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拥抱树的时候,树也在拥抱我 | 开启感官,重拾生活 ①

2017-05-17 海藻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海藻

你的触觉被弄丢了吗?

在过去的一天里,你接触过哪些生命?

你是否知道跟大树“互相拥抱”是什么感觉?

人的每一寸皮肤都是有触觉的。不论是触摸自己还是他人,或是植物、小动物的时候,你是否有通过双手以外的身体部位去触摸?

是否能以触摸的方式做“无言的沟通”?

是否能通过触摸,对生命有新的认识?

如果这些问题对你来说有点奇怪,也许因为,你的触觉被不知不觉弄丢了。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你。

也许你很关心过自己的智力是否被充分开发,但智力只是身为人的一小部分。你是否关注过,自己的感官被利用了百分之几?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等感官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充分利用?其后又会有哪些收获?“开启感官,重拾生活”系列文章,就是想说说这些问题。

所谓“重拾生活”,关键的一点是,当我们考虑“什么样的生活才是适合自己的?” 可以不需要等待别人指示、不必迷信专家,而是通过充分练习多重感官之后,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和选择。

人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就是自然。“自然的智慧”不在别处,已经在你那里。相信自己,就是相信自然。

这篇中,先来重新认识“触觉”。

小动物之间的很多沟通是以接触来进行,人类原本也有这样的本能。图来自Pixabay

曾经,我的触觉也被弄丢过

尽管童年时在乡村玩耍着长大,但成年后,生活忙忙碌碌,头脑里总是充满各种最后期限、待解的难题、矛盾和纠结…… 我的感官被慢慢遗忘,整个人被头脑中一团乱麻般的念头塞满。

跟植物动物的触摸之稀少就不用说了,一个忙碌的人不会去关心这些小生命,更别提触摸。对自己呢?只顾得上批判这不好看那不够瘦,哪会用心触摸?而周遭人与人之间像是有股厚厚的墙,我跟他人的触摸也仅限于几个亲友之间。即便是触摸,也大多只限于用手,一部分原因是——全身上下穿着衣服,脚能感受到的只是袜子或鞋垫。尽管夏季可以露出四肢、穿凉鞋,但是,因为用进废退,触觉已经退化得不轻,即便裸露皮肤,也忘了“每一寸皮肤都是有触觉的”这回事,顶多是在被蚊子咬后感到痒痒而已。

遗忘触觉带来的是感情的麻木,当罕有的接触发生时,我还是忙着关注脑中的念头,而没能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更别提感受对方。

就这样,慢慢的,触觉对于我来说变成了可有可无的。

直到生活节奏的转变,我重新慢下来,才意识到很多感官被我弄丢了,生活也随之被弄丢了。幸运的是,认识了一群特别的老师和伙伴,在他们的鼓励下,渐渐的,我努力寻回童年时才有的能力,包括触觉等各种感官。

图由作者提供

蒙上眼睛之后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游戏——在小树林里,蒙眼行走。

蒙眼?上一次大概是七八岁时玩过的。作为成年人,平时用的最多的感官就是视觉,谁会没事干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什么都看不见地走路,还是泥巴小路,万一摔跟头多丢人?…… 尽管脑中冒出一连串的问号,但看到身边的人不但没疑问还很开心,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

蒙上眼睛,还好,世界没有陷入完全的黑暗,虽然什么都看不见,但阳光能穿透好几层布,给了我一点安全感。而且,这个游戏比较“温和”的地方在于,几个人排成一队,一个搭着一个的肩膀,打头的人不蒙眼,可以带着我们走。所以,只要队伍不断,安全基本还是有保障的。

可是,真走起来,紧张感还是难免的。我只能尽量动用视觉以外的感官。触觉是很重要的,得隔着鞋子去触摸地面,确保不会磕碰到、没有坑坑洼洼,再慢慢往前挪步子。以前没觉得穿着鞋能感觉到地面的多少变化,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石子的大小和形状,泥土的软硬程度,小草的质感,都能感觉到。我搭着前面一位女孩子的肩膀,跟随着她的方向弯弯绕绕,也明显通过双手感觉到她的不稳定的呼吸,以及时而放松时而紧张的肌肉。而后面一位伙伴的手搭着我,时不时轻轻地往后拉,仿佛在暗示“慢点吧”。游戏是禁语的,我想告诉他,“我慢不下来呀,因为前面的人走得快”,可是没法说出口,于是用耸耸肩并且略往前倾的动作,希望能传递信息到他的手掌心。还好,一切还算顺利。

走着走着,前面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可能是在穿越灌木丛,很快我的双腿也跟灌木的枝叶来了个亲密接触。这些枝条的弹性真好,我心想。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头顶又被前面弹过来的几根松树的枝叶“刷”了一遍,松针刺刺的但并不坚硬,刷到头顶先是略刺疼然后变成了痒痒,“咯咯”的笑声从前传到后。

还有很多小细节,有些已经被我淡忘。但我不会忘记的是,当走到终点,摘下眼罩的那一刻,简直不敢相信!刚走过的小树林看上去那么“平淡无奇”,树木个头小小的,地面灰突突,如果是平日里,我根本不会多看它一眼就匆匆路过,但是刚才的蒙眼行走,我却感觉到了那么多细节……

原来除了视觉,还可以通过那么多种方式去感受世界。

很多次其他与此有关的经历、游戏、体验之后,多重感官——包括触觉——对我来说再也不是可有可无。

我形成了一个既新又旧的习惯——每当要认识一种植物或一块石头、一头牛或一只猫…… 总之,每当有新的生命在我面前展现,我总是像小孩子一样,不自觉地想要伸手去触摸,有时更是会反复地、从不同部位触摸。如果不这么做,我觉得似乎是没有认识过ta们一般。有时,在熟悉的地方,我还会主动闭上眼走一会。

就是这样看似幼稚的习惯,带给我许多无法言语的感受。触觉成为我认识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渠道。

我也抓住可能的机会,脱掉鞋子赤脚行走,用每一个步伐触摸大地;以及在适合的季节、适合的地点,穿少量宽松的衣服,让全身和大地、风、水、阳光亲密接触。我用更多方位的触觉(不只是手)去感受小动物伙伴。当我和其他人身体接触时,我尝试放下自己的念头,去感受他们的脉动和情绪。即便只是独自一人处在室内环境,我也不会让触觉荒废,而是时常去有意识地关注它。我知道,只有当我能感觉到自己,我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其他生命。

当触感尽可能地打开,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原先被迫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但有一天突然发现双腿其实是没问题的,是可以正常行走的,那种重获自由的感觉,会有多奇妙?也像是突然解锁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一种“特异功能”——天哪,原来我还可以用这种方式认识世界?为什么之前竟然不知道?

这种奇妙的感觉,你也可以获得。关于重新发现“触觉”,我只是分享一些小小的心得在这里,但触觉大多无法用文字或影像来展示,所以分享的实在很有限。而且,感官是只属于自己的,每个人的练习方法、感受都会不同,关键是——千万别忘了这些感官的存在,常常使用和锻炼,它会给你数不清的惊喜。

图来自Pixabay

人与人的接触

有很多研究证实,常常与他人进行拥抱、牵手、按摩等身体接触,是对我们身心健康有益的。身体接触对于婴儿尤为重要,每天获得充分的爱抚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必须条件。(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书籍Touching: The Human Significance of the Skin)

是否跟他人接触是一个层面,“如何接触”又是另一个层面。在我看来,与人接触的最大重要性在于,这是一种无言的沟通。比如上文提到的蒙眼行走中,我跟前后的伙伴就通过触感来传递信息。而生活中,以触摸作为沟通方式,还有太多的可能性。

电影“PK”中,阿米尔·汗主演的外星人PK有种特异功能,能靠跟他人接触双手来获知对方的任何知识,或是当下正在思考的所有事情。当然这只是电影,现实中我们没法通过接触获得那么多信息,但是,接触能传递的信息量绝对比你预料的要多很多!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接触?是被脑中的念头、评判所囚禁,还是愿意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是否同时在注意感受对方的身体和情绪?

比如当好友非常伤心的时候,过去我多半会不知所措,说一些并不应该说的话比如“没事的”“会好的”。但现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更偏向于尽量不说话(除非被提问),而是去感受ta,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触觉,比如拥抱,或者是握着手,或者搭着肩,不必想要去改变什么,只是静静感受就好,感受ta的呼吸、身体的温度、脉动的频率。这是一种最好的陪伴。而伤心的人首先需要的是尊重和陪伴,而不是改变的建议。不拘泥于语言,不执着于自己的念头,也让我不至于再出现那种不知所措的情况。

而类似的,如果双方都很开心的时候也是一样,接触可以作为一种无言的沟通,配合其他的感官,关注自己的身心感受,同时也关注对方身上发生的一切。用心的接触,能更直接地让爱来回流动。

图来自Greenshinto.com

触摸树木

“触摸”,总是双向的、相互的。我相信,除了人以外,一切植物、动物、土壤、石头和溪流,都是有生命的、有多重“感官”的(虽然我们也许还不懂是什么样的感官),所以我相信,每当我触摸ta们的时候,ta们也在触摸我。

跟树的接触,与跟人的接触其实是一个道理。既关注自己,也去感受对方,尝试以接触作为沟通方式。

即便在城市中,我也常常触摸各种树,感受树皮的质感,每种树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遇到足够大的树还会求抱抱,厚实、坚定的感觉总是让人很心安。如果你也抱过千年以上的古树,“生命”这个词的意义对你来说一定是会被完全更新的。“触摸树”跟“观看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安静下来之后,尝试放下“尴尬”、求新奇、或是评判“好粗糙”等等的念头,这时才可能会感受到:你拥抱树的时候,树也在抱你。

如果有条件,爬树也是很好的与树接触的方式。不会爬树?可以练嘛。嗯,可别忘了人类的祖先是谁?找尽量大的、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树,或是分杈比较低的树,会比较容易爬。哪怕不爬得很高,只是在最低的树杈上坐着或躺着,你都会觉得,哦,这真的像是回家了一样。

LaBastille:“我从触摸那棵高大的白松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乐趣。一天早晨 ,当我用双臂抱住树干时 ,开始有了一种平静、健康、幸福的感觉。我这样抱了十五分钟 ,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着。粗糙的树皮紧贴着我的皮肤,好像这棵树把它的生命之活力注入了我的身体。当我离开白松时,确实感到我们已经以某种形式交换了生命的活力。” ——摘自程虹《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

图由作者提供

触摸虫子

对于害怕虫子的人,我想说,你错过了太多!在野生动物中,虫子是人最容易接触到的,ta们带给我的快乐也是无法言语的。

有时在树林里走着走着,会有虫子爬到身上,如果能确定是无毒且不咬人的,我就不会把ta赶走。触摸总是相互的,或许有些虫子就是天生好奇心爆棚,想要来摸摸我这个庞然大物呢?

从小就常接触、也很喜欢的是鼠妇、瓢虫、螳螂、蝴蝶、蚱蜢、千足虫等等。特别是瓢虫小小的脚丫子带来的细微触感,配合圆滚滚的体态,实在是萌翻!而且不像蚱蜢那样身手敏捷总想着逃跑,瓢虫似乎天生慢性子又容易信任人类,不介意在人身上爬来爬去(摸来摸去),玩腻了再张开翅膀慢悠悠飞走。

另外,很多人不愿意接触的昆虫幼虫,其实触感也非常有意思。那些体表光滑的幼虫,比丝绸还要柔软许多倍,轻轻摸摸,会让你的心都一下子柔软起来。当然,要在查找资料,确定无毒之后再触摸。

其实想想看,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昆虫幼虫呢?是觉得ta们恶心呢,还是怕有毒?如果是觉得“恶心”,可以想想看,这评判是哪来的,是天生就有吗?如果怕有毒,那为什么不经过靠谱资料证实后再做决定呢?其实,小孩子原本都喜欢小动物,包括虫子,他们本不会评判虫子“恶心”,只是在大人的一些不知从哪儿来的意见影响下,孩子越长大,就跟这些小生命越疏远了,这就像失去朋友一样,多么可惜。

赤脚行走

据说赤脚走路是一种养生方式,但它对于我来说首先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触感丰富的乐事。我相信快乐本身是最好的“养生”。

就在我开始接触自然游戏的那段时间,我的鞋的款式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追求时髦的小尖头鞋、坡跟鞋甚至高跟鞋,转向了运动鞋、人字拖,“舒服”成了第一重要的因素。再后来,随着脚慢慢被“娇惯”,就连运动鞋和拖鞋对我来说都变成了束缚,天气暖和的时候,在家里,或者去到公园里、河边,能不穿鞋就不穿,其实才是最畅快的,每一个步伐都是跟大地的亲密接触,“走路”这件看似普通的事变得完全不一样,甚至走路姿势和速度也都变了。

看到过一篇新闻里说到一位一辈子没穿鞋的八十岁老奶奶,大冷天也打赤脚,做啥农活都赤脚,她说“现在不穿鞋,不是因为没钱买,只是觉得穿起鞋来脚难受,脚出汗不舒服,闷得慌不说,而且走起路来也感觉十分别扭。”真是难得的保留了自然本性的人。我做不到四季都赤脚,因为从小就习惯穿鞋,脚部皮肤太脆弱,怕扎怕冷,有待磨炼。

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先从一些比较容易的地点开始吧。比如海边或河边的细细沙滩,草地,或是公园里比较平整的大石头,被磨得亮亮的石板路,等等。在草地上赤脚行走,我们可以去仔细感受每根草尖尖“挠”脚底的感觉。在夏天傍晚的公园里或是山林里,找到那些还留着太阳余温的大石块、石坡,赤脚在上面走走,感受石头的纹理、力量和温度。面积足够大的话,全身放松躺在上面,比什么按摩都舒服。

找回触觉的方式,还有很多……

也许你在犹豫,用这些方式跟大地亲密接触,会不会很“脏”?可是,到底什么是“脏”呢?除了人以外,所有动物都是赤脚裸身在大地上行走,ta们活得好好的,并没有觉得“脏”啊?真正脏的,倒是一些有害的人造物质,比如合成农药。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家附近的小区绿地被喷过农药,那么还是少触摸比较好。(一个判断方法:虫子越多样化的绿地,就越安全无害。)

还有很多方法能帮我们开发触觉这个无价的宝藏:

练习触觉,最重要的开端是跟自己,以及跟家人的接触。对自己可以用自我按摩、拍打等方式(跟自己的身体沟通还得用其他多种感官,我后续会写到)。而家人之间的接触方式,除了常见的拥抱亲吻,还可以通过比如跳舞、双人瑜伽、互相的按摩等等,以接触为媒介,将锻炼、养生跟感情沟通合而为一。

不要为了时尚而让皮肤被紧紧压抑。穿舒适的衣服和鞋、尽量选择天然透气的面料,有助于让全身的皮肤放松,找回本能的触觉。而另一方面,其实锻炼触觉,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到底什么衣服鞋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毕竟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的物品,必须要仔细选择才行。而“舒服”不只是跟款式是否宽松有关,也跟面料有很大关系。别只想着“我喜欢”某件衣服,得问问:我的皮肤喜欢吗?

图来自Pixabay

尽量多晒太阳、吹吹风,感受风和阳光跟皮肤接触的感觉。如果夏天怕晒得头昏,可以上半身躺在树荫下,双腿伸出去晒晒。我很喜欢“微风轻抚”这样的词语,就像前面说到的,接触总是双向的,我们的皮肤接触到风的时候,风也在轻轻“抚摸”着我们。风、水、阳光、石头是不是有生命的呢?不如放下以前的成见,自己感受后再做回答。

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植物是我们都能容易接触到的,叶片、枝条、树皮、花朵、种子等,不同的触感数也数不清,即便是同种类,不同年龄、不同环境和季节的植物触感都很不一样。试试看不要用科学的名字去定义植物,而是用触感来认识ta们。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是,在蒙眼行走时,带领者可以让蒙眼的人去触摸一棵树(要很仔细地慢慢摸),接下来再弯弯绕绕走一段;行程结束后,摘掉眼罩,回去找找看,还能找到刚才摸过的那棵树吗?别小看这个游戏,挑战性还蛮大的。

有条件的话,洗个泥巴浴,全身皮肤会在感受到那种细腻触感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变得更细腻。

或是更简单的,抓几把土,像小时候一样捏泥人玩。泥土本来其实一点都不脏。全世界各地很多神话故事都异口同声地说,“人是泥巴做的”。如果你跟泥土有过亲密接触,如果你知道没有泥土就没有庄稼、就没有食物、甚至没有淡水,那么“人是泥巴做的”这句话其实一点不假。有些时候,触摸可以是我们对泥土表达感恩的一种方式,别怀疑,ta会收得到。

图来自Shutterstock

(待续)

关于作者

海藻,即便生活在城市,也常在树林里做白日梦的孩子。喜欢以简单的方式生活,以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相信“人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就是自然”。

延伸阅读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