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抵抗负面情绪,不如把它们当做“客人”以礼相待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阿黎
负面情绪×抗拒=破坏性情绪
情绪是流动的能量,能与其和平共处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你是否抵抗过你的紧张?因为要在一群人面前讲话,告诉自己不断深呼吸,或者暗示自己把底下的人当成傻瓜。
你是否抵抗过你的焦虑?因为睡不着,明天又有重要的事情,于是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焦虑,放轻松。
你是否抵抗过你的悲伤?明明这件事情令自己心底悲恸,却一滴眼泪也哭不出来,僵硬得像一块石头。
你是否抵抗过你的忧郁?不想说话,不想笑谈,不想合群,仍旧强求自己活泼乱跳,乐观向上。
……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快乐的,轻松的,向上的。只希望自己身上产生愉快的情绪,至于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即通常说的负面情绪,最好不要出现。
但人的情感是如此丰富,哪怕别人随口说的一句无心话,都可能引发我们“浮想联翩”,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法国精神科医师弗朗索瓦·勒洛尔和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合著的书《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中详尽介绍了我们人类七种基本情绪:愤怒,羡慕,喜悦/快乐/幸福,悲伤,羞耻,嫉妒,恐惧。除此以外,我们还会产生与这七种情绪相关又有所不同的各种情绪,比如激动、惊喜,尴尬,沮丧,厌恶……
正面的情绪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体验,我们张开双手拥抱并享受它们。而负面的情绪出现时,我们会一次次试图将它们赶走。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在他写的书《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中描写了人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思维是如何转动的:
我“不喜欢”这种感情。
我“希望”这种感情消失。
我“不应该”有这种感情。
我有这种感情是“错的”。
我“太糟糕”了。
我们越是抵抗这些情绪,它们似乎就变得越强烈,往往最终以自我谴责来收场——“我太糟糕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负面情绪,生活会是怎么样?《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调侃地写道:
公众场合演讲不再怯场,真情表白不在话下;
即将爆发的怒气不见了踪影,您不会再一时口快说出不可挽回的话,而那些积压在心头的愤怒也会烟消云散;
面对失败,您不再伤心,也不感到受挫,变得冷静而沉着;
当您看到别人成功时,心里不再是羡慕;
有了恋情后,不再怀疑、猜忌;
走错一步,不再尴尬慌张,您不再为自己外在和内在的弱处而心生羞愧;
从此告别心悸、流泪、头疼腹痛、脸色羞红或发白、手心出汗、双手发抖等由激动诱发的体征;
爱情和喜悦都不再使您盲目,您也不会再因“一时冲动”而犯下过失。
事实上,负面情绪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与正面情绪一起构成了我们人类如此丰富的情感,使人类如此生动;它能避免我们遭受伤害,比如恐惧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地方不该去,什么时候该逃跑;它更是连接我们身心的通道,通往心灵深处,使我们的自我觉醒。
愤怒,往往源发于我们的无能软弱;
躁动,是我们对自己现状的不满;
嫉妒,来自我们没有全面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厌恶,似乎是我们不允许瑕疵的存在;
……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负面情绪呢?13世纪波斯的一位诗人鲁米写了这样一首诗:
身为一个人就像一间家庭旅馆
每个早晨迎来一位新的旅客
一位“愉悦”,一位“沮丧”,一位“刻薄”
还有些瞬息而逝的知觉
像不速之客一样闯进来
欢迎并款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是一群“悲伤”
他们粗暴地扫荡你的房子
尽管它本已空无一物
仍然对每一位客人以礼相待
为了什么新的乐趣
他甚至可以让你囊空如洗
“阴暗的想法”,“羞惭”,“怨恨”
在门前对他们笑脸相迎
并邀请他们进门
对每一位来客心存感激
因为每一位都是
从彼岸派来的向导
负面情绪并不可怕,使我们痛苦的根源恰恰是我们对它的态度:对它忽略、漠视,让它躲在心灵的角落偷偷发酵膨胀,越来越强大;对它绝对压制,将其死死堵住,使其越来越有力量;拼命对抗,刀光剑影,让它更露锋芒。
直到我们黔驴技穷,放任其自流,才感觉好受一些。放任自流就是接纳了不适情绪,如诗中所说,“在门前笑脸相迎”,将心胸敞开,像迎接愉悦情绪一样,迎接负面情绪。
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在《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中介绍了具体方法。
第一步,感知痛苦(Feel)。在你体验到什么的时候,知道你正在体验什么,切实地感受它。
第二步,接受痛苦(Accept)。指的是主动、客观地去接纳即时即地的体验。接受,能够扭转抵抗不适的冲动,也就能避免情况变得更坏。(技巧有软化、放任和标注。“软化”指的是接受压力在身体中的体现。“放任”指的是接受不适的情绪体验——任其保持原本的样子,自由来去。“标注”,为我们情绪定名,能够帮助我们从中脱离出来。)
第三步,用同情心去回应(Compassion) 。意思是见证自己的痛苦,并用关怀和理解去回应。当看到别人受苦,心房因为别人的痛苦而颤动,这便是同情。自我同情就是将能够施与他人的善意,同样地给予自己,用毫无保留的爱拥抱正在经受痛苦的自己。(要想知道什么是毫无保留的爱,我们只需要体会自己面对心爱的宠物和天真无邪的孩子时,所自然流露出的感情)。你可以,
为自己感到心疼难过。
问问自己:“我最好的朋友会怎么说?”或者“耶稣和佛陀会怎么说?”
对自己说一些慈爱格言:譬如,愿我健康;愿我舒适安闲;愿我得到真正的快乐;愿我喜欢原原本本的自己……
进行令自己愉悦的活动,例如:听音乐、度假、放风筝、去教堂、考虑与性有关的事情、读小说、买唱片、开车兜风、整理花园、骑单车、去看电影、做美食、收集贝壳……
或许上面没有你喜欢的,你可以留意一下做哪些事情能让你心绪安宁。
第四步,期待有技巧的行动(Expect)。这一步指的是,当你进入了自我觉醒和自我同情的境界时,你将会处于“正确”的心理模式下,可以解决最难对付的问题。比如从某种被虐待的关系中脱离出来,或者换一个新的工作,或者放开自己的怨恨,并接受别人的缺点,也许你会想要向谁道歉,并请求对方的原谅。行动的选择不受任何规则限制。
举一个常见的情形:
明天你将有重要的事情,而晚上还有和异性朋友的约会,所以你特意睡得早了一些。可时间一分分过去,你却辗转反侧,没有睡意。你可能会尝试一些技巧,比如数羊、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不断暗示自己放轻松……但是越想睡着却越睡不着,一想到明天的工作以及约会,又变得更想睡着,而每当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没睡着,你就更加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令人更加难以入睡。最终你可能就陷入了一个怪循环,越睡不着越挣扎,越挣扎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天色渐亮。
按照克里斯托弗·肯·吉莫的方法——首先,你可以告诉自己,是的,我正感到很焦虑,我的确希望有一个好的睡眠来面对明天的生活,不过我可以接受我的失眠;去体会你身体里的不适:背部有一点点发热?右腹部有一点点疼痛?胸口透不过气?头很昏重?让它们保持原原本本的样子,自由地在你身体里去留,同时给这些不适带去自己最温暖的同情与关爱: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襁褓中的婴儿,正躺在摇篮里,被温柔地注视。一旦你开始真正地、诚实地接受了失眠,最后你的身体就有机会开始休息。
不论我们遭遇了什么,生出了多么“不堪”的情绪,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让负面情绪渐渐软化、淡化、消失,并透过它们察觉自己的心灵深处,获取问题的根源。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不要期待负面情绪尽快消失,或者总抱着让自己“感觉好一些”的想法,而是真正在内心里接纳——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接纳,放弃对感觉愉悦的努力。
事实上,我们也不会长时间保持某一种情绪,它们就像每时每日的天气,就像四时的气候,不停地变化、流转、轮回,快乐的感觉会渐渐淡去,悲伤的感觉也会渐渐淡去。当负面情绪到来时,我们只需要解除对其的防御、压制、反抗,欢迎它的到来,使其自由流动,最后它便消失“进”我们的生活里,这种感觉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默顿对道家庄子的阐释:
如果鞋子合适,
脚就会被忘记;
如果腰带合适,
肚子就会被忘记;
如果心灵舒畅,
“支持”和“反对”就会被忘记
通往幸福安宁的道路没有尽头。每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抵达时,新的挑战又已经竖立在我们面前。不管经历过什么,不管我们年纪多少,情绪总是新的。我们仍然会疯狂;我们仍然会愤怒;我们仍然会胆怯,会嫉妒,也会被自己一无是处的感觉充满心房。最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接纳,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关怀同情,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痛苦平滑过渡到安宁乃至幸福。
文中观点来自:
①《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肯·吉莫 吉林文史出版社
②《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作者:[法]弗朗索瓦·勒洛尔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图片均来自Pixabay网站
关于作者
我叫阿黎,是一个农村女孩,但从小父母甚少让我们干农活,自己也怕脏怕晒怕累,所以对农事基本无知。岂知而立之年开始关心粮食、蔬菜,也开始怀念童年时的生活环境,清溪里游泳,荷塘里钓龙虾、摘莲蓬,秋日里打板栗,正月里吃着各家各户自制的年货。
接触有机生活后,觉得我们可以一点点回归到那个状态,这与现代生活并不相悖。大学专业是新闻学,一直做健康资讯,现在想更贴近生活的核心,正努力朝有机生活,有机农业,有机农夫靠近。
(编辑:Jing)
阿黎的专栏回顾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支持)farm@yogeev.com(合作)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