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魔术箱里走出来的中摄协主帅
此文原载于《中华儿女》杂志2015年第14期总第405期,有删节
王瑶,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王瑶心中,摄影是神圣的事业。
作为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金奖获得者,摄影同样是王瑶感悟生命、表达情感的方式。今天一起来听听王瑶的摄影故事。
魔术箱里走出来的摄协主帅
王瑶的“摄龄”,只比她的年龄小5岁。几十年来,数万张方寸照片,连缀起她一路拼搏、不断战胜自我的摄影人生。
“我的父亲酷爱摄影,从小我就耳濡目染,对摄影很感兴趣,在我5岁那年,父亲手把手教我平生第一次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喜爱上了摄影。”在童年王瑶看来,父亲的照相机就是能够变出一切的魔术箱。
五年级开学那天,小学生王瑶拍下了同学们走进校门的瞬间。这张片子被《中国日报》以“开学了”为题发表,“新闻点是那一年部分学校的学生穿上了统一校服、背上双肩书包”。后来这张照片又被《中国青年报》转载,并获得当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17岁时,王瑶当选为北京中学生通讯社社长,并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了个人摄影展。
1988年,王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1992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新闻社,同年参加“桂林空难”报道以照片《悼亡灵》获1992年中国新闻奖。然而,这次突发事件的摄影任务完成后,她却陷入长达一年多的困惑期。“只是像录音机一样翻版生活,觉得每日的工作像机械的运动,没有新的刺激和挑战,总是无法全心投入。自己觉得如果照这样做下去,即使能继续得奖,拍出别人喝彩的照片,自己也不会满意。”
钟爱的镜头似乎也无法为王瑶找到准确的表达途径,她一度想放弃这个职业。然而,经过冷静思考和不断探寻,王瑶终于为自己找到方向,她选择尝试走进普通人,拍摄图片故事。当她与他们的情感息息相通时,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那条路,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寻觅和发现。王瑶经常告诫自己“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即使很平常的事情,好记者也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因为他们在通过照片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996年,王瑶被中国新闻社派往美国,担任亚特兰大奥运会摄影记者,成为中国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女记者。她冒着40℃高温,每天背着20多斤的器材,爬10米高的灯架,奔波各赛场之间,“我当时所在的中国新闻社只有一个IOC的摄影采访证,中国代表团的参赛项目又非常多,在一个场地我只能拍十来分钟,然后就要风风火火地‘转场’。当时还没有数码相机,每天拍完照片先到新闻中心冲洗,拿回来在旅馆的小房间里摊一地,把从上千张底片中精挑细选出的片子扫描后传输回北京。整个过程非常熬人,一天也就能睡两三个钟头,吃一顿正经饭,30多天就是这么咬着牙硬坚持下来的。当时采访奥运会时高负荷的工作,早使我忘记了自己的性别,忘记了娇羞,忘记了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当时支撑我的就是心中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感。奋斗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2000年以舞蹈家陈爱莲为主角拍摄《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作为摄影记者,王瑶深知摄影的力量在于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扩张了人类视觉的版图,注定了参与历史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人类启迪心智、认知自我、追求真相、探索未来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她力图通过自己拍摄照片,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新闻事件有历史价值的瞬间。
作品《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
陈爱莲在北京创办中国内地第一所私立舞蹈学校,精心培育着130多名小“陈爱莲”。
为了中国舞的发展,陈爱莲带领学生到广州芭蕾舞团研究学习西方舞蹈艺术。
毕竟60岁了,陈爱莲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
由于长年坚持刻苦练功,陈爱莲自称宝刀未老。
陈爱莲祈祷演出成功。
一年多的准备,舞蹈《红楼梦》于1999年夏天在广东7个城市巡回演出。开场前几个小时,陈爱莲带着学生在剧场练功。
准备登台。
60岁的陈爱莲,在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改编的舞剧中,领街主演16岁的少女林黛玉。
演出结束后,陈爱莲为观众签名。
重返舞台的陈爱莲在沙滩上起舞,仿佛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
从剧场回到酒店,陈爱莲病倒了。
第二天一早,陈爱莲匆匆赶往下一个城市,继续她的演出。
迎接摄影事业的春天
回顾自己的摄影经历,王瑶曾感慨道:“我真得感谢生活,在我还是个小姑娘时就给我上了一堂生死大课。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用镜头关注关于人性与生死的问题。包括后来的荷赛获奖作品《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我是在30岁那年完成的一组专题,我看到了一位六十岁的老舞蹈家内心的孤独脆弱和由此爆发出的强大力量,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次拍摄经历帮助我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女人。”
“还有那些被我拍摄过的人,很多人,让我进入、干扰、拍摄,这需要很大的宽容。我一直带着感恩的心态。我感谢他们,也感谢这份工作给了我观看的权利,不管是看人世的世态炎凉,看个人的喜怒哀乐,还是看成功者、失败者、奋斗者,都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别人活了一辈子,我彷佛活了好几辈子。我觉得中国人最应当过的是感恩节!”王瑶认真地说,至纯的微笑一直挂在嘴边。
2009年,王瑶进入新华社任副总编辑、摄影部主任。
2012年12月,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瑶全票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一名普通的摄影记者,到新华社副总编辑,再到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让王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接过新的历史使命,她将中国摄影家协会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总体目标确立为:通过全体摄影人的奋力开拓,到2020年,跻身国际一流,创造当代中国摄影的新辉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图片作品是摄影领域综合实力的最终呈现方式。是否具备一流的精品佳作创作能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摄影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她认为,只有坚持正确方向,大力繁荣摄影创作,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精品佳作,才能不断提升中国摄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她说:“必须将繁荣各门类摄影创作、提升精品影像创作能力,作为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声音不大的王瑶,语气却很坚定。2014年,中国摄协通过“中国梦影像公益广告”、“送欢乐下基层”、“摄影曙光学校”等活动,走入基层,在社会各界赢得了越来越大的知名度、美誉度。“在摄影创作发展的同时,摄影理论、教育、编辑、出版等各方面工作,也需要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带来摄影事业的春天。”
2013年12月22日,王瑶在太阳儿童村给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孩子过生日、讲摄影知识
强大的精神力是成功的保证
2000年王瑶以《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获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金奖。此奖被誉为“国际新闻摄影的奥斯卡”。从此,王瑶这个名字为人熟知,但是奖项光环的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拍摄故事,这段难忘经历,经常被王瑶拿来与青年分享。“当时最早我是从报上看到一个很短的消息,说陈爱莲女士60岁要重返舞台,而且扮演一个青春少女。当时我只觉得这是一个很适合镜头表现的题材,后来经过和陈爱莲的深入接触,我才了解到,她的的艺术之路异常艰辛。陈爱莲是在孤儿院长大的,12岁开始舞蹈生涯,‘文革’期间又被迫离开舞台。”在交流与跟拍过程中,王瑶才得知,饰演林黛玉是陈爱莲1997年快60岁才萌生的想法,在编排过程中,导演考虑到她的年龄,提出将其中部分高难度动作稍做改动,遭到陈爱莲的坚决反对。相反,她还将其中一部分动作难度加大了。
“《红楼梦》公演后,很多观众都不敢相信扮演女主角的是年近六旬的老演员。而在创作这组作品的过程中,我看到和我要展示的,是一位老舞蹈家内心的孤独、执著和强大的内心力量,我希望读者能从作品里,看到人性的光辉。”通过镜头展示人的奋斗精神,是王瑶一贯追求的目标。她说,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起起落落。在低潮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专注前行。这个过程不仅要战胜外界的困难,也要战胜自己心中的软弱和杂念。比如陈爱莲,她的艺术之路波折重重,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放弃了。在60岁重返舞台,依靠她对舞蹈的热爱、依靠她多年坚持的专业素质,更加依靠她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人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都必须勤奋敬业,意志坚定。我们能看到的成功者,无论他从事哪个行业,强大的精神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作品《后911》
(原载《中华儿女》杂志2015年第14期总第405期,文字来源微信:ZHRN1988,有删减,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有人情味的图片分享APP
分享生活和创意
分享旅行和世界
分享美女等等等
快拍快拍 生于杭州 长在中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以下关键词 直接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