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报道 | 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 妇科肿瘤论坛精彩荟萃

妇产科网 2023-05-20


2020年8月9日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 妇科肿瘤论坛精彩荟萃:




专题讲座
宋磊教授:阴道癌的手术处理

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宋磊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阴道癌的手术处理。阴道癌是一类罕见妇科恶性肿瘤,常为继发性,个体化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宋磊教授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对阴道癌的手术治疗进行了系统讲解,展示了阴腹联合阴道癌根治术,阴道癌全阴道切除后阴道成型术的手术技巧。宋教授强调,手术是把双刃剑,应时刻贯彻微创理念,用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好的医疗效果。术前应充分评估,发现病情严重复杂、难度大、风险大的情况应考虑改变手术方式,切忌做“零开腹勇士俱乐部”的勇士!


向阳教授:卵巢癌化疗方案的演变与选择

向阳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肿瘤妇科中心主任兼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向教授此次给大家带来卵巢癌化疗的优化选择。卵巢癌近几年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在上升。对于卵巢癌的规范治疗,除外手术治疗后,化学治疗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环磷酰胺,噻替哌到七十八十年代铂药的出现,再到世纪之交的紫杉醇问世,到如今的贝伐单抗、PARPi的出现,卵巢癌的化疗方案更新换代几番,究竟何为最优呢?向阳教授认为,紫杉醇联合卡铂仍为卵巢癌化疗的一线治疗,维持治疗中PARPi已然成为标准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可用于紫杉醇过敏的一线,同时化疗期间避免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化疗药物减量着重影响化疗效果。


谢幸教授: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中的争论问题

谢幸教授现任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谢教授今天给大家详细分阐述了PARP抑制剂应用中的一些争论问题。近年来,由于PARP抑制剂的横空出世,使得卵巢癌病人获益较既往越来越大。目前PARPi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病人,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争议,如PARP抑制剂可以覆盖到所有的卵巢癌患者吗?PARPi比贝伐珠单抗更有效吗?PARPi可以使卵巢癌患者去化疗吗?谢教授总结分析到:目前PARPi并不能完全使所有的卵巢癌患者获益,同时PARPi也不能完全替代贝伐珠单抗的作用,而卵巢癌患者去化疗,目前仍存在一定可能性。

 

张国楠教授:晚期卵巢癌“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

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张国楠教授今天给大家详细分享了晚期卵巢癌“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70%的卵巢癌确诊处于晚期,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彻底的手术治疗为其重要治疗方案,研究表明,每提高10%的减瘤度,患者的生存率提高5.5%,因此,卵巢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晚期卵巢癌治疗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传统肿瘤细胞减灭术不足以清除壁腹膜及散在微小种植转移灶,而广泛性腹膜切除术则可囊括所有肿瘤组织。张教授从手术入路、术中血管的处理、腹膜的游离、子宫切除方式等多方面总结了广泛性腹膜切除术的手术关键要点。

 

梁志清教授:盆腹腔解剖的精准辨识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技巧

梁志清教授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妇产科主任,此次梁教授以妇科肿瘤手术技巧为指引,带大家精准了解盆腹腔的解剖结构。梁教授表示,充分了解盆腹腔内解剖是妇科肿瘤手术的基础,而对于盆腹腔解剖的精准辨识则是完美完成一台妇科肿瘤手术的必备能力。妇科恶性肿瘤晚期可蔓延至整个盆腹腔,而盆腹腔内脏壁腹膜的广泛性,肝脾胰腺胃等上腹腔脏器的重要性,以及盆腹腔内动静脉系统及神经分布支配的复杂性,均对妇科肿瘤手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于行云流水的手术技巧下,盆腹腔结构的精准解剖是决定手术成功与预后的关键。

 

林仲秋教授:卵巢癌最新NCCN指南解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卵巢癌最新NCCN指南的详细解读。最新指南对于卵巢癌是否切除淋巴结、一线治疗与维持治疗、复发后治疗与维持治疗等均有不同于以往的认识。林教授总结:肿瘤局限于盆腔,需保留生育功能,肿大的或可疑的淋巴结以及NCAT前可疑的淋巴结均应切除,而临床阴性的淋巴结则不需要切除。卵巢癌化疗方面,初始治疗重新编排了化疗方案,根据有无贝伐单抗使用以及BRCA突变情况分层维持治疗。复发的病人建议RO的二次减瘤手术,强调贝伐单抗的使用,铂敏感复发的PARPi已成为标准治疗,而铂耐药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去化疗单药或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PARPi,PD1等。

 

娄阁教授:初始卵巢癌手术及维持治疗再思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娄阁教授带来了初始卵巢癌手术及维持治疗再思考: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治疗模式。娄阁教授回顾了卵巢癌近期相关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初始卵巢癌手术是选择PDS,还是NACT+IDS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是否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娄阁教授结合了2020年NCCN指南的更新,总结了卵巢癌维持治疗的应用指征,并分析了不同状态的卵巢癌患者应用维持治疗的获益情况及药物的选择。

 

大师面对面:宫颈癌术后早期残端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黄浩教授、程文俊教授、汪希鹏教授、邱丽华、孙红教授参加了宫颈癌的大师面对面环节。仁济医院邱丽华主任首先介绍了本次宫颈癌讨论案例,该案例是一名宫颈癌术后早期残端复发患者,患者在后续治疗中采用了各种化疗方案,效果均不佳。各位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深入的精彩讨论。


汪希鹏教授认为要重视宫颈癌分期,根据2018年宫颈癌新的分期这个患者是局部晚期巨块型包块肿瘤,局部晚期宫颈癌选择根治性放疗,对于盆腔廓清术在放化疗后的选择需要慎重评估。


孙红教授认为要注重手术时切缘到肿块的距离,另外要注意术后病理结果,涉及脉管浸润提示术后存在中危因素,需进行后续的辅助治疗。免疫治疗方面对于患者如果PD-1表达高的话是否可以考虑早期用药。对于盆腔廓清术,在第一次复发时可以考虑盆腔廓清,但是进行了多次的放化疗后是否还能做手术需要进一步评估。


程文俊教授认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进行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手术需要更严格的质控。患者SCC高也是一个病情严重的指征,需考虑后续补充放化疗。


最后黄浩教授进行了总结,黄教授认为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病理高危因素,后续同步放化疗选择的指征和时机,盆腔廓清术的选择时机等各项因素都需要进行一个整体的考量。要降低宫颈癌复发,第一是分期要准确,术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术中要注意无瘤原则,对于患者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获益,MDT的讨论对于疑难患者是很重要的。


各位专家教授各抒己见,为临床治疗疑难患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陈春林教授: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陈春林教授对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近期国外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宫颈癌微创手术与更短的生存期限有关,国内在2015年3月8日通过郎景和院士牵头进行了中国宫颈癌大数据研究,获得了中国人自己的宫颈癌数据。本次研究纳入了46313例患者,33758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组8852例,开腹组23068例,研究结果提示对于IB1期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cm的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当,生活质量上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相当;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上,腹腔镜手术高于开腹手术。综合国外文献和我们自己的数据,专家共识认为腹腔镜手术可以应用于2009年FIGO分期B1期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cm的子宫颈癌病例,但需注意以下几点:禁用举宫器,注意阴道离断方式,淋巴结切除,坚持无瘤原则,要规范腹腔镜手术培训。


汪辉教授:宫颈癌免疫治疗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汪辉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宫颈癌免疫治疗策略,晚期宫颈癌和复发宫颈癌治疗手段有限,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外,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肿瘤免疫治疗分为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包括CAR-T TCR-T TIL),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包括PD-1,CTLA-4)及肿瘤疫苗。2020NCCN指南提出,推荐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患者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MMR/MSI或PD-L1和或NTRK基因融合检测,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将是今后晚期复发性子宫颈癌的应用热点。汪辉教授介绍了目前最新的在宫颈癌上应用的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现状,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在患者疗效上是好的,并且没有严重副作用。免疫治疗未来的趋势能够产生大量有免疫效应的细胞,也可以用疫苗的办法来治疗肿瘤,关键点是要找到有效的生物指标。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精准的个性化联合治疗是宫颈癌免疫治疗未来的方向。


程文俊教授:宫颈癌微创手术再认识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程文俊教授回顾了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既往的临床研究及LACC试验和多个国家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均发现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率更高。微创手术肿瘤学结局较差的几个可能原因有:常规使用举宫器可能增加肿瘤溅出风险;CO2气体对肿瘤细胞生长或蔓延的影响;微创手术体内阴道切开有腹膜内蔓延或癌扩散风险。2019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共识提出,要正视和重视临床研究的结果,理性看待和面对这两项研究反应的客观事实,不能因此而否定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价值,要在临床上采取一切可实行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郝敏教授:疫苗后时代宫颈癌筛查相关问题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教授对疫苗后时代宫颈癌筛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宫颈癌在全球是第三常见的肿瘤,在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高居新发恶性肿瘤第二位,中国近20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国内以hpv16 52 58感染为多,1618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毒亚型。高危hpv持续感染会引起宫颈癌。hpv疫苗已获得全球广泛认可。但接种了hpv疫苗不能取代宫颈癌筛查。30%宫颈癌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因此郝教授提出,目前hpv疫苗应用后对筛查的影响及需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无论采用什么筛查技术,假阳性结果都将远超真正阳性结果。2.需要改进hpv疫苗接种人群筛查方案,hpv1618分流策略面临挑战,疫苗可能改变hpv类型分布导致新的高危型hpv出现,降低了细胞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降低了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3.疫苗型别限制,无法覆盖所有已知的hpv高危型别。4.疫苗的保护有效时间仍未知,可能需要优化疫苗接种流程,在特定时间加强免疫。

 

吴小华教授:卵巢癌R0减瘤术面临的挑战和改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卵巢癌R0减瘤术面临的挑战和改变,对于晚期卵巢癌来讲卵巢癌手术达到R0生存率更高,对于卵巢癌来说手术是治疗的基石。各项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来确定是直接进行初次减瘤术(PDS)或者是进行新辅助化疗(NACT)后再行减瘤术,能够将R0从原先的30%上升到接近60%。在初次减瘤术(PDS)的手术方式选择上,超根治手术(包括膈肌切除,脾切除,上部肠切除及乙状结肠直肠切除)与标准手术相比手术达到R0和患者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对于手术团队的研究发现,妇科肿瘤科医生手术与多学科团队手术相比,妇科肿瘤医生手术能达到满意减瘤比例更高,患者总体生存提高,并且并发症和死亡率并未增加。吴小华教授提出,我们需要建立中国妇瘤科医生认证制度,培养妇瘤科医生手术技巧。对于二次减瘤术,目前没有统一的患者筛选标准,在专业的医院选择专业的医生进行手术,患者获益最高。


马晓欣教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的处理与术后长期管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晓欣教授分享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的处理与术后长期管理的临床经验。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的多发病,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影响卵巢储备功能会造成不孕,马晓欣教授认为,所有期别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均可手术治疗,术后半年到一年是患者妊娠的黄金时期,妊娠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EFI评分选择自然妊娠、促排卵人工授精或IVF;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治疗必须个体化,需长期管理,药物治疗是长期管理的核心,复发的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不建议二次手术。


王素敏教授:宫腔镜手术分享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产医院王素敏教授分享了4个宫腔镜下的典型案例:包括宫腔粘连产后并发症胎盘残留与植入,剖宫产疤痕妊娠与上皮滋养细胞肿瘤ETT,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特点与安全性,子宫内膜腺肌病特殊类型-弥漫性囊性子宫腺肌病。王教授通过这4个案例,认为对于宫腔粘连,反复的宫腔镜探查是预防粘连的一个好办法,重度宫腔粘连在术后1月需进行二次探查或进行球囊扩张避免再次粘连。对与胎盘残留需尽量在宫腔镜下清除干净,对于子宫内膜癌需要认识其宫腔镜下的表现,镜下特点为菜花样新生物、弥漫型病变、局灶型息肉样物,要注意区别假阴性的图像表现,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认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是安全的,不会造成肿瘤的扩散。弥漫性囊性子宫腺肌病的影像学表现会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宫腔镜下能够准确诊断这一特殊类型的病例。


仝进毅教授:再谈腹腔镜宫颈癌手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仝进毅教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宫颈癌早期复发病例在纤维脂肪组织内复发性癌多见。目前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仍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首选方式,包括腹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 腹腔镜优势在于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医生手术时更舒适。近期研究显示,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降低住院费用,手术损伤小。然而2-4cm的Ib1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总体生存率比开腹手术低,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肿瘤大小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仝教授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要积极寻找导致腹腔镜手术复发可能的原因,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来解决问题。仝教授认为,无瘤问题是复发的主要因素,举宫器和CO2气腹可能在肿瘤播散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手术中做到不用举宫器,低腹压或无气腹,在肿瘤标本取出时要注意无瘤原则,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来降低复发概率。

 

柴泽英教授: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浙江省台州医院柴泽英教授通过案例分享介绍了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在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卵巢评估,目前常用治疗方案为醋酸甲羟孕酮或醋酸甲地孕酮药物治疗,如果首选药物无法完全缓解,可以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后,使用GnRH,曼月乐或来曲唑联合治疗。在治疗起期间,每3个月需进行一次评估,每次均需进行病理检查。超声评估子宫内膜需关注内膜是否有异常回声。CT MRI检查主要目的在于排除附件肿瘤,明确肌层是否浸润,了解淋巴结情况。组织病理学是诊断金标准,宫腔镜下定位下活检最值得推荐。当发现有确切证据证实疾病进展,持续治疗6个月疾病无反应,反复复发,患者不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以及完成生育的患者则可以停止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成生育后建议子宫切除,如患者拒绝需维持治疗严密随访。


沈铿教授: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精准诊断与人性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的沈铿教授首先对比了中国、美国HPV筛查和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方法,并提出其研究团队在HPV分流领域的新方法,即用恒温HPV检测,细胞p16,ki67+双染后联合cobus4800,准确率高、时间短、成本低,意在找到国产HPV分流方法,提高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精准诊断。同时展现该团队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两种术式对比,以及应用3D重建多中心联合研究,为病人个体化治疗提供模型。该研究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一定认可,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南,也为宫颈癌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诊疗。

 

王建六教授: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复发后的处理策略

现今,年轻的内膜癌患者占比日趋升高,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共识,但是治疗上仍有很多争议,并且其存在“二高二低”——“治疗有效率高的同时复发率亦高,且妊娠率及分娩率均较低”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是妇科肿瘤医生的考验和挑战。王建六院长深入分析了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并给出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处理策略,并分享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一项关于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总结了相关复发治疗后的妊娠结局。


段华教授:子宫内膜癌诊断新观点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近年来,许多专家都在探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的工作。段华教授从宫腔镜诊断的优势、内膜癌宫腔镜下的特点、宫腔镜对内膜癌高危因素的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享了一些典型的内膜癌病变的宫腔镜下表现。但段教授也强调,宫腔镜对内膜癌诊治还需要深入研究,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方益昉教授:作为现代传媒热点的妇产科——以晚清名刊“点石斋画报”为中心

方益昉教授引用了作为当时文明标志的《点石斋画报》,回顾了媒体传播与医学的历史变迁,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医院发展的历史变革、几代医者的辉煌历史以及作为中国男性妇产科医生起点的孙中山先生;也介绍了一度大众媒体的报道“有头无尾”及存在“妖魔化”的报道。最后,方益昉教授总结道:妇产科启动了医源性现代启蒙,媒体的力量,须主动把握医学人文双螺旋提升生命质量,相信接下来妇产科和现代传媒的互动将更加升华。


吕卫国教授:NCCN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指南解读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类进展极快、极易发生血液转移、对化疗极为敏感的肿瘤。2019年NCCN首次颁布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指南。吕卫国教授从X线检查证实存在转移灶的葡萄胎的处理、葡萄胎后妊娠滋养细胞的诊治、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中间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低危和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方案等方面,对NCCN颁布的妊娠滋养细胞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吕教授还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葡萄胎预防性化疗、预防性子宫切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吕教授的解读及研究成果分享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指导。

 

王沂峰教授:外阴癌手术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王沂峰教授重点介绍了其自主创新的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式:经下腹部皮下通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经下肢皮下通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以及二者的联合术式;视频演示了其主刀的外阴癌累及尿道时的尿道部分切除及移位术、累及会阴及肛门的手术方式;依据所切除外阴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探索开展包括“风筝皮瓣”“V-Y皮瓣”“蝶形皮瓣”在内的个体化外阴修复整形方案;在发现传统手术对腹股沟淋巴管切除不彻底的弊端后,首创了“新式的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解决了阴旁淋巴组织残留的问题。 王教授在妇科相对罕见的外阴癌手术治疗中,展现出的开创性思维、个体化手术方案、精湛的手术技艺值得仔细品味。


刘崇东教授:子宫内膜浆乳癌的起源及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大部分都是早期的。在子宫内膜癌中,子宫内膜浆乳癌占子宫内膜癌的10%,但其死亡率占子宫内膜癌的40%。刘崇东教授首先对子宫内膜癌的几种分类方式,包括Bokhman分类,WHO分类,TCGA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指出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可能是内膜浆乳癌的癌前病变,详细介绍了浆乳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预后预测模型及治疗原则。同时,刘教授还就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分享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分子分型、基因突变谱对于子宫内膜癌风险分层的预测价值,也介绍了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未来治疗中的前景。刘教授指出,TCGA将基因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整合,可以帮我们对高级别内膜进行风险分层,但如何将分子特征应用到疾病的筛查、诊断及治疗中是临床面临的挑战。

 

薛翔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神经

手术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特别是对于DIE,扮演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角色,切除病灶、恢复解剖是手术治疗的原则,如何保留和恢复盆腔神经的解剖是恢复盆腔脏器乃至肢体功能,达到内异症“精准”治疗的重要方面。薛翔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盆腔神经,乃至盆腔神经干的机制,并为大家分享了精彩细致的盆腔神经解剖的手术图片及视频。薛祥教授也指出:盆底神经手术的难度极高,要求更好的掌握腹腔镜下盆腔神经解剖和功能的知识,需要更多妇科盆腔神经学医生应需求而生!


姚吉龙教授:妇科良恶性肿瘤生育力保护新进展 

女性自出生后卵泡的数量是不断减少的,女性生育期有限且不可逆转,如果在不同时间保护卵子保护生育力,尤其是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姚吉龙教授就生育力保护的必要性、生育力保存的技术及现状,微无创技术与生育力保护等几个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海扶治疗在生育力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并深入介绍了儿童和青春期患者,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患者保护生育能力治疗策略的选择原则,总结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中微无创技术的应用现状。姚教授还强调了多学科交叉在生育力保护中的重要价值,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生育力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


大师面对面:卵巢癌

伟医生介绍病例


陈友国教授:合适的病人、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才会有合适的结果

夏百荣教授:可以通过PDX模型寻找敏感药物

祝亚平教授:病理出来立即进行基因检测,将可用靶向治疗关口前移

  

孔北华教授: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近年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或铂敏感复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后,应用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孔北华教授详细深入的介绍了PAP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PAPP抑制剂作为一线维持治疗、复发后维持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后线治疗以及PARP抑制剂使用的安全性管理。该指南源于中国临床实践,汇聚众多国内外循证证据,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规范性,相信一定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


崔恒教授:卵巢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复发是卵巢癌治疗面临的困境之一,对于复发的卵巢癌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据支持,相关的临床研究也面临重重困难,国际上目前有结果报道的临床研究仅有三项,崔恒教授对这三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GOG-0213是阴性结果,其结果提示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临床获益并不明显,而另外两项研究,DESKTOPIII和SOC-I得到的是阳性结果,实施二次减瘤手术组较不手术组生存获益更高。崔恒教授详细比较了三个研究,指出患者的选择标准,完全肉眼切除率和二线贝伐单抗使用率等方面的差别可能是导致三个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崔教授指出二次减瘤术复杂性较高,应当在有团队条件、技术能力和经验的机构进行,并且反对无原则扩大二次减瘤术的指征。


臧荣余教授:2020ASCO复发卵巢癌手术临床试验中国报道

复发卵巢癌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目前还缺乏临床数据支持,对此,臧荣余教授牵头进行了SOC-I研究。臧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研究的入组标准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并将我国的研究与国外的DESKTOP-III研究等进行了比较,并生动介绍了其中一些比较特殊的病例。臧教授的研究团队初步认为手术与化疗相比是有一定益处的,但也强调必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R0而不是满足于手术记录上的R0。


庄光磊教授: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进化解析与靶向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庄光磊教授首先通过采集卵巢上皮恶性肿瘤分子信息,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进化来源进行分析。随后进一步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分子遗传模式,发现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具有显著的肿瘤内异质性。并且提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基因组变异特征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相关,部分卵巢透明细胞癌富含免疫T细胞浸润,因此可能适用于免疫治疗。庄教授从卵巢透明细胞癌起源出发,探讨了其恶性发生的可能机制,也为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探索。

 

大师面对面:内膜癌

陈晓军教授介绍病例

 

胡元晶教授:Lynch综合征部分可能合并卵巢癌,需要注意病人卵巢的情况

冯炜炜教授:

1)遗传咨询:此病例有家族史,且是年轻患者,但第一次基因检测阴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送检的标本类型及部位,测序的深度等因素有关,因此这样的病人如果出现基因检测阴性,应该要进行深入分析

2)Lynch是否适合保育:孕激素对Lynch患者疗效差,提示Lynch相关内膜癌与雌激素依赖的内膜癌发病机制存在差异,这或许是GnRH+来曲唑有效的分子基础,但是否长期有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3)保育后是否需要预防性切除:由于错配修复的四个基因对应的肿瘤风险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突变的基因情况确定

4)免疫治疗:dMMR肿瘤对PD-1的反应率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并不敏感,这例病人可能就是不敏感的类型

 

黄啸教授:Lynch综合征女性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比例达40%~60%,因此患者不适合保留生育,并建议随访肠镜和内膜厚度,建议切除子宫加双附件


狄文教授: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临床应用 

国家卫计委资料统计显示每年妇科门诊7亿人次,其中约一半是生殖道感染,从全世界来看,每天有100多万人获得性传播感染,生殖道感染人群庞大,且可以带来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死亡等后果。抗生素合理使用率低、抗生素耐药、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费用高等都是生殖道疾病诊治面临的问题。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感染是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得到重视。狄文教授从常见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及感染特点、生殖道病原体检测技术介绍、STD核酸联检的临床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病原体核酸检测在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检测中的价值以及病原体联检的优势,为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参考。


万小平教授:阴道残端上皮内瘤变和阴道残端癌的处理

阴道残端上皮内瘤变和阴道残端癌在生殖道肿瘤中,发生较为罕见,但其在处理上非常棘手,值得临床医生思考。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教授从阴道残端上皮内瘤变和阴道残端癌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治疗方面,分析了5-FU等药物治疗、激光等物理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为这一类较罕见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参考。最后,万小平教授分享了精彩的腹腔镜根治性阴道及宫旁切除及输尿管膀胱植入术的手术视频。万小平教授在妇科相对罕见的阴道残端癌和癌前病变手术治疗中,展现出的精湛的手术技艺值得细细回味。

 

周先荣教授:子宫颈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手术范围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先荣教授从病理角度向我们阐述宫颈癌的病理表现以及手术范围的选取。首先周教授阐述了宫颈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提出宫颈癌病灶的浸润深度、水平播散深度、病灶位置以及肿块大小对于宫颈癌的病理分期和手术范围选择至关重要。随后根据组织病理,列出宫颈绒毛状腺癌、疣状癌可以缩小手术范围。而有些宫颈“早期癌”难以进行保守性治疗,如胃型分化的子宫颈腺体病变与女性生殖系统同期发生的粘液肿瘤、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高级别浆液性原位癌。最后提出其他容易误解的少见宫颈肿瘤的手术治疗,如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生长方式或不同起源的手术范围选择,以及腺肉瘤与腺肉瘤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和/或伴异源性肉瘤/分化。为与会专家和观众引入了,“哪些子宫颈恶性肿瘤能保守治疗,而哪些不能保守治疗”的思考。


程忠平教授:复发性/晚期妇癌MIS-MDT

复发性/晚期妇癌的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问题,程忠平教授从妇科晚期癌/复发癌的诊疗现状与进步、E+快捷诊疗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妇科复发/晚期癌系统评估+个体化治疗的诊疗模式以及复发/晚期癌MIS-MDT的适应症及风险等方面介绍了同济十院妇癌中心的一些临床实践成果,分享了一些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案例,突出了微创技术及多学科联合在复发/晚期妇癌治疗中的作用。程教授指出,对于病人的诉求不要轻易拒绝,应该个体化考虑,同时程教授也指出复发的妇科肿瘤,微创手术难度大,需要有相当的经验和技术条件支持。


陈晓军教授: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根据其团队的临床研究成果,初步发现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尤其术前病灶直径≤2cm病例,而双侧前哨淋巴结显影更有利于诊断。这一操作使75%患者免于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而影响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检出率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2cm、BMI≥30kg/m2、高龄、操作经验以及造影剂。随后陈教授提出术中前哨淋巴结冰冻有助于诊疗决策,以确定是否可以保留生育、终止手术。而对于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阴性的患者,需病理超分期,以提高诊断效能。陈教授以及其团队向我们展示了高水平前瞻性研究成果,阐述了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诊疗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顾李颖 严斌 李碧岚审稿人:诸海燕 程玺


声明:本报道由大会方供稿,并经由会方审核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Janice


听说微信又双叒叕改版

快把“妇产科网”设为星标吧

精品学术内容不再错过!

快来跟着步骤操作吧↓↓↓


推荐阅读:

会议报道 | 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 泌尿妇科分论坛、妇科肿瘤分论坛手术转播精彩荟萃

阮祥燕教授系列讲座|关于卵子冻存、胚胎冻存、卵巢组织冻存 你了解多少?

会议报道 | 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 护理论坛精彩荟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