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牛哥”:让老种子回归,藏种于民

2016-11-02 爱故乡 有机会网

文章来源: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黔东南苗乡侗寨,如今还保留完整的传统农耕习俗,是诸多农业物种最后栖息地。但随着交通的改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多祖先几千年驯化传承下来农业物种品种也即将在此“失耕”,或将在此“绝迹”,一些品种或许收藏在遥远的地方某个冷库中,即便还是“活物”,却不知为“何物”。

“有牛哥”其人:辞仕从农为物种


“有牛哥”是侗族,到高中才学说汉话,给自己取名叫“杨正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回乡工作,先后任过县林业局副局长、乡镇镇长、镇党委书记,确实是父母的自豪和乡亲的骄傲。

谁也料不到,2012年秋,因为一个特有水稻品种又在他眼下“绝迹” ,他毅然辞去乡镇党委书记职务,回到村上土地里,开始农业物种收集与保存工作。他说:“只要能救护下一个珍稀农业物种,也比当那镇长书记值!”

贵州是中国最为边远落后的山区省,黎平县是贵州最为边远的农业县,越是边远落后的山村,遗存的地方传统农业物种越多。杨正熙用一年的时间,走遍黎平400多个村寨,采集到地方农业作物种子500多份,约有90个品种。

然而保育收到的物种,需要有人力,他妻子也放下手中的工作、还让家里几个亲戚一起来帮忙,可是每年到年终就是没见什么效益,大家还是空等杨正熙给大家画的馅饼。


“有牛米”其事:古法牛耕,古老品种

不到两年,妻子省下来给家里老人看病和准备给女儿读大学的学费,这最后一笔钱也全部用光,也还没见什么收入,怎么坚持?

这样下去可不行,收到的这些物种也难保得住,杨正熙苦思:能否在收集到的这些品种中,找到市场有需求的产品,才能有人主动帮忙种植,这样让种子回归、藏种于民,或许才是唯一活化传承物种的办法。


2014年4月4日,一次机缘,有一个紫黑色稻米品种,被他 “打米机下留种” (独家传种几十年,因这家人老母亲去世,准备不再种这稻种)。这米异香,饭如胭脂,应该有市场。他想既然是老品种,就应该用老方法来耕作,才能更能保障好品质。于是他将稻种交给有耕牛的老乡用“牛草+牛粪+牛耕+放鱼+放鸭”传统方式种植,取名为“有牛黑米”。

“有牛黑米” 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质量指标极好,农残与重金属检测多项“未检出”,而营养物质含量极高。与对照种植的“机耕化肥米”,其稻草、稻谷、稻米表现的质色完全不一样,“守农有牛米”饭如胭脂,异香扑鼻。几万斤“有牛黑米”当年春节前就被抢购一空,“有牛黑米”种植农户收入翻番,杨正熙也小有所获。


《守农有牛生产律》其规:用耕牛和家族信誉担保

2015年3月,杨正熙牵头成立贵州有牛农业专业合作社,865户有牛农户申请加入。为确保生产质量,他拟草《守农有牛生产律》(完全传统的“牛草+牛粪+牛耕+放鱼+放鸭”种植方法),以侗族款约约定,社员用耕牛和家族信誉做担保,违者没收耕牛并开除社员资格(侗族款约违规成本高,一般没有人敢违规)。

在苏州一位客商的鼓励和支持下,有牛合作社赠送2250公斤种子,杨正熙承诺并担保让社员增收(每亩发放增收保证金300元),让社员完全认同并严格执行《守农有牛生产律》。

社群,有神奇的传播力量

因为自己“不务正业”,导致父亲气急,突然病倒,再也没能起来。杨正熙放下所有手中的工作,疚愧地陪守父亲走完最后的三个月。

安葬好父亲,1500亩的稻谷已经成熟,市场却还不知道在哪?

有人劝他说,先找市场再收购稻谷。他说:按约定好的价格,先收!不能失信于社员。一个月的时间,他举债收购稻谷45万斤。看着满仓的稻谷,他真着急了!

为了打开市场,杨正熙到北京米展论坛上讲述老谷种的忧伤;又领着社员侗族大歌队,到深圳参加美食文化节,诉说黔东南生态的愁怅;他跑去上海做“志愿者”,黎阳耕读会为他牵线搭桥;他到广州,到武汉……他总是对城里人说:“请你们有时间去看看,我们种水稻真的很好”,可是很少人相信他。

他在城市街头的天桥上,想到自己的父亲,忍不住泪水盈眶。他很疲惫,想找地方逃避,甚至想生命就此结束。

他知道市场不在黎平县城,却又不得不回到那儿,动员妻子把住房卖了,先还一些急要还的借款。妻子取出房产证,说:“我早就知道会有今天”。

一天傍晚,接到一个陌生人电话:“我到你种植基地去看了,现在在黎平,想怎么帮你卖点米,你能过来吗?”他马上飞跑去见客人,是一个小伙子。当晚,一篇题为“为了让好人继续做好人,让农民愿意继续种植这种高品质的紫米,必须要让好人有好报”的帖子出来。没过两天,又有一个小伙子到来,有“帮帮有牛哥,帮帮当地农民,帮帮我们自己”帖子跟出,帖子将“有牛哥”事迹推出。先到的是炎黄部落电商赵书军,不到十天,他一个人的社群就销去1万多斤有牛紫米,收入25万元。


闻讯而来的泰研社、深圳农夫市集、上海志愿者爱心基金会、上海自然之友、云上原乡、侗寨云商 、微兔GO、红华连锁、56民族特产、九维时空、亲自然健康部落......等社群组织、电商平台纷纷加入到销售队伍中。 贵州日报、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文汇报、CCTV7、贵州卫视公共频道 “百姓关注”、黎平电视台......等媒体给予支持。还有腾讯基金会和黎阳耕读会一直不离不弃地在背后的支持,“守农有牛米”成为小有名气的品牌,“有牛(黑)紫米”销售已不成问题,杨正熙终于又活回来。


无需认证,只请见证,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6年春季,申请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下3000户,自发种植“有牛黑(紫)米”这个品种的不下2000户,仅就这个品种来说,已经实现了他“种子回归,藏种于民”的梦想。杨正熙很兴奋,他相信“用传统的老方法种传承的老品种,绝对没错”。

如今杨正熙收集到的老稻谷品种有56种,今年推荐给其他合作社种植的特色品种有八种。

市场渠道上,继续加强与腾讯基金会、黎阳耕读会、炎黄部落电商、侗寨云商等合作,而还有很多陆续前来咨询代销的电商也很多,市场已经有底数。

“守农有牛米”虽然没有申请“认证”,却能高价卖到全国各地,主要是一直坚持“无需认证,只请见证”,就这样很多吃到“守农有牛黑(紫)米饭”的消费者,纷纷致电咨询,前往侗乡旅游,见证“守农有牛米是怎样耕成的”,这些游客又作为见证人,带来更多的销量和引来更多的游客。

因“守农有牛米”而组团来的旅客,杨正熙总是尽量亲自当导游,散客来多了,他陪同不了,感觉很是内疚。他说:“我本来只是想尽量多卖点好米,哪想到把黔东南生态旅游这头牛也卖了”。

如果你碰见他,他总能从口袋里又捞出一粒小种子,自豪地说:“看似渺小的种子,其实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根”。


结语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黔东南不可能形成规模现代机械化高产农业。所以唯有因势利导,将传统生态农业做成高端高效农业,这是苗乡侗寨人民最易接受的生产模式,也是苗岭山区农业的唯一出路,更是黔东南旅游开发最吸客的办法。

正如“有牛哥”说:“每一种物种,都有他的使命”,而每一个人,也都有他生来的使命。

(杨正熙是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

关于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2015年起,主要由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并联合推动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开展。爱故乡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回顾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