资源,让他们投身到班级建设中来。


就这样,班主任成了“总导演”,学生成了“编剧”,家长成了“演员”,有了这三方的倾情投入,剧情怎会不精彩?通过学生的“搭台”, 家长的“唱戏”,平凡无奇的教育生活变得生动起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还在家长和学生之间传达互利的信息:在学生面前,感慨父母工作的辛劳和为孩子付出的心血;在家长面前,诉说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当然这需要教师用心关注)。这些,都会在无形中让家长和学生更积极、更投入。



2

积极补救,转危为机


沟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分歧,他们之间的矛盾若能及时处理,则可拨云见日,双方重归于好,为教育的整体效应助力;反之,若是处置不当, 则极易造成信任危机,为后续的教育带来重重阻力。


(1)延时处理——以静制动


遇到正在气头上的家长,班主任如果急着辩解,反而会给家长一种推脱责任的感觉,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问题更加难以处理;班主任如果懒于理会,冷漠置之,更是会激怒对方。班主任此时不妨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沉默,耐心倾听,让对方发泄完牢骚和不满,然后再如实描述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如此一来,家长的情绪自然能够稳定下来。


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该出手时,千万别急着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很多时候,“当场解决”的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快速疗法”,因为有些事情的复杂程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意料。班主任通过倾听,可以达到两种目的:一是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从谈话中捕捉信息,从而为有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先行自责——以退求进


 “退步原来是向前”,班主任若能真诚大度,即使面对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不易对付的家长,也能将之“软化”得通情达理。班主任平时教育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如果过错发生在自己身上,主动承认不失为一种示范。而且家长的怨气发泄完了,自然就不会得理不饶人,反而会认为教师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令人钦佩,还可能转身向教师表达歉意, 如此一来,家校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


(3)求同存异——取其所长


班主任和家长因角色不同,与孩子交往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家长对孩子,往往是情感重于理智;而教师对学生,往往是理智重于情感。我们进行家校沟通,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携手共进。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轻易放弃对家长的信心和与他们的合作。当然,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统一,只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平衡,班主任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顾全大局, 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4)假借他力——寻求帮助


借助他人的力量化解家校矛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所谓“第 三方结论最具权威”,请来对方的“自己人”,是因为他们往往持有相同的立场,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较短,地位相同,属于“利益共同体”,所以更容易找到心灵沟通的连接点和契合点。当然,班主任若把自己化身为家长的“自己人”,积极修炼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让家长心生钦佩,愿意把自己当作“自己人”而主动接近,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5)坚守底线——把握分寸


人与人之间那种伙伴、战友般的情谊,都是在共享、互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和谐健康的家校关系需要有原则做底线,也需要教师和家长保留一定的距离。其实,只要我们本着一颗无私的心, 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负责与公正,我们就可以让家长放下心来,主动与我们建立健康的家校关系,真正为教育助力。


(6)统筹协调——着眼整体


班主任除了自己要做到巧妙化解与家长的隔阂,还需积极帮助科任教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家校同心,发挥班级管理的“整体效应”。


若把一个班级比作一支球队,学生便是运动员,科任教师便是教练员,而班主任则是领队兼主教练。班主任若与科任教师融洽相处、通力合作,则能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离不开科任教师的协同教育。班主任需要有全局观念,既帮助科任教师搞好与学生的关系,又帮助科任教师搞好与家长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为科任教师创造与学生、家长增进感情的机会,补位而不越位, 补台而不拆台。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节选自源创图书《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修订本),郑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郑  英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曾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封面人物,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著有《教育,向美而生》等。



源创图书 · 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长按指纹,或搜源创图书 关注我们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