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非: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

吴非 源创图书 2022-06-06
标题下方的“源创图书”关注我们。源创图书 · 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小编说:

最近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网友们在网上议论纷纷,你是如何看待这篇满分作文的?

到底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

吴非老师在他的作文教学笔记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之所以强调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并非我的学生不诚实,而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太“花”。不知什么时候兴起来的,刚刚高一的学生,文章开头,二话不说,劈头盖脸就是一组排比句!或风花雪月、缠绵悱恻,或激昂慷慨、热泪翻滚……像我这样进入老境的,看了就有点儿受不了,像是看到陌生人强行挤进门来献花、送礼。

这些学生的招式,如程咬金的三板斧,一组排比句过去,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话了。当然,这种过于急切的排比句,也会让有些教师像接连挨了三闷棍,昏头晕脑之下,给出一个高分。
 
按我们以往的经验,写到需要的地方,为了增加议论的力度和表达的语气,或是为了必要的抒情,可以在叙述中间或结束之处,适当地使用排比,表现自己的情绪,以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为什么会出现滥用排比句的现象呢?“这是中考前老师教的”,学生说。因为考试作文阅卷时,教师快速浏览,不一定能看见“漂亮话”,那就得“把花戴在最显眼的地方”,于是排比句的位置最终调至开头,成了蒙人的“三板斧”了。又因为用了这种方法至少没吃亏,甚或讨了点儿便宜,于是竞相仿效,流行开去。适当地用排比句,是好的表达;处处不忘来一组排比句,则是恶俗。
 
还有一种“花”,是装腔作势说大话,这种现象背后好像也有老师的影子。(我说这样的话不怕得罪同行:应试教育的报应来了,当年用这类路子写应试作文的一代学生,现在已经站在讲台前了。)

比如,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文章显得“大气”,不是鼓励他们多读书、攀登精神高地,也不是引导他们质朴为文、“我口说我心”,而是让他们多背豪言壮语,以势压人。我每次在文章中看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都不以为然:学生不是会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将功成万骨枯”吗?怎么就这么缺乏人文教养,缺乏悲悯情怀?

在高中生作文中,还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豪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不断地听到学生发出这样豪迈的呼喊,听多了,也许就会庆幸:幸亏没有谁能给他一个“支点”。可是现在我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撬地球?他们把地球撬起来是想证明什么?证明他们野蛮吗?证明他们有毁灭一切的力量吗?我不明白,青年为什么如此不敬重地球?据说这句话最早是阿基米德说的,他唯恐世人认为他发现的杠杆原理不重要,于是一定要说得惊天动地,其实他才不会犯傻去撬地球呢。
 
不好的文风也来自学习的环境。我在一所学校就看到张贴的“排比句”:“……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因为处处可见,几乎每名学生都熟悉这段话了。

但是如果推演到“给你一个支点,让你去撬起地球”,就能看出思维与文风方面的缺憾了:应当属于学生的一切,包括时间,竟都是学校“给”的,而不属于学生自己!——学生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动不动就说要“撬地球”,甚至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也不负责,也就很自然了。
 
由于应试作文评价的偏向,一些教师主张的简约平易的文风就很难推行。而学生追求形式,往往花里胡哨,大事铺陈,“功架”很大,却是虚张声势,一无可看,以丑为美,自得其乐。令人遗憾的是,这也来自一些教师的“指导”,其基本思路,可能也和“把花戴在最显眼的地方”如出一辙。
 
如今的教育教学过于功利。没有直接的“好处”,学生不屑于去做,教师也懒得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抒真情、说真话、质朴为文,究竟是多难的一件事呢?我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远的不说,就说语文教科书,上百篇文章,有哪一篇是教你学花架子、野路子的?
 
我同时认为,虽然青少年中任何风气的形成都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具体在文风问题上,语文教师自身的认识,往往特别重要。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源创图书 · 吴非作品





源创图书 · 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长按指纹,或搜源创图书关注我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